内江的生意猪价格「一头猪卖1000,两头猪卖10000,为啥」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内江的生意猪价格「一头猪卖1000,两头猪卖10000,为啥」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猪,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见过
可以说毫不陌生
但是,一头价值上百万元的猪
你见过吗
“我见过,不仅见过,还每天和它打交道。”
这位说话底气十足之人,就是潘登科,四川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的领跑者和践行者。
从事科研工作后,他20年如一日专注于基因编辑小型猪的研究及应用,取得多项国内异种移植科学研究首例成果,多项成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异种器官移植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2月,潘登科获评内江市领军人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然而,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仅以我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不到2万例。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却高达150万例,并且该数字还在以每年约30万例的数量递增。甚至因此而发生的器官买卖现象,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随着器官移植的需求逐渐旺盛,人类逐渐开始从动物身上寻找合适的器官,这也被称为异种器官移植。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器官短缺的有效手段,猪的器官与人体器官非常相似,是人体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近日,记者预约采访了潘登科。说起专业领域的研究,潘登科自信而健谈。
潘登科做异种器官移植工作汇报
“猪与人类器官结构大小、生理生化、解剖特征都很接近,且生长周期比较短,繁殖能力强。上个世纪90年代,猪便成为科学界公认的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潘登科说。
猪虽然是理想的异种器官移植供体,但异种器官移植作为器官移植领域的技术高地,需要解决免疫排斥、生物安全、社会伦理等问题,加之整个产业链较长,各个环节要求的技术前沿,在国内早些年很少有企业、科研人员投身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只要是对人类有益的事,再困难,总要有人去做。”虽非医者出身,却怀医者仁心的潘登科,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时,就坚定地选择了深耕基因编辑小型猪的研究及应用,为国内异种器官移植事业投入了极致的热情、时间和精力。
2005年,潘登科作为主要完成人,成功获得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2010年,带领团队获得我国首例敲除α1,3GT基因的克服超急性排斥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潘登科与国际友人交流异种器官移植技术
“在近20年时间里,潘老师一直致力于基因编辑小型猪的研究及应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全部贡献给了异种器官移植事业,这份执着与坚持令人敬佩。”潘登科的同事孟春向记者讲述。
“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用在潘登科身上,再正确不过。
在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经费不足时,潘登科请自己的父亲义务到猪场饲养基因编辑猪,甚至卖掉家里的房子,把资金投入到基因编辑猪的饲养中。
2018年,受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原院长、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邓绍平邀请,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潘登科带着多年培育的基因编辑猪,离开北京,只身来到四川创立四川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建团队、培育医用基因编辑小型猪、做猪-猴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试验、建基地,每件事都离不开他辛苦奔波的身影。
开展猪—猴肾脏移植(中为潘登科)
短短三年时间,潘登科所带的团队从一个人变成几十个人;
从成功培育10余种可供异种移植的基因修饰猪、存栏数量国内第一,为猪-猴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试验提供供体;
到在临床免疫抑制条件下,实现猪到猴异种肾脏移植存活32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三抗原敲除且高表达hCD55基因猪出生,基因修饰猪改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基因修饰克隆猪制备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均窝产活仔数8.2头,单窝最高达15头……
一系列科研成果令同行瞩目,而最令潘登科欢喜的还是科研成果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开展猪—猴胰岛移植(中为潘登科)
今年3月10日,继中科奥格一期项目“高标准医用基因编辑小型猪试验基地”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成运营后,聚焦“从猪到人”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工作的二期项目“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繁育基地暨DPF(超洁净级)设施”在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村正式开工,未来将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试验提供生物安全保障的供体。
“我希望我们科研工作者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平台上,做出真正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造福人民的事情,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对自己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潘登科说。
“择一事,终一生”,是一种人生选择,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将热爱镌刻为信仰,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是潘登科的选择。
近20年的科研生涯里,潘登科和团队的研究为突破大型器官移植来源短缺的瓶颈带来新的曙光,他面对科研时极致的热情与赤诚也同样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