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异形陶瓷」

互联网 2023-06-02 20:27:2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异形陶瓷」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炉火虽然依旧通明,但是一切已经走向黑暗。”

书接上文,随着宋国国土的分崩离析,有钱人在逃亡,读书人在逃亡(李清照之类),手工匠人也在逃亡,只是他们几乎什么财产都没有,只是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双手。许多瓷窑也支撑不下去,开始纷纷倒闭。

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不同区域的匠人,开始逐步聚集到相对安全的生产区域,特别是北方被辽、金等游牧民族占领后,大量陶工开始南逃。

陶瓷相关的工匠和艺人开始汇聚到景德镇附近,江西相对安全,在北宋时期已经有了陶瓷产业的基础,浙江、福建的窑厂又太遥远。几乎没有任何财产的陶瓷产业工人,跑不了那么远的距离。北宋时期的陶瓷百花齐放、相互竞争提高的环境消失了。为了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便将注意力转向了市民百姓的生活消费瓷器。就像宝马努力用B系、A系去抢占市场,奥迪出A3和A1,去吃帕萨特的市场份额。

景德镇变得很现实,也很踏实。将所有的技术、工艺和劳动力,尽可能的“转化”。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很熟悉吧?我们现在就是一个渴望将一切都“有效转化”的时代,任何领域的一些知识都要数出来卖钱,一些号称文化和艺术的公众号和达人就是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将自己认识的每一个字,看过的每个颜色,去卖给那些不如自己的更普通的人。

景德镇的“集结”给社会生活也带来了不少的益处,毕竟百姓的生活有所提高,自己能用上比较美观、细致一点的餐具了,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外景德镇的特殊地理位置,背靠山,山上的木材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当时是以为源源不断,但是中国生活的基础太大,消耗速度惊人);山上能开采出高岭土和各种其他陶瓷原材料;大量产业工人集结,使得高度分工和流程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水系发达,使得瓷器生产出来,就能被销售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南方各地),以及海外(主要是东南亚)。

可以想象,不同区域的瓷工会在技术交流中,快速进化自己的技术和工艺,景德镇的瓷器也快速完成了技术优化和提升。

然而,这样的产业大转变,打破了前面历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发展和提升要素。景德镇的集结,唯独缺少了中国生活中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不但缺少了高价值的订单,同样缺失了拥有艺术审美眼光的批评和改良意见。

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开始走向行会的模式。就是大家都有一个相对品质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高,这个标准是一个准入门槛,将那些太笨、太懒的工匠拒之门外。但是这样的标准一定也很低,因为苦命人要给其他苦命人留条后路。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开启了自己的模式,根据产品功能去生产,各种碗、盘,一些瓶子和盆,保证那些商品,一定是具有广大市场的,也就是说只要价格合适,一定能快速销售出去。这个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外贸加工生产是一个道理,我们可以不完全了解外部市场的需求,只要生产一些中低档的商品,只要价格合适,只要努力去拓宽市场范围,销售就会很顺利。也就是说,钱会越来越低!一个商业模式,只要钱越来越低,哪怕是短暂的,都会被认为是真理。特别是在一个短视的和缺少普遍教育的社会。金钱就是王道,所有的道路都是通向赚钱这一条道路的。景德镇开始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陶瓷生产和陶瓷商贸地位。但是正是这个时刻,酝酿出了后面长久的衰落。

从本质上来说,陶瓷产业的繁荣开始了,但是陶瓷艺术的发展,已经在此终结了。无非这个终结过程很漫长,一直花费了明、清两朝,近600年的时间。

内容并不是来自这本书,只是想起用这本书的封面以及标题,配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