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为什么看好光明 「走向光明的意思」

互联网 2023-06-01 10:35: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他们 为什么看好光明 「走向光明的意思」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来

光明频频成为各界瞩目焦点

高端科研院所、知名高校

高新技术产业

市场纷纷将目光投向光明

签约合作、投资落户

对光明美好未来,满怀期待

产业看好光明

9月27日,一场重磅签约及发布会在光明云谷举行。

会议透露,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将在光明举行,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智库等资源将齐聚,助推光明实现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创新资源的落地与优化配置。

活动现场,“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创新促进平台”倡议发起,一系列重磅合作签约。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能与各方携手,共同浇灌光明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苗圃”,培育光明科研经济的“热带雨林”。

值得一提的是

近三年

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107家

深圳有50家

其中80%落地光明

看好光明发展前景的不仅是生物医药产业,今年7月6日,光明招商大会吸引了国内200多家企业代表前来,洽谈签约项目40个,预计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也充分说明各类市场主体持续看好光明。

高校看好光明

9月23日,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将瞄准全球科技前沿,在光明设立8个科学中心,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产业化。

而知名高校与光明区的科研合作由来已久——

深圳大学与光明区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中山大学·深圳在光明重点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精密制造、微小卫星等学科。

知名高校的到来,也为光明基础教育发展增光添彩,去年7月,光明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双方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同时,光明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版图进一步扩大。

市场看好光明

无独有偶,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近期也频繁关注光明,刘晓博认为,“对于企业、资本、人才,甚至购房者,都必须重视一个片区——光明,因为深圳的未来指向这里。”“追赶京沪,深圳的突破口就在光明。”

刘晓博的文章指出,深圳未来发展的关键,就是补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短板。而突破的重点落到光明科学城,这里既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同时还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在多重因素的加持下,光明区近几年人气爆棚。这一现象在楼市得到了印证,9月24日,光明宏发万悦山二期开盘,676套房当日全部售罄

(图片来源:万悦山)

哪些人在投资光明?

统计数据显示,此次参与选房的客户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除了光明本地客,还有不少来自南山、宝安的都市白领。年轻人才看好光明,足见光明未来可期。

核心吸引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崛起

高校、产业、人才、市场纷纷看好光明,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光明的城市吸引力在哪里?

毋庸置疑,光明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高规格定位优势,是其最核心的吸引力

科技创新,被誉为深圳构建下一代的“超级印钞机”,而一座城市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实践的载体就落在光明科学城

根据规划,光明科学城是全国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将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预计到2050年,光明科学城将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光明的创新能级直接影响深圳的增长后劲,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肩负着为深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大责任。

目前,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

集聚人才、汇聚人气的地方犹如一汪泉眼,将涌现源源不断的力量。光明科学城正在打造引才留才育才的完整人才链,2022年,光明区出台深圳市首个区级人才规划。

一大批顶尖创新人才正加速集聚光明科学城。近年来,光明科学城陆续进驻创新团队150余支,院士团队20余支,高水平科研人员超3000人。

国家级配套

高品质“城市会客厅”跃然而出

一座城市是否能对人才产生强大吸引力,中心区的配套服务非常关键。

世界一流科学城,呼吁世界一流的城市配套服务。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科学城的生活服务中心,将打造成高品质的“城市会客厅”,规格不仅仅是城市级配套,已跃升成为国家级重点配套。

光明中心区标杆项目——科学公园,被定位为深圳北部中心的“绿色核心”,项目用地面积约208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两个深圳湾公园,是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核心公园,承担着区域绿色核心、绿意引擎的重任。

围绕着科学公园布局建设的,则是对标世界一流,能彰显光明未来城市形象、城市品味的地标性建筑。

其中,深圳科技馆新馆是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扎哈的建筑设计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地位,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扎哈的地位,“没有扎哈作品的城市,算不上全球一线城市”,目前深圳只有4座建筑由扎哈事务所设计,光明便占了一席。

科学公园北侧将建科学城体育中心,包括1万座位体育馆、1100座位游泳馆、运动员公寓等,定位为辐射深圳北部的高端体育综合体。届时可举办国际级羽毛球、篮球、排球、网球等IP赛事和大型室内文艺活动。

已建成投用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深圳北部首个四馆合一大型文化综合体,已成为深圳北地标式公共文化平台。

家园归属感

在光明遇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归属感,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吸引力。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环境等民生配套,是评判一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维度。

近几年来,光明教育以每年新增约1万公办中小学学位的速度快速扩容。今年9月,光明再添7所新改扩建学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2660个,其中,包括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等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中大附七医院、国科大深圳医院双双通过三甲现场评选。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已动工建设,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预计于年底竣工,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稳步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加快推进建设。

光明是深圳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截至“十三五”期末已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逾3.46万套,已建成各类公共住房约1.4万套,基本住房保障率接近100%。

“十四五”期间,光明区预计新增开工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新建成公共住房3.2万套,新供应商品房面积360万平方米。

针对科研人才

今年5月,光明印发实施

2022年人才服务提升行动

在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方面:将打造光明区“人才港湾”,对短期来光明工作、交流的科研人员提供住房服务;对在光明工作一年以上的科研人员,实行“住房直通车”;对科研人员集中的院所,提供上门服务,积极协调市区两级房源。同时,建设圳美新村、合水口花园等9个“人才社区”,探索在长圳人才保障房项目建设TOD美好人才街区。

与此同时,光明中心区交通枢纽已慢慢成行,光明与深圳各区、大湾区都市圈的距离越来越近。

2020年,地铁6号线建成通车,光明正式迈入地铁时代;2021年,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未来,光明将是深圳地铁快线布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6号线、在建中的13号线,配合光明城高铁站,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光明是全国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山水田林湖景观壮丽,占总用地面积的59%,15条河流穿城而过,森林覆盖率达27.28%,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基本农田面积占深圳市的44%,279个公园星罗棋布……

光明正在加快推进“山水连城计划”,将贯通大顶岭、麒麟山、茅洲河、光明湖等区域,连线成片实现全域景观。

推窗见田园,迈步入山水。光明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意居所。

内容来源:绿色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