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剧组「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互联网 2023-05-26 18:36: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大明星剧组「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观点 | 刘景亮:漯河市豫剧团由衰而兴的启示

漯河豫剧团团长宋德甲

刘景亮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2022-07-29 17:48 发表于河南

河南有个漯河市豫剧团,近几年由衰败迅速兴起,引起河南戏剧界极大关注。五六年前的漯河市豫剧团,经济拮据,队伍涣散,组织不起艺术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团长频频更换,不见起色,是漯河市有关领导十分头疼的单位。2010年之后,这个团快速变化,变得让人吃惊!有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 阵容严整的队伍;有了一批观众喜爱、剧场效果强烈的演出剧目;有了年平均接近350场的商演场次;有了少见的气派,每当剧团出发,大客车、道具车、大餐车、小轿车,构成一个派头十足的车队,路人无不注目,啧啧称赞;有了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演职员的工资待遇、演出补贴已经翻了几番,一些年轻演员已开始购置商品住房……看到这个团的新状况、新风貌,人们不能不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一克己奉公的带头人的引领

▲漯河市豫剧团

团长宋德甲(图片正中)

漯河市豫剧团巨大变化的第一个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是选择了一个具有公心、爱心、诚心的带头人宋德甲。宋德甲利用自己善于“跑外交”的优势,增加了演出场次和剧团经济效益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全团演职员生活得更有质量,工作得更加舒心。在大幅度增加演职人员的个人收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改善全团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看到剧团到外地演出时,接待方总是腾出最脏、最差的房子让剧团做伙房,他担心影响演职员的健康,反复琢磨,买了一辆大轿车,亲自设计、亲自动手,改装为剧团的流动餐车。车上有水箱、有天然气、有炊具,俨然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食堂。餐车内的每一个管道、排气孔都是宋德甲绞尽脑汁设计的,实用、方便、卫生。宋德甲要求炊事人员每天中午饭菜不能重复,中午和晚上不得少于四个菜。大餐车是漯河剧团独有,很好地解决了演员的吃饭问题,已有不少戏剧团体前来参观学习。

剧团原来没有道具车,拉道具都是租车。哪怕只有一两天的演出间歇时间,剧团也必须把道具卸下来。这样道具的装车、卸车不知道让演职员耗费了多少气力,添加了多少辛劳。为了减少演职员的这份辛苦,宋德甲买了道具车,避免了演出的短暂间歇时间装车和卸车。

演职员个人收入增加了,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改善了,领导的关心、爱心,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了盼头,也有了劲头。人心聚拢了,大家一心扑在了剧团的建设和发展上。

几年过去了,演职员的收入翻了几番,而年龄最长、职务最高、操心最多的宋德甲倒是全团工资最低的一个,仍然按照他的科级行政级别领取工资。全团人实在过意不去,纷纷提议给团长提高工资,团委会经研究决定了给他增加工资的具体数目。但他依然没有领取,依然领取他的行政级别工资。在漯河,他这个级别的行政干部,是可以配公车的,而宋德甲乘坐的却是他担任团长之前个人买的私车,坐着自己的私车办公务。他的妻子原本是这个团很有前景的生行演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宋德甲担任团长兼书记之后,就不再让妻子登台演出。宋德甲的克己奉公,换来了他在全团的威望,换来了全团人心的凝聚,换来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宋德甲不是一个善于宣讲大道理的人,只是以他的行动和人格“行不言之教”,感动了所有人。大家都知道,在宋团长上任之前,全团没人评过职称,现在他们全部都有了职称,而他们的团长正是为了给他们跑指标、跑职称等公务没能分出时间过问女儿考学的事情,致使女儿报错了专业,成了他们家庭的一大憾事。演职员们亲眼看到了团长因劳累晕倒,因废寝忘食患上严重胃病。每一个人都觉得对团长有所亏欠,只有用抛弃私心杂念、做好本职工作来弥补。人心变了,人心齐了,一切都好办了。

漯河市豫剧团以前曾经走马灯式地更换过团长,他们有的是名演员,有的是行政干部,都未能改变漯河市豫剧团的面貌。这些人的才干未必低于宋德甲。宋德甲没有当过地方行政领导,缺乏行政管理的经验积累;没有粉墨登场的历史,不懂得生旦净末丑的艺术规律,他改变剧团面貌最有力的法宝是他的克己奉公,是他对事业、对团体的忠诚,以及对每一个演职员的爱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带领好一个戏剧团体,带头人的人格、高尚的思想素养,是第一位的。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带头人的引领,让这个戏剧团体的状况迅速改变。

二有效的管理机制的保证

▲漯河市豫剧团

中原文化大舞台剧照

宋德甲让一个瘫痪或半瘫痪剧团焕发生机,让一些人对"名角治团”的通常理念产生了质疑。因为大家看到太多的治团名角并没有像宋德甲这样把剧团治理得如此生龙活虎。“名角治团”的理念应该是来自“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这一说法。依照这种说法,只有名角才是真正的戏剧内行。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到“外 行不能领导内行”问题。他说,“外行领导内行”是一个普遍规律。外行和内行是相对概念。梅兰芳是个演戏的内行,但也只是个旦角的内行,对于净行、丑行,就成了外行,让他领导剧团,净行丑行的人也会说是外行领导內行。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即使让名角治团,也很难说就是内行领导内行。我们还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剧团领导应该属于哪一行?我以为应该属于“管理行”。只有懂剧团管理而又具有管理素质的人,才能形成一套对剧团的管理机制,并且让这套机制有序运转。不懂管理的名角管理剧团,其实属于外行领导,他们往往是既耽误了自己艺术的提高,也把剧团的整体素质越领越糟。宋德甲是一个退伍军人,喜欢戏而不会演戏。但是他在部队时一直在团机关工作,熟悉部队的管理方法。从部队复员后,由于喜欢戏曲,一直为剧团跑外交,跑遍河南及周边数省,在与众多剧团接触中,他琢磨过这些剧团管理上的成功和失败。他是一个动过剧团管理心思又有管理素养的人。所以,上任后,他根据漯河剧团的实际情况,很快就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管理机制。

这套综合性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内容:军事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家长式管理。

宋德甲是在剧团半瘫痪状态下接受管理任务的,接手后招收了大量年轻演员,来自四面八方, 既激情似火,又自由散漫。为了在这支队伍中形成严明的纪律,每天早晨都要按时点名、列队。外出演出时,行动一律,服装一律,一色的迷彩服。他们的车辆,一律的白色、红飘带,书写着醒目的红字:“漯河市豫剧团。”整齐,威风。人们都说, 漯河市豫剧团的出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或许人们会说这是形式。但是形式总是要反作用于内容的。正是这种一体化的形式,增强了演员的归属感和团体的凝聚力。这种形式对剧团演职人员的思想、行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演员极少有不检点的行为,极少有迟到早退现象,根本没有赌博、酗酒、泡网吧的不良习惯……他让这个团体真正形成了合力,有了一股子拼搏奋进的劲头。

漯河市豫剧团的制度管理虽然没有特别的内容,却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是制度定得实在、具体,可操作性强。例如《行政管理制度》第八条:“早上练功6点签到,伙房免费提供营养早餐,20 分钟内到按迟到,迟到罚款10元,20分钟后不到按不练功处理,不练功者罚款50元,早餐扣除。” 尽管措辞尚有可推敲处,但有关练功的赏罚、早餐供应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漯河市豫剧团能够长期坚持练功,正是这一条制度的保证作用。漯河市豫剧团制度管理的第二个特点是执行严格、持之以恒。制度能否发生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执行。由于军事 化管理因素的作用,漯河市豫剧团制度可以说是令出必行,执行严格,坚持不懈。他们规定演出时不准在后台抽烟、聊天、看微信、打电话,执行中就是谁违反谁受罚。长期坚持,坚持出一个良好的后台风气。一些到这里取经的剧团领导,吃惊的不是有关后台制度的条文,而是这些条文是如何长期坚持,而且能让大家一直遵守的。第三,官兵一致,大家都在制度中活动,没有特殊公民。例如点名制度,就是全员点名,不管是谁,迟到就要受罚。多年来,瀑河市豫剧团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规范,制度执行也越来越严格。

要说漯河市豫剧团的管理机制中包含着家长式管理,恐怕有人不大理解。这也是由这个团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剧团演职员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50 来岁的团长宋德甲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父辈。而且宋德甲也确实对这些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父爱。这个团的家长式管理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家长式管理的实质就是团长宋德甲把这些年轻人看成了自己的子女,这些年轻人也把团长视为了父亲。宋德甲说起他的演员总是称之为“俺孩儿们”。每逢年节,他总是把不能回家的“孩儿们”叫到家去,“孩儿们”挤得满屋满院,宋德甲乐呵呵地自为厨师,烹调煎炒,其乐融融,真的像是一个大家庭。工作中,碰到淘气不听话的“孩儿们”,宋德甲也会像家长一样训斥他们,甚至拍上两巴掌……演员呢, 确实有些怕他,也确实像爱自己的父亲那样爱他。演员们经常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团长说“团长比父亲还父亲”。一些演员在外边出了事,第一个电话不是打给家人,而是打给剧团,打给团长。家长式管理,让演员真的感到了剧团是个温馨的家。有不少剧团想到漯河豫剧团“挖演员”,但宋德甲自信地说,“他们挖不走我的演员”。

漯河市豫剧团的管理机制是漯河市豫剧团领导班子依据本团具体情况认真制定的,也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不断补充,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本团情况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大家都在制度中活动,少了许多是非,省去许多麻烦,演职员都感受到了这个集体平等、融洽的气氛,心情舒畅,积极进取,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畅通的营销渠道的护佑

▲演出现场观众云集、热闹非凡

戏曲团体的产品,具有特殊性,但毕竟也是—种商品,最终总要面对消费对象,总要在市场上运行。所以,营销渠道的畅通是剧团正常运行的生命线。要想营销渠道畅通,剧团生产的剧目必须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漯河市豫剧团研究了市场,研究了本团优势,把剧团定位为“专为乡村百姓卖劲演出的市级剧团”。他们的主要交流对象就是“乡村百姓”。依据这一定位,他们主攻两个类型的剧目生产:一是乡村百姓喜爱的、广泛流行的豫剧经典名剧,如《五世请缨》《清风亭》《蝴蝶杯》《大祭桩》《三娘教子》等等。二是文武并重的征战大戏,例如《樊梨花》《战洪州》《韩信拜帅》《巾帼雄风》《黄鹤楼》《大宋英烈》《收大鹏》等。这两个类型的剧目对应的都是乡村百姓。广泛流行的经典剧目普通观众无不喜爱,哪怕他们已经耳熟能详,依然喜欢看,喜欢听。文武并重的征战大戏则是既考虑了市场需要,又考虑了漯河市豫剧团的特点,是作为自己的特色产品打入市场的。众所周知,豫剧本来是地方大戏,过去是以征战戏、袍带戏为主的,这自然就形成了喜欢文武大戏的观众群体。但长期以来,豫剧的“武戏”不断减少,近些年几乎所有的豫剧团都没有了武打演员,都不再生产文武大戏。而漯河市豫剧团倒是行当齐全,又有几个武打演员,他们认为本团具有填补文武大戏市场空缺的能力,所以十分注意征战戏、武打戏的剧目生产。在演出市场上拥有了独家经营的优势。文武大戏成了他们的一个品牌,为畅通产销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一位专家看了他们的武打戏、征战戏,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豫剧如果只能演一些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三小戏”,那么它作为“地方大戏”的剧种性质就要受到质疑。漯河市豫剧团能主动排演一些征战戏、袍带戏,对维护豫剧的剧种性质是一个贡献。尝到了市场的甜头,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漯河市豫剧团排演征战戏的主动性更加增强。团长宋德甲更是到处招收武打演员。有一次有5位武打演员来漯河剧团应试,由于工资太低不愿留在剧团,宋德甲看着几个演员实在难得,便从自己家里拿钱暗地里给每人 100元补贴。一年多之后,剧团情况好转,这几个演员增加了工资,安心留在了漯河市豫剧团。有了武打演员,生产武打戏的基础越来越雄厚。漯河市 豫剧团成了能够上演文武大戏的名团,他们的武打演员简直成了全省戏剧界的宝贝。不仅是本团武戏的根本,每逢戏剧比赛,全省剧团,包括京剧团, 都来漯河借演员。每当此时,宋德甲就会开出大价钱,每人每天500元劳务费,分文不能少。全部归演员所得,本团分文不收。这样做,自然是要这些武打演员牢固地扎根漯河市豫剧团,使他们的文武大戏越演越精彩。

每三年一届的省级大赛是每一个省市剧团特别关注的比赛活动。一些剧团平时很少立戏,到了戏剧大赛时就会铆足劲儿打造一出新戏,以求夺得好成绩。不过许多剧团创作参赛剧目,总是要看政治风向、政策走向,推测领导喜欢什么、评委喜欢什么。这大约就是很多得奖不叫座剧目的来源。漯河市豫剧团也不会放过参加比赛的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剧目能在比赛中获得名次,是提高剧团声誉的手段,也为这个剧目占领市场增添了本钱。不过,他们打造参赛剧目,考虑的第一因素则是符合不符合观众口味,能不能进入演出市场。最近三届戏剧大赛,他们排演的参赛剧目是《三娘教子》《破洪州》《贾湖笛声》,今年初参加“黄河戏剧节”重新排演了《白莲花》。这几个剧目在比赛中有的得了金奖,有的得了银奖。但是,都能赢得观众喜爱,都能在演出市场占有不错的份额。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的剧目生产指导思想,为漯河市豫剧团畅通产销渠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了对应市场的剧目,就不愁打不开市场。团长宋德甲本人就是跑市场的一把好手,曾让几个剧团起死回生,为河南不少剧团以及安徽、山东的剧团跑过台口。河南及周边省份的业内人士无人不晓,人称“穿山甲”,意思是再难的台口他都能打通。当然,他并没有打通台□的特异功能,靠的是耐心和诚信。耐心地向演出地介绍剧团、介绍剧目,真诚地为百姓送去好戏。担任漯河市豫剧团团长兼书记之后,宋德甲并没有丢掉老本行,他更能自信地向演出地介绍自己的剧目。跑外交出身的宋德甲深知“外交”的重要,他在本团培养了多个外交接班人,要他们接过耐心和诚信的法宝,扩大漯河豫剧团的演出市场。几年来,剧团能够保持每年350场左右的商业演出,正是产销对路、渠道畅通的结果,而畅通的产销渠道则保证了剧团的经济来源。

四良好团风的助推

▲漯河市豫剧团

2021年戏曲进校园活动剧照

—位剧作家的剧本要在漯河市豫剧团排演,她被请到了剧团。剧团的整个状态深深感动了她,情不能已,她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她谈到对团长宋德甲的印象,说他像是一个“狮子王”,而“一头狮子带的部队和一只绵羊带的部队,其战斗水平和战斗力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她这里说到了这个剧团雷厉风行的团风。

漯河市豫剧团的管理制度相当严格,罚则极多。点名不到者罚,旷工者罚,酗酒、闹事者罚,演戏期间打牌、赌博者罚,私自外出夜不归宿者罚,舞台上吸烟、玩手机者罚,早上不练功或迟到者罚,装卸台不听指挥者罚……在纪律执行初期,确实有不少人受罚,由于执行严格,所有人无一例外地活动在制度中,受罚人反而越来越少。今年元 月以来,尚无一人受罚。这就是说,制度和纪律的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在制度内活动的自觉,已经感受不到制度的强制性,“随心所欲不逾矩”。在团体内形成了一种敬业、爱岗、守纪律的团体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团风。漯河市豫剧团所坚持的整一化,出外时统一装束、统一列队,这未必适合所有剧团,但是适合漯河。开始,也有部分演职员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团风的表现形式,大家都在自觉自愿地维护这种整一化,甚至以为这是本团的一个标志、一个符号,当看到人们把他们的出发作为一道风景欣赏的时候,大家感到自己的行为方式维护了集体的荣誉。

漯河市豫剧团内没有闲人,没有专职的行政人员,全是兼职。副书记是一位琴师兼任,副团长是—位须生演员兼任,会计是一位琵琶演奏员兼任,食堂大师傅是汽车司机兼任,就是书记兼团长的宋德甲,也兼任着外交。整个团体的运转,是在有序的紧张中蕴含着快乐。大家乐于这样的紧张。

漯河市豫剧团这种守纪律、爱集体、团结奋进、紧张活泼的团风,使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衡量自己是不是已经为这个团体尽心尽力,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团体的利益和发展。不论是排戏、演出,还是应付突发事件,漯河市豫剧团确实展现出了不同一般的战斗力。去年的酷暑盛夏,他们排演一出神话戏《贾湖笛声》,导演设计了许多高难动作, 还有一些很难完成的武打场面,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立在了舞台,成熟度很高,使剧作者大为吃惊。因为根据这位作者的经验,具有如此难度的剧目在其他剧团排演,两个月能达到如此成熟度就已经不错了。

2010年深秋,漯河市豫剧团在新蔡县农村一块收过玉米的田地中搭台演戏。夜里天降大雨,戏箱和车辆全部淋在雨水中,全团演职员无令而动,从团长到炊事员,冒雨把道具车推出泥泞的玉米地,冒雨抢收服装、道具,并装上道具车。后来有—辆车由于陷入泥水太深,无法开出,全团人员脱掉鞋袜,跳到泥水中,艰难地把车推出。既保护了剧团财产,又没有耽误下一个演出点的演出。没有过硬的团风,是很难应付这样的突发事件的。

漯河市豫剧团凭借一个带头人的引领、一套管理机制的保证、一条畅通的营销渠道的护佑,一股团结奋进好团风的助推,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为当地民众送去了合格的精神食粮,为本市争得了荣誉,提高了演员的收入,改善了演员的工作条件。现在,他们的团长看到演职员外出的住宿条件太差,正在琢磨解决“寝车”问题。我想,他一定能 够成功。当然,漯河市豫剧团还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培养在全省能够叫响的名角,例如改善剧团的团址环境和办公条件,等等。我想,通过他们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办到。

2020年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中山街

演出现场戏迷深情留言(选)

(转自:《中国戏剧》2015年第5期)

1

作者简介:

刘景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艺术科研项目十余项,如《中国戏曲观众学》、《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曲艺志·河南卷》、《中原文化大典·戏曲卷》、《河南戏曲史》、《河南曲艺史》等。发表戏剧、影视、书画、曲艺方面的论文、评论二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