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人「苗族非遗传承人」

互联网 2023-05-26 10:35:2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人「苗族非遗传承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苗族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发展。贵州苗族女性传统服饰是苗族女性在历史发展中对其精神情感和民族内涵的记录。与苗族服饰相关的苗族织锦技艺、苗族刺绣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了社会历史发展中贵州苗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发展。现代学者在对苗族服饰技艺的研究中,多以技艺概述、技艺现状、技艺传承创新为切入点,对服饰技艺的源流与变迁进行研究并不多见;在对苗族服饰技艺及其文化的研究中,多以某支系或某种类的苗族服饰技艺、服饰技艺与图像审美、服饰技艺与传承创新等方面入手,缺乏对苗族服饰技艺及其文化脉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把握。

苗族织锦

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织。 《黔书》 称这种织法为“通经回纬”。其使用的平纹木机,必须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装入花纹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纬,依花纹图样轮麻色彩分块、分区,分段挖花缂织,其特点是: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克经,只显影纬不露经线。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花纹生动活泼,反面呈不规则状。纬线并不贯穿整个幅面,花纹轮郭边界与地纹之间的交接处,留有一定的空隙,俗称“水路”。如细品味,很有些雕刻镂纹的立体效果。苗锦纹饰题材广泛,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川日月,无所不有。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既有规律性的几何纹,又有古典式的菱形、四方形、还有介于几何纹与自然纹间的装饰纹样。艺术手法简洁、大胆夸张,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的疏密虚实、粗细大小、斜直长短等进行变化与组合捧列,总体布局均衡,结构严谨,在安静中有动势,规整中有变化,展现了一种明快活泼而又朴实纯真的艺术情趣。织锦方法有挑织、机织、编织三种。挑织都属宽锦,机织和编织只用于锦带。2008年,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雷山县申报的苗族织锦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苗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织锦分素锦和彩锦两类。素锦用蚕丝织造,采用通经通纬法,蓝底起白色图案。素锦最精者首推舟溪一带“中裙苗”的背带细丝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苗锦的发源地贵州省凯里,苗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63%,是国内苗族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除城镇街区外,到处都有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些乡村苗寨都盛行织锦之风。织锦技艺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传承,至今仍保持着苗族先民故地---荆楚地区织锦的古老技艺,即通经断纬法织彩锦,通经通纬法织素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凯里苗族织锦过去用麻、丝,现在用棉、丝,也有棉、丝混织的,以丝织的丝锦为上品。丝锦最精者首推舟溪“中裙苗”的背带细丝锦,其用丝之细,每平方厘米达到60经、90纬的高精密度,手感轻柔润滑,纹样光鲜。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一边梳一边拉线

凯里苗锦纹样丰富,有动物纹、植物纹、天象纹、器物纹、几何纹等类。动植物纹多取像大自然,经过抽象处理, 显得十分夸张、生动、传神,主要特点体现在动物的头、角、足、爪、眼睛、毛上;尤其是菱形纹的频繁合理运用,使得构图严谨规整、饱满对称。再加上巧手细作,工艺精湛,更凸显图案鲜洁明快, 统一和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极好的装饰效果。因此, 织锦和刺绣、蜡染、银饰一起,被广泛用于苗族服装的构件和饰物, 从而营造出林林总总、千姿百态、蔚为大观的苗装世界。

苗锦纺织

苗族织锦 背带

纺纱机

凯里苗锦是苗族传统技艺的奇葩,历史悠久, 文化蕴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

纺纱

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织,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靖州苗族服制作,主要包括纺织、刺绣、织锦、制作银饰、镶缀饰物等工艺。分素、彩两种,其纹样主要是几何图形中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色彩对比强烈,协调统一,尤其是花衣苗的织锦,是传统织锦中最精细的织锦技艺,织锦主要用作背带、腰带、裙带等。

织花

苗族妇女潘华英正在教孩子们学习苗锦的制作,她告诉记者,在苗家,女儿出嫁之时,要穿上母亲织的盛装,嫁到夫家,要用自己织的背带来背孩子,苗族织锦,七彩的丝线编织了苗家女儿一生多彩的梦。

由于苗族织锦全是用手工织造而成,既费时又辛苦,所以现在从事苗锦织造的人不多,爱好而愿意学习的也为数极少。目前这门富于特色的手工技艺已经濒临失传,掌握它的只有极少数中老年妇女,保护苗族织锦技艺已成为当务之急,土桥小学就将织锦编入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唧唧复唧唧,织锦这一古老的技艺,世人不该遗忘,但岁月变迁,如今像潘华英一样还在使用手工织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厂的机械代织、批量生产,但这一根根丝线,织出了苗家女儿对故土和生活的热爱,织进了祖祖辈辈的图腾与信仰,时光从她们翻飞的手指间无声流逝,却让那份温情和信仰永远定格在了一幅幅精致的织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