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什么是京剧的传统 从李和曾李宗义李盛藻等名字说起

互联网 2023-05-24 08:44:0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天使谭」什么是京剧的传统 从李和曾李宗义李盛藻等名字说起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章的起因来自于一位观众朋友的评论:

了解一个名人,可能很多人以为看百度百科就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但其实在传统文化领域里,很多东西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对于京剧兴盛期,规矩俨然的这些二代京剧名家尤其如此。  

我这里就尝试单从名字分析下,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首先说李盛藻,看到盛字,第一反应肯定是富连成科班出身,毕竟“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富连成的行辈排字简直就是一部京剧的兴衰发展史。

李盛藻

喜、连两辈的多为前辈名家,侯喜瑞、马连良等。  

富、盛两辈则最为知名,堪称京剧的黄金一代,谭富英,裘盛戎这些人的大名根本不需要我介绍。  

世、元两辈依然风采不减,比如袁世海(入科时是盛字科),谭元寿等,也都是卓然大家。  

到了韵、庆两辈,已经很难再出现开宗立派的人物,甚至庆字辈的学生入科不久,科班就解散了,但这批人依然是后来京剧界发展的中坚,现在我们熟知的当代京剧名家,教育背景上几乎都有韵字辈的身影。  

我说这么多,是表明富连成作为影响最大的京剧科班,有着十分传统的教育特色。

所以如果你看到这八字行辈,第一反应是了解这些人的出身——富连成科班;  

第二反应是这些人的大致年龄和所处年代——喜连是清末,富盛世是民国,元韵庆则在抗日后,京津已经是沦陷区。  

(额外说一点,有些人虽然是这些行辈,但并不一定是富连成,这些可以通过简单的所处年代判断出来,比如高庆奎,唐韵笙,这些人成名极早,当然不可能是富连成科班出身。而富连成因为名声大,大家有意规避,前几个行辈——喜连富盛几乎不可能出现其他出身可能。)  

第三反应则是富连成出身之人的整体特色——功底扎实,做戏规矩,但可能开拓性不足(本身能开宗立派的人自然不在其列)。  

这个时候就可以再对照下百度百科,就可以理解的更深入:  

李盛藻(1912~1990),私淑马连良,所以艺术上有马派特色,本身是高庆奎女婿,所以顺理成章地为高派主要传人。

然后是李和曾,同样先看行辈,中华戏校出身,“德和金玉永”嘛,听名字也知道这不是个传统科班,所以此校出身的演员多半能兼收并蓄,思想进步。

而且和富连成科班的最大不同是可以男女同校。所以后来很大一批旦角名家都出身中华戏校,典型的就是四块玉。  

还有一点,中华戏校的行辈排列比较自由,比如武生名家王金璐,其实应该是和字辈,但因为名字俗气就列到了金字辈。  

王金璐,王和霖,李和曾,周和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在科班期间都是同一批搭班唱戏的,而且据王金璐回忆录所说,最初王和霖是唱头牌的,李和曾二路,后来他才是头牌,奇妙的和其师高庆奎的经历对应上了。  

中华戏校1930年开办,41年解散,远远晚于富连成,所以作为同负盛名的京剧科班,最精英的名家代表却差了整整一代。  

但也因为这些人年纪轻,思想开明和进步,所以这些人就成了建国后,京剧第二次兴盛期的主力,并且相对更容易熬过十年时期。我们熟悉的中华戏校的名家多半在动乱结束后还能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而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和曾,一般人可能只注意到李和曾李老的音配像数量特别多,不太清楚他早年的经历。 他出科后依然唱头牌老生,但1945年,20多岁的他在慰问晋冀鲁豫解放区时毅然投身革命,1947年转入延安平剧院,1949年3月率团团到西柏坡为七届二中全会演出,给当时的一众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代伟人对李和曾的戏更是情有独钟。

这批出身的京剧名家最大的特色是在能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比如“四块玉”之一的李玉茹,《雷雨》曹禺的夫人,戏路十分宽广,精擅各种旦角流派。又比如白玉薇,台湾的京剧女演员几乎都是她的学生,我看她的回忆录,她会为了同一批学生,根据各人条件教授不同流派的同一出戏。  

话再说回到李和曾李老,虽然常人的印象中他是作为高派名家出现的,但他更像是“学院派”艺宗多门,晚年已经脱却高派窠臼,比较典型的如拜师周信芳,唱腔在高亢之外还十分苍劲,做派劲头在京派名家里别出一格;舌侧音的运用更是完爆谭富英后的所有谭派等等。  

如果理解了这些再看李和曾的百科百科就不会枯燥无味了。他的这些经历也是他能够达到“三并举”成就的基础之一(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三并举)。

最后该说的就是李宗义了,我在不了解其人其事之前,就感觉这个名字很怪。

李宗义(1913-1994),男,京剧老生

是说名字不好,而是不符合梨园传统。为什么这么说呢?  

宗字行辈在技艺传承的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义虽然是起名的好字,但因为一些传统观念和演员实际所处的市场环境,在梨园行极少使用。 

所以后来知道他是票友出身我毫不意外。  

票友出身能成京剧名家,自然嗓音天赋极佳,唱功十分出彩,但在一些做派身段上就不能抱太高的期望值。(话说票友出身,只要艺术上站得住,没什么可非议的,但如果以票友身份沾沾自喜,甚至专业演员唱到了票友水平那才要不得。)

李宗义(1913-1994)祖居天津河东,票友出身。高派传人中的佼佼者,高派二李,就是他和李和曾。

李宗义先生还有一点很牛,就是他一家人几乎可以组建一个戏班。

李欣 李宗义的次子,裘盛戎之义子

其长子李光工武生、老生,次子李欣工花脸,裘派传人,曾得孙盛文、宋富亭、苏连汉、李春恒和侯喜瑞等名师传授,且为裘盛戎义子。三子李岩工文武老生,以文开蒙,以武奠基,文武先后得贯大元、宋继亭、曹连孝诸名家真传;武戏受业于茹富兰、王连平、钱富川、付德威诸先生,涉猎杨(小楼)、尚(和玉)、茹(富兰)、盖(叫天—各派)。儿媳沈健瑾、孙畹华、刁丽均为中国京剧院演员。

李岩,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李宗义之子

最终的总结就是——所谓的“传统”“规矩”这些东西产生的愿意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交往的效率,而不是相反,让人看得云里雾罩,甚至变得“隔行如隔山”。

一些人老是拿百度百科的东西装逼,却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见得多了,忍不住就想谈一些不容易在百度上看到的东西,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类似闲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