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美术学博士点「艺术设计博士点」

互联网 2023-05-23 17:59:2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新增美术学博士点「艺术设计博士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美术报》 第252期美术聚焦

目前,艺术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13个一级学科门类,其下又设有五个学科,分别是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和戏剧与影视学。近日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通过审核的27所高校的34个学位授权点中,专业美术院校有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两所,且两所院校此次都是美术学和设计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博士点,一方面是这两所高校自身美术学学科建设不断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近年来国家重视美术学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比如,今年5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加强美术专业和社会美育建设的提议也被采纳。

进一步增设博士点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将会有哪些?对美术教育学科本身的建设和完善,具体有哪些期许和措施?新增设相关艺术专业的院校,将有哪些具体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策略?各类专业院校及综合类院校美术学科之间,保持特色与借鉴经验之间如何平衡?美术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又如何拓宽学科建设?本报特邀业内学者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几经周折、历经考验的漫长“申博”之路

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广州美术学院几代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几代广美人始终在奋力前行:从学校办学定位、目标和特色的进一步明晰、凝练,到建设思路、建设任务的落实,再到各种“申博”指标的对标建设……“申博”成功,是广美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新时代赋予广州美术学院的新历史使命。今天,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广州美术学院 昌岗校区

广州美术学院 大学城校区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时获国家首批硕士授权单位,当时四川美术学院的乡土绘画在整个美术学院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开始注重艺术理论研究,四川美术学院则一直紧紧围绕实践创作精耕细作,直到1998年才建立美术学系,设置美术批评等理论专业。也因为理论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四川美术学院在博士点建设方面始终未获得突破性进展。随后在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家逐渐意识到学科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龙头,理论研究是学术发展的基石,具备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链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对于我们留住人才、提升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与创作成果质量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川美大学城校区东大门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在“第四届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

有博士点的老牌名校建设到了这一步

高洪(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博士作为最高级别的学位,代表着相关学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艺术领域,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端艺术人才。自从2011年国家将“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专业院校增设美术学博士点的举措,也说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兼具精湛艺术专业技能、创造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高端人才。在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合力推动下,未来人文、艺术学科的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与深入,也将为我国创造原创性、突破性的艺术成果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学博士培养始终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实行分类培养:史论类博士重视培养理论研究能力,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与国际交流;美术造型类博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在教学环节和课程设置中加入“双个展”机制、“大通识 小通识双循环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艺术创造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双强的高端艺术人才。此外,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艺术专业院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互之间应加强交流学习,积极推进适合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建设,更加重视加强与社会的连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央美术学院2021年学位授予仪式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清晰地确定了三个层级的人才培养目的:本科生的目标是技艺与方法的训练;硕士生的目标是艺术语言的研究与开发;博士生则是学科和专业方向上的立论。博士生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以文史哲的人文基础建立艺术创作的知识土壤;二是从切身上手的创作经验出发,来推动艺术的知识生产。本世纪初,欧洲艺术界也有许多同行在探讨所谓的art as research、art practice as knowledge production,我跟他们有多次深入的讨论。我认为,艺术所生产出的知识,不是阿多诺所批判的那种概念式的“机械主义知识论”,而是一种上手技艺所开启的、从艺术经验而来的知识,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一种创生性的、诗性制作的知识,一种身心发动的知识。同样,我们希望培养的美术类博士是艺理兼通、道术相济的人才,是兼具创作能力、人文视野、历史抱负的艺术家。简单地说,我们不是要培养“红学家”,而是希望涌现出“曹雪芹”。当然,曹雪芹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他是历史锻造、命运使然,也离不开超人的天赋;但作为艺术学府,至少应该去努力地构造有利于创作者成长的土壤、有利于艺术家发展的机制。

中国美术学院挂牌仪式

中国美术学院202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王海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脉渊源与坚实的学术业绩 ,1993 年获批“美术学”博士授权点。经过30年的建设,目前书法文化、美术教育、现代工笔、现代水墨、表现性油画、坦培拉绘画等专业方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写实水墨、现当代油画、写实油画、地域美术、汉藏佛教美术与艺术市场等专业方向位于国内前列。近五年博士生招收报录比持续增长,2020 年博士生招考报录比为 39:1,2021 年达到 53:1。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为学·为艺——北京高校美术学研究生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游学

新增设博士点的艺术院校打算这么建

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接下来的建设目标越发明晰,美术学方向,我们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当代美术创作研究。以中国当代美术创新性发展为目标,聚焦当代美术语言呈现、跨媒介艺术实验、当代美术创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当代美术发展提供新方案。二是区域美术研究。聚焦岭南美术、粤港澳与东南亚美术、“海上丝路”美术创作与交流等重大命题,开展系统性研究。三是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以中外美术史论重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聚焦中国古代美术史、美术考古、全球美术史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设计学也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一是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以现代设计教育引进与发展、设计理论的前沿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展设计文化史、设计方法论、设计管理、设计策划等理论研究。二是文化创意整合设计研究。围绕“人文湾区”建设,在人居环境设计、手工艺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化展示与传播等领域开展文化驱动的艺科融合、应用集成的设计创新研究。三是产业系统服务设计研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领先产业集群优势,在先进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数字媒体、动漫影视、娱乐衍生设计等领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 《降临》装置 影像 尺寸可变 范勃 2020

广州美术学院 沉浸式新媒体服装艺术展演

——《屏视世界:融合与聚变》

庞茂琨: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早先的规模发展阶段,艺术学仅仅是一级学科,美术学属于其下的二级学科,与在规模上占绝对优势的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的美术学相比,艺术院校的整体规模竞争力显得非常薄弱。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艺术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阶段逐步转向特色优势发展阶段。特色优势发展阶段的到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特色与优势发展成为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特色发展、分类培养成为了办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艺术教育领域对于实践性特征的认同与强化,形成了像我们四川美术学院这样的坚持追求特色与卓越发展的艺术院校的重大发展契机。

从2021年起,我们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优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当前我们获批的是美术学、设计学学术型博士点,我们将按照学术型博士培养要求做好质量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将在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设导向下,与其他相关院校一起研讨艺术学专业型博士培养的具体培养方式与培养标准,共同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建设。

四川美术学院 2020春景

四川美术学院东大门广场

保持特色与借鉴经验之间要辩证观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地处西南,多样的民族性孕育了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充沛汲养。新时代重庆要力争成为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动力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四川美术学院主动以艺术介入城乡统筹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重大任务,以美术学、设计学两大优势学科为核心,聚焦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公共美育、智能设计、数字艺术产业等领域,集合一流的研创团队开展艺术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集群创新服务方法与路径。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四川美术学院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并借鉴其他院校的优秀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发展路径,优化自己的建设机制。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全景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四川美术学院校景

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在学科建设中,要注意防止同质化,保持学科特色;防止研究重复、浪费资源。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特色传统美术史;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佛教美术史、近现代美术研究、美育及美育史研究等;广州美术学院又着重研究中国近代美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岭南画派。

华东师范大学2021迎校庆70周年美术作品展

芮法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学科建设与民族艺术特色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不同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科建设的特色与魅力。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地方发挥作用,为民族地区艺术发展带来理论高度和学术滋养。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本土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气息,又反哺学院风的创作灵感。文化艺术源头清澈,源远流长,良性循环。

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殊途同归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是1980年代初全国首批博士授予单位。2001年,国美首创理论实践复合型美术学博士,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早的。这种艺术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学养和独立研究能力的知识分子式艺术家、学者型艺术家。美术学博士并不简单是会写论文的画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创作与研究之间的关系,要推动从创作出发的研究,开展基于研究的创作。其实,中国人首创美术学博士是有历史文脉可循的,因为我们有士夫画、文人艺术家的传统,如著有《林泉高致》的郭熙、倡导“南北宗论”的董其昌;写有《南田画跋》的恽寿平;《苦瓜和尚画语录》的作者石涛……

再比如我们学校的老先生黄宾虹、潘天寿等,他们不但是绘画大师,还是优秀的画学家。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画论、书论、文论、诗论,几乎都出自创作者之手,艺术家的研究和写作,最易发显性情,其对具体人物、作品评价之精当、置辞之着意,每每令人心花怒放、拍案叫绝。这些艺术家的写作绝不止于随笔,而是贯穿着艺术之原理、创作之路径、传习之方法、趣味之品鉴等多个层面。我们第一届国画博士毕业展的主题是“怀文抱质”,既体现了中国画的学术传统,也体现了我们的教学主张。那是历史上第一批中国画创作的博士,六位博士中有两位是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奥地利和韩国,其他四位是尉晓榕、何加林、王赞、林海钟,都是画坛上响当当的人物。我们首创的理论实践复合型博士培养后来还荣获了国家教学成果奖。

中国美院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博士生论坛

张晓凌:综合类大学的美术学院与独立的美术学院宏观上共同的终极建设目标是相通的,没有本质区别。具体实施上因资源和定位不同,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的专业艺术家、设计师;综合类大学、师范类院校则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当然其对培养的人成为艺术家也是乐见其成的,如徐悲鸿、刘海粟无不是大教育家。相反,专业类美术院校新设置的美育相关学科,也需要到专业类师范院校交流学习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学科发展大事记展览现场

社会需求是美术学学科建设的参照系也是总指挥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学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以知识性和技能性的指标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过程等功利化、简单化倾向,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美育专业人才培养尚处空白,美育专业教师极度缺乏。需要通过“美育学”学科建设,推动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美育理论研究。建议在“艺术学”门类中设立“美育学”学科,下设艺术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美育学理论四个专业方向。“艺术美育”主要培养面向专业艺术人员开展美育实践的师资;“学校美育”主要培养面向综合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开展美育实践与管理的师资;“社会美育”主要培养面向社会各界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公共美育、设计与生活美育、美育的交流传播等方面的人才;“美育学理论”主要培养研究中外美育史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美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论等问题的人才。

高世名:今天,美术学的范围也很广,除了传统的“国油版雕”之外,还有新媒体、跨媒体这些新兴专业。其中,我们的跨媒体艺术博士生的培养非常有特色,依托艺术策展、网络社会、数字科技三大平台,涉及文化研究、数字媒体、社会理论和技术哲学多个领域,目的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变革、社会互动和社会治理为思考背景,推动互联网环境、虚拟现实、网络生态、数字人文和数码主体等方面的研究与创作,让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实践真正成为当代人自我解放、自我创造的能量。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博文”丛书部分博士论文

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博士生毕业作品展

李劲堃: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该审批结果中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而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教育”和“纤维艺术”等专业分属于艺术学门类,且艺术门类占了整个名额的近一成比例,不难看出艺术学科建设更趋于社会实用。在过去的几十年,艺术院校的美术、设计在前端前引领社会产业发展,但当下社会,前沿企业核心科技早已超越院校。企业的技术迭代、产业升级的前端需求……在倒逼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主动应变,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牵引,打破学校疆界,引入企业、社会最新技术资源,提升融合创新的能力,才有可能继续走在设计创新的前段。当下我们面临诸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前沿技术问题及基础研究问题,需要不断打破学科界限来解决。我们将进一步以大湾区、大设计的大视野观照高等美术教育发展,以系统思维开展美术与设计的创新研究,向内纵深至艺术与设计的前端性,将国际前沿科技、先进社会企业成果引入学院教学;向外拓展到艺术的大环境,探讨需求与对象、方法与路径、美学与文化……将艺术融入到更大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类行为,让艺术、科技和创意形成合力,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产业。

广州美术学院 油画材料与修复实验室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凝视中国展览研讨会现场

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带了这么多年博士生,明显的问题是实践类博士实践占用大量时间,基本上很少写大块严谨的文章,读书阅历少于社会阅历、生活阅历,进入到理论研究就会有欠缺。实践类论文选题难点,存在常常有为论文而论文的现象。博士课程即使称之为三年“恶补”,也是为未来创作发展沉淀续航。我认为实践类的博士,也需要加强哲学、史学理论研究,否则创作多停留在表面。当然,还存在实践类博士是否一定需要向理论类博士方向看齐的问题,实践类博士的文章是否也一定要向理论类博士论文模式、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看齐等现象,也有待进一步论证。

尚辉(《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中国美术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是创作还包括研究,美术学科博士点对高层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纳入了更宽泛的轨道,那么当然美术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对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研究起步更早且研究更深入,但现当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美术史的研究,则潜力很大,我寄希望于美术学科博士点建设,能够更多关注当代美术体系的构建、关注当下。

后记:学科教育在整个现代美术教育建设的历程中,也不过百二十年的时间。正如庞茂琨所言,得到只是开始,美术学博士点从设立到建设,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张婷婷、刘晶、黄家馨参与采访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