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芭蕾六大学派「芭蕾分几个学派」

互联网 2023-05-21 12:26: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西方芭蕾六大学派「芭蕾分几个学派」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芭蕾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趋于完美的教学体系,它经历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此基础上,芭蕾在世界上有六种公认的芭蕾学派 :

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

这六大学派都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及外形特征,不过 ,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风格特点和训练细节。

今天,魔镜就要向仙女科普#芭蕾六大学派#。

█ 意大利学派(切凯蒂学派)

Cecchetti Method (Italian)

先从芭蕾的发源地一一意大利开始说起,早期的芭蕾它更倾向于一种贵族的生活时尚,当时的芭蕾舞蹈演出也仅仅是各国君主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的工具。

意大利芭蕾大师恩里科·切凯蒂创立了切凯蒂学派。

意大利学派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去学会真正的舞蹈,而不单单是模仿老师的动作。切凯蒂学派更强调动作的质量大于数量,因为他认为做一次正确的舞蹈动作比做多次不正确的舞蹈动作更重要。

意大利的芭蕾富丽、高雅、动作力度较强;舞姿优雅和谐,动作过程简洁、干净、准确。

意大利罗马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芭蕾演员肌肉十分有力量,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与技巧速度快、线条清晰、棱角分明 。

意大利芭蕾王子Roberto Bolle

意大利芭蕾小跳动作快速、灵巧,十分独特;旋转技术高超,并且花样独特、繁多。

芭蕾舞最难动作之一——挥鞭转 ,这一技巧是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 1892年首创,至今保留在《天鹅湖》中。

█ 俄罗斯学派(瓦冈诺娃学派)

Vaganova Method (Russian)

中国的芭蕾一直以来传承的都是瓦冈诺娃学派,虽说现在经历着“发展中国芭蕾学派”的转型,但基础训练依旧根植于俄罗斯的芭蕾学派。

创建瓦冈诺娃学派的是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及教师阿格丽宾娜•瓦冈诺娃。

瓦冈诺娃女士结合了法国及俄罗斯的舞蹈风格,更加注重下背肌群的力量,手臂动作,柔韧性及耐力。瓦冈诺娃学派致力于创造干净的线条和轻盈的动作,鼓励舞者注重动作的协调性。

瓦冈诺娃芭蕾学校

瓦冈诺娃学派要求舞者动作上尽可能有腾空的感觉,来体现舞者轻盈的漂浮感;借助手臂的动作完成高度的大跳及旋转;以及极强的身体柔韧性和强有力的躯干。

而俄罗斯芭蕾的舞蹈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专制制度下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不屈不挠的俄罗斯精神,注重戏剧性情节,舞蹈动作大气而刚毅。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堂·吉诃德》

演员技术全面、能力强,擅长各种大的跳跃和复杂急速的旋转。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堂·吉诃德》

█ 法国学派

Ecole Fancaise (French)

法国是宫廷古典主义芭蕾和浪漫主义芭蕾的起源和中心,芭蕾曾一度繁荣。

1581年由路易十四王后亲自上演的《皇后喜剧芭蕾》是世界芭蕾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芭蕾舞剧。

并且,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执政期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芭蕾舞蹈学校(法国皇家舞蹈学院);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芭蕾奠基性的、规范教材(芭蕾的五个手位、七个脚位)并沿用至今。

鲁道夫·努里耶夫,法国舞者及编舞,创造了法兰西学派。

努里耶夫作为巴黎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和编舞,改编了古典芭蕾舞剧《舞姬》、《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和《睡美人》等舞剧。

巴黎歌剧院《罗密欧与朱丽叶》

法国学派注重动作的优雅与精确,舞姿华丽优雅、动作轻盈纤细,手形美丽柔和、技术高超潇洒,讲究舞蹈艺术感、以妩媚闻名于世。

比起炫技,法国学派更加注重动作流畅性和优雅的质感。

因法国以浪漫主义流派芭蕾闻名,音乐的质感通常比其他流派更缓慢一些。

█ 丹麦学派(布农维尔学派)

Bournonville (Danish)

布农维尔学派被丹麦舞蹈家及编导奥格斯特·布农维尔所建立。

布农维尔认为芭蕾作为舞剧,应当讲述爱情故事,在故事中男女舞者应拥有同等的重要性。与其他学派不同的是,这个学派鼓励舞者展示平和的人性,而不是极端的情感。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仙女》

被早期的法国芭蕾学校影响,布农维尔学派仍旧保存着19世纪早期的法国芭蕾学派的风貌,希望舞者“表演出自然地优雅感,和肢体与音乐之间的和谐”。

这个学派中很有趣的一点是,舞者的眼睛经常放低,并追随着动力腿的动作,来创造出一种温和感,而不是常见的傲慢感。注重手臂的形状和摆位(位于躯干前方)。

丹麦的芭蕾注重动作的轻盈,演员脚底下的功夫极为细致而灵敏,动作中十分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四肢的协调 ,完美灵活的脚下动作使男演员舞姿优雅、女演员动作轻盈 。

舞剧创作中将古典芭蕾、浪漫芭蕾和丹麦民间舞蹈相结合 。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拿波里》

在日常训练中也十分注重对跳跃和击打技术的练习,弹跳十分轻巧,创造了一种流畅而又轻巧的风格。

█ 英国学派(英国皇家舞蹈学院)

Royal Academy of Dance (English)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RAD)是一个国际性的舞蹈协会,创立于1920年。

英国学派是舞蹈流派中最年轻的学派之一,结合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学派和丹麦学派的多种技术,更加注重舞蹈的细节、芭蕾训练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教学逻辑。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学派是非常严谨又细致的,教材目标在于培养一个有思考能力的舞者,此处也体现了英式教育中“全人教育”的精髓。

而英国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以及别具特色的英国神话故事 ,也为芭蕾在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英国芭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英国的芭蕾精致、细密、动作流畅,脚部动作灵活,手臂动作柔和 。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

注重舞姿的线条和舞蹈技术的质量,动作非常优美、规范、细腻 。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世界芭蕾舞界英国学派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演技高超、自成一派。

█ 美国学派(巴兰钦学派)

Balanchine (American)

由于法国大革命,一些著名的法国舞者为了躲避战乱来到美国,从1820年之后 ,在美国的舞台上出现了足尖舞,自此,芭蕾舞开始在美国扎根。

巴兰钦学派由毕业于瓦冈诺娃芭蕾舞学院的乔治·巴兰钦建立。

该学派表现为非常迅速的动作,非常深的plié (屈膝),重点强调线条。Pirouettes(旋转)结束在动力腿直腿而不是弯腿,以及伸展的前手臂上。

另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是Arabesque舞姿,允许舞者的髋关节外展,和旁手向后延展,以达到延长的线条。

巴兰钦学派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运用更大的空间”,对舞者们柔韧性以及运动性要求的都非常高,而且很容易对没经验的舞者造成运动损伤。

巴兰钦学派的戏剧化的编舞经常在美国舞蹈剧院学校(The 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 纽约芭蕾舞团(The New York City Ballet), 迈阿密市芭蕾舞团(The Miami City Ballet), 芝加哥芭蕾舞团(Ballet Chicago Studio Company)等舞团出演。

美国芭蕾动作敏捷、灵活 、富有生气,具有典型的现代风格,虽然较其他学派起步较晚,但它富于创新、形式多样,是芭蕾的后起之秀。

美国的芭蕾注重女演员的中心地位,女主角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 ,体型很瘦 、腿和脖子纤长,经过训练以后,可以完成快速的旋转和完美、刚劲有力的腿部动作。

舞剧创作中,编导巴兰钦以自身高深的音乐修养, 融入了美国的乡土音乐,使美国芭蕾学派的舞剧具有显著的“交响芭蕾”特色。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

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教育部教师 姚春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