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试题「教师考编语文学科知识」

互联网 2023-04-21 13:03:5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试题「教师考编语文学科知识」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很有特色。

①词汇丰富;

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左传》的文学特色。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论《论语》的说理性

《论语》是一家之说,虽然没有构成整篇的文章,集中地对某一一问题进行剖析和论述,但把散在各章的有关某一问题的言论集中起来,其观点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因而符合弥贯群言、精研一理的论著的基本要求。第二,《论语》中论断的逻辑性较强,全书五分之四以的章节属于说理性质,分别运用直言、假言、选言等复杂的判断形式和因果、类比、演绎、归纳等推理方法,表现深刻的思想。第三,全书用当时的“雅言”形式写成,语青明白简练,生动活泼,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理。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等

:《庄子》寓言特色。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

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等等,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智诈狡猾等等。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

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

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①.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征》。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四.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②.《孔雀东南飞》简说。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综合运用: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他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十五从军征》全诗都是叙述和描写,而处处充满孤苦悲凄之情。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达方式。

3.使用比兴手法。

二. 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感情诚挚,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去者日已疏》)。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这些叠字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其他五言古诗

理解:旧题李陵、苏武诗。

并非他们的作品。但与《古诗十九首》十分相似。

建安七子

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理解:

①.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前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七子先后归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近臣,所以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

②.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很好。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陶渊明的诗歌

综合运用:

①.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陶渊明写的田园风物,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不可或缺的需要,他已与他们完全融合为一。他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如《归园田居》其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开创了新的题材。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成为高洁士人人格的理想和楷模。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

三.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②.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识记:

①.陶渊明散文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书》

②.陶渊明辞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理解:

①.《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通过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从而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反讽.在写法上,以记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语言自然简洁而极生动。

②.《归去来兮辞》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于彭泽挂冠之时,全篇流溢着诗人摆脱官场返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返归田园与自然,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恬适,成为后世文人脱离世事矛盾纠缠返归精神家园的一条共同道路,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显示了《归去来辞》无限的思想及艺术魅力。

③.《闲情赋》艺术特点。虽题意为防闲男女之情,但其中写道曾对意中女子的深切思念,极为细腻,譬喻妙切,辞采绮丽。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自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如《子夜四时歌》。

二.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移湖安屋里。”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勒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如《企喻歌》。

三.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如《企喻歌》。

四.反映爱情婚姻。如《地驱歌乐辞》。

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勒川》朴野真率,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最深层的召唤。

②.《木兰诗》艺术特点。叙事长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明快,顶真

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简单运用: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陈子昂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所得;所失:易重蹈古诗以喻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著于感性形象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综合运用: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美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