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突出成就在于它代替了唐诗尊贵的地位「宋词第一」

互联网 2023-04-21 13:03: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宋词的突出成就在于它代替了唐诗尊贵的地位「宋词第一」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写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成了它们对应时代的代表,这一百多年来,我们也默认了这种共识。

比如,提到宋代的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宋词,似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值得称道的文化了。我们孰知苏轼的词,殊不知他写诗的数量远远超过词,而宋朝文人写诗才是主业,写词则是副业。

宋词邮票

那么为什么宋诗不如唐诗有名?宋词又为何能一枝独秀,成为宋代的国粹?

文化界的"网红",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两宋诗词简史》,给我们全面剖析了宋代文化,让我们了解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宋朝文化圈"。

唐诗,是宋诗无法逾越的高山

唐代是群星璀璨的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史的最高峰。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的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一时期,不仅著名诗人的数量超过了先秦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在诗歌的数量上,也超出了先前的两到三倍。

鲁迅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神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代之后的人要写古诗,必须先研读唐诗。可是唐诗的成就实在太高,对于宋代的诗人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虽然可以汲取唐诗的精华,但是想要翻过这座巍峨耸立的高山,开创宋诗的新意,实属不易。

唐诗三百首

北宋开国之初六十余年的诗歌,几乎都是中晚唐诗歌的回响。这些宋代之初的诗人们,或许深知无法跨越唐诗的高峰,索性就以模仿唐诗为主。

这一时期,出现了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派诗人,分别师法中晚唐的白居易,李商隐、贾岛和姚和。

真是应了那句话: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些模仿唐诗的宋诗,虽然在艺术表达上很接近,但是在诗歌的格局和韵味上还是差了一大截。

宋初期的诗歌,在一味模仿的基础上反而失去了自家诗歌的体段,完全没有显露出的时代特征。

宋诗的革新和发展

宋诗发展到欧阳修时期,才出现了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这一时期的文人欧阳修、梅晓臣、苏玉舜钦登上诗坛进行诗体革新,致力于宋诗的创作。

欧阳修提出来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念,提倡用诗为时代传真留影,注重生活内容的精神,避免浮夸空洞的文风。

史书记载,欧阳修曾做过礼部贡举的主考官。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这个派别的领袖刘几是一个太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玩弄古书里的生僻词汇。

欧阳修对于这类故意卖弄学问的试卷一律不录取。放榜后,这些写太学体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录取,就上街闹事,甚至要找欧阳修的麻烦。

不过皇帝充分信任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充分证明了欧阳修对诗歌的改革是成功的。

欧阳修

此后,宋代的诗歌渐出佳绩,出现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这样的名家争雄于诗坛,宋代的诗歌也得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不过由于宋代诗歌的题材远没有唐代诗歌那么宽广,以及宋代诗人的情感没有唐代诗人奔放,加上宋代诗歌的节制和规矩太多,宋代诗歌无论怎么发展,始终无法超过唐诗的高度。

宋词的崛起和发展

宋代文人深知唐诗这座高峰实在难以逾越,所以一部分人就开始创作其它的文学载体,以求取得新成就。

从唐五代留下来的文化遗珠—词,就这样重新登上了新的舞台,不曾想却成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词兴起于隋唐,最初被称为"词曲"或者"曲子词"。顾名思义,就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语句。

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词只不过用来唱歌的,而且民间流传的词大多和爱情有关,这在文人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和古诗根本不在一个格调。

到了唐五代,由于李煜对词的开拓,使得词在境界上有了较高的层次,慢慢被文人认可。

宋初期,文人们发现词比诗在艺术上更富有创造性,而且词的创作范围也更广,就开始大量创作词。

这里不得不提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以及大文豪苏轼,前者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后者则对宋词进行了变革,提升了宋词的艺术美感。

柳永在仕途上一直不得意,宋仁宗也对他颇为不满。柳永所幸就以填词为生,同时以词抒发自己失意的苦闷情绪。

柳永所作的词中艳词较多,他长期沉溺于烟花巷陌,与歌妓来往,为歌妓作词。宋朝时,歌妓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求词,希望获得新的词作。柳永的歌词很受歌妓们欢迎,她们都以能求得柳永的歌词为荣。

一时间,柳永的词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人争相演唱的曲儿。

由于柳永使词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他还自制了许多新的词牌,使词能表现更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所以词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多诗人把创作目光转向了词。

柳永

柳永的晚辈苏轼就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把词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词到苏轼时期,依然没有达到和诗一样的文学地位。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

苏轼认为写词应该与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

苏轼对词的改革是成功的,词不再仅仅是一种乐曲,而是一种独立的抒情体,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文学体裁,这个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到北宋后期,词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独立的诗作,成为两宋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苏轼

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道: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构成,而政治活动又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源泉—社会生活。

文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这一点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是文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

北宋初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北宋王朝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轻武,边备不修,宋朝军事力量急剧下降,宋朝也成为历史版图上最小的统一王朝。

由于重文轻武,宋朝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非常发达,一次科举所录取的进士,远远超过唐朝的录取,这使得宋朝才子辈出,文学家层次不穷。

但是由于宋代统治者将军事、财政、言路、科举等所有资源集中于朝廷,宋代诗人想出人头地也只有科举考试这条独木桥。

比如唐代诗人,除了科举还可以投奔幕府,可以从军边塞,也可干谒求官。而宋代只有科举之路可走,这就使得宋代诗人在语言创作上节制得多,规矩都多,也没有唐代诗人的洒脱。

另一方面,诗歌的地位一直高贵,宋代由于民族和国家受到北方政权的威胁,宋代文人只能借由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绪,词属于"小家子"气的风格,只能写一些儿女私情。

因此,宋时期的诗歌理性大于感性,诗文中常常打官腔,说理太多,他们的真情流露只能隐藏在词里。

没想到的是,他们刻意钻研的诗却没有随心写出的词受大众欢迎。

再者,虽然宋朝军事不行,但是经济却很发达。宋初期,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文娱生活丰富多彩,这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好的条件。

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基础温饱解决了,自然要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

清明上河图

而词作为民间广泛传唱的曲子,更能代表光大市民的喜怒哀乐。经济的昌盛,使得词的创作领域越发广泛,文学家也愿意借助词抒发自己的心路历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经过两宋的发展,不经意间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和唐诗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明珠。

参考:《人间词话》

《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