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圣迹图介绍「孔子圣迹图的二十四个故事」

互联网 2023-04-21 11:12: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孔子圣迹图介绍「孔子圣迹图的二十四个故事」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子圣迹图》略述(上)

文/张越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 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它萌芽于汉代,定型于宋代,完善于清代、发展于民国,繁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985年发展到顶峰!

连环画使生活充满了童年回忆,作为50后、60后、70后甚至是80后人群儿时的记忆,连环画的审美、教化功能仍然挥之不去!尤其是建国后出生的画家都与连环画有着不解情缘。连环画不仅教化了一代普通人,也滋养和教化一批国内一流的画家。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

传统社会里,用来流通教育的配图文之书,孔子圣迹是最恰当的题材。

《孔子圣迹图》版本众多,形式多样。有的秘为私藏,待如文物,有的孤本自玩,允为孤刻。其版本至今难以尽数。

《孔子圣迹图》是中国连环画发展史的里程碑式作品。

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也为方便后人纪念和供奉祭祀,自汉代开始,不断有人绘画和塑造孔子的形象。史载东汉光和元年(一百七十八年)京师“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从汉代画像石中也可看到以孔子故事为题材的画面,北宋孔庙石刻中,存有传说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的孔子画像,元、明、清各代,画像更多,不胜枚举。传世作品,也不罕见。而以连环图画的形式,描绘孔子,当为宋代以后。

连环图画启始于唐代,是时佛学东渐,为弘扬佛法,广为宣化,追求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僧人将释加牟尼本生故事,或凿于洞窟,或绘于墙壁、纸绢,或刻板印刷,对佛学的传播和流行起了重要作用。宋、元、明之际,德治教化出现了“二十四孝图”和绣像话本、小说,上图下文,故事连贯,均为大众启蒙读物。

清同治刻本

描绘孔子生平的圣迹图,目的相同,功用相仿,最初是木版雕制,以便印刷流传,明代《圣迹殿记》载“阙里故有圣迹图若干幅,在枣梨,奈何不以贞珉寿,亦散在各庑,奈何不殿列而严奉”。即为例证。

孔府文物档案馆旧存圣迹图,有石刻、木刻本、彩绘本等。其中石刻圣迹图存于孔庙圣迹殿,共一百二十幅,有图一百一十二幅,为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镌刻上石。

清刻本

木雕印版则有清康熙无字本、乾隆有字本两种,枣木质地,因残缺损失,数目不一。

彩绘本

彩绘本圣迹图,三十六幅,装裱成活页式册页,推测在明成化、弘治年间绘制。这些版本,题材一致,构图相似,均为横幅,尺寸大小也相差无几,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传承关系尚存疑问。

历代绘本及配文都有自己的版本特色及时代风格。

明代张楷的《圣迹图》。

张楷的石刻《孔子圣迹图》是唯一在史书有记载的年代最早的《孔子圣迹图》。之后其它的木刻、彩绘、手绘、影印本等《孔子圣迹图》,都是以张楷的石刻版为母本而制作的。

张楷简介:

史书记载,张楷,字式之,号介庵,更号守黑子,浙江四明人,1402年考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连平冤狱,荐升陕西按察副使,曾为监军,负责监督闽浙地区。

明代书画家和诗人。史称其理冤摘奸,风振朝宁,颇有直声。《句章遮逸》称其“为文有古法,善行、草、篆、隶,尤善于诗”。著有《和唐音》28卷、《介庵集》、《归田录》等。传见《明史》卷十六。《大明工部尚书张久德评传》提到:张楷也是明初出名的画家,他画《圣迹图》名留史册。

山东曲阜孔府中就有《圣迹图》石刻,但其时代并不很早。

今所知、所见的诸《圣迹图》,应以明正统九年(1444)张楷(字式之)序刊的《圣迹图》木刻本为诸本之祖。

其后有明弘治十年(1497)何珣(字廷瑞)跋刊本、明弘治年间彩绘本、明正德元年邓文质刊本(已失传)、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沈藩朱胤木多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明隆庆六年刊本、明万历十七年(1589)武林吴嘉谟辑、序刊《孔圣家语图》十一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明万历二十年(1592)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字兆文)石刻《圣迹之图》一百十二图,拓本、序刊,石同存山东省曲阜孔子府。

◆孔子圣迹图: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刊彩绘本

作者:(明)张楷撰、朱见浚增补、朱胤栘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刊彩绘本《孔子圣迹图》,是目前国内保存最早的《孔子圣迹图》的纸质版本,版本价值非常高,入选了国内古籍善本二期保护名目,属于国家二级文物。

◆中国最早的石刻连环画

——《圣迹图》 

[孔庙]--圣迹殿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存放明代孔子“圣迹之图”石刻而建,得名圣迹殿。

孔庙的最后一座殿是圣迹殿。圣迹殿造型古雅,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搜集了有关孔子的画像和文献资料,交由吴郡画工章草补充绘画并刻成石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石刻连环画——“圣迹之图”。

圣迹殿是专门为存放《圣迹图》而建造的。殿高12.55米,长30.69米,宽10.12米,单檐绿瓦歇山顶,彩画为大点金,木架为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檐下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拱。现彩画为1959年所绘。

《圣迹图》每幅高38厘米,宽60厘米,文图并茂,共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

作者是明代大石刻家章草,他苦心钻研石刻艺术,独出心裁,在120块石头上刻绘出孔子一生的事迹。《圣迹图》叙述故事严谨,刻石刀锋刚健,堪称艺术珍品。

它是我国第一部石刻大型连环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人物为题材的大型画集,也是诸多版本中最权威的。

石刻连环画《圣迹图》,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圣迹殿中,共有120幅。据考,它原为宋人画本,经明人增补,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完成。由画工杨芝作画,刻工章草刻石。这部空前的大型连环画传,每图高约11英寸,宽约22英寸,将石面磨光阴刻。

从颜氏祷于尼山生孔子起,到死后立庙受后人祭祀止,描述了孔子一生主要的活动。它一石一图,刻工精细,虽因年久风化,有些漫漶,但人物形象仍清晰可见。每幅都有说明文字,刻在图的空白处,文首有四字小标题,显得既醒目又有概括性。这是一套非常完整的连环画。

所以,鲁迅先生称它[明明是连环图画],还把它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的佛传故事相比,认为它们都是宣传性的艺术品。

◆张楷《孔子圣迹图》拓本长卷

这幅《孔子圣迹图》长卷是张楷的石刻手迹拓本,此石刻《孔子圣迹图》随后被放置于现上海市青浦区大盈孔庙启圣祠内 (清《春在堂随笔》中有记载,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

张楷《孔子圣迹图》拓本长卷,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早的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长幅画卷。它由29幅绘画组成, 长约 30米,宽30厘米,详尽描述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典故和生平事迹故事,且每幅绘画撰写了说明和赞诗,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连环画形式展现孔子生平事迹的长幅画卷。

绘画千人千面,还有其他形式的自不赘述。

张楷 孔子圣迹图卷

作者:张楷

创作年代:甲子(1444年)作

手卷 纸本 36 × 1820cm

2010嘉德四季第21期拍卖会

成交价:RMB 1,624,000

题识:时正统甲子秋七月望日。四明张楷式之盥手谨书于两台公署。钤印:张楷私印藏印:三山方伯、臣凤来印、梁溪一鸥之印、周廉甫收藏印、轶欧、周濂私印、无锡周氏旖兰室藏、臣鼎扬印、箴斋、景福私印、霍邱

说明:带盒。裴景福等题跋。

佚名(明代)《圣迹图》

2015年11月15日晚,

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

成交价:920万元

明代《圣迹图》册页以720万起拍,800万落槌,加佣金920万元成交。该册页的扉页写有“孔子圣迹之图”,前页“朱熹纂述《孔子世家》录文及张楷序文”。据柯汉后跋可知,这幅册页是衡阳太守何廷瑞根据明正统御史张式之考证订立的孔子大节,而此册当为明成化刊《圣迹图》的底本。

明刊本《圣迹图》

估价:RMB 18,000-28,000

成交价:RMB:2.07万

公司: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5年春季大众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古籍文献碑帖、

版画、宣传画、影像专场

描述:明刊本开本 34*56.5cm一百零六页一函白棉纸

拍品并文字共106页,版面宽阔,以白描手法描写人物、山水、建筑、器物等,笔锋、刀工如行云流水、刚劲有力。孔子、颜回、王公、贵族,以及平民神态各异,古雅生动。主要人物虽重复出现,但绝无雷同之弊。大到山川宫殿,小到日常器皿,无不法度严整,刻画精微,据纸、墨、拓印所考当在明朝。《孔子圣迹图》于明末清初以后多有刊刻,但刻印呆板,尺寸亦小。美国国会图书馆亦仅藏清康熙刊本,则拍品之版本价值与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佚名 孔子圣迹图

估价:RMB 100,000-200,000

成交价:RMB:26.45万

材质:手卷 设色绢本

年代:暂无

尺寸:29×712cm

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北京保利 2014秋季拍卖会

专场:艺林藻鉴——中国古代书画

时光匆匆,

近来,连环画高价收藏的事情在市场上频频出现,

一时间让沉寂已久的各类题材连环画书又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

小人书的题材、工艺再次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谈论的话题。

毕竟有许多人是伴着连环画里故事开启了读书的道路,

还有许多人在连环画里收获了童年的欢乐和珍贵的记忆。

记忆的最深处还是中华文化的影响。

那么作为对中华民族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

孔子,

他是一位活在人民心中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图画我们会看到一个和我们一样在红尘中奔波劳累的人,

所不同的是,

他总在不断地怀疑,

不断地确证,

不断地宣讲他的为人为学之道。

突出一种主体,

是一种文化滋养,精神正气。

通过孔子一生,

他的日常之事,

亦或一个个小故事的实践,

以一本连环画来教养浩然之气,

效果非常好,

这能够使人内心更坚定明了。

现实尽管残酷,

但只有在现实中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理想才能一点一点地接近。

对很多人来说欣赏图画都很震撼了,

原来从中可以发现孔子是这么一个鲜活亲切、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要知道做好一项内容是极富挑战的。

我现在也开始走上了一条漫漫长路,

是对中国山水的深入地解读,

这是一件幸福而又需要持续坚持的事。

怎么通过一件事,

让人的专注持久、有乐趣。

就是要在事上去正心诚意、去养山、养水、养人,

从而养心。

我对于这项工作是一种持续的进入性的态度,

写文之前都需要搜索大量的图片再进行选择编辑,

日常的散淡积累是这么一个的贯穿,

后整理发布在三远堂微信公众号上(文化号)。

“事上勘磨”,就是要从事上炼心,

成就定心之法。

王阳明说,每天遇见的事情,

都是养心定心的好机遇,

每件事情都在打磨你的心,

不要去回避问题。

也谢谢你的每一次的关注和持续。

赏《孔子圣迹图》

展孔子人生轨迹

品传统文化精粹

下文待续

三远堂艺术工作室 | 在这里您可以:

开启艺术之旅-零基础国画,书法,油画、艺术DIY等丰富您的业余生活。

关于艺术学习,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