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年展「2021成都艺术双年展」

互联网 2023-04-20 19:50:1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成都双年展「2021成都艺术双年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美术报》第251期美术新闻

在寻求发展的城市大都被裹挟进内卷语境的当下,成都仿若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和缓”“巴适”,是这座城市永恒的基调,那些正在一线城市被“996”吞噬的生活气息,在成都再次找到了生根的土壤。这份天生的安逸或许与四川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四川盆地被高山环绕,巴蜀人民自然而然形成的盆地意识塑造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基本认知——被环绕的中心。加之经历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时期,这片聚合的土地像盒子一样,囊括了千面百态的人与物,将那份依托着人的烟火气刻在了成都的基因里。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

成都市当代艺术馆

西南艺术之城

成都,作为西南艺术之城,其当代艺术的繁荣“经久未衰”。数年前,我曾在成都锦里见到一队头戴彩色假发的cosplay青年,一对路过的老年夫妇不明就里,评价其为“耍行为艺术的”,这里的“耍”字,道出了普通成都市民对当代艺术的好奇、接纳和几分温情。可以说,居住在成都的艺术家是幸运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有足够的胸怀接纳他们的各种实验。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四川画派”的崛起,到1993年“中国经验”画展的举行,再到千禧年来被人称之为“绘画川军”的兴盛,都与一批出生、成长、工作在成都的艺术家密切相关,而且川籍艺术家的“抱团”和成都地区舒适的人文艺术环境,使很多年轻艺术家也留在这里开展艺术职业生涯。放眼成都,“老蓝顶”“新蓝顶”“浓园”“西村”“北村”“高地艺术区”,还有一直在倡导打造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皆汇集了众多当代艺术家;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市当代美术馆,一批由政府支持或者地产商扶助的美术馆机构也成就了成都独特的艺术展览体系;A4当代艺术中心、K画廊、千高原画廊、廊桥艺术空间,依托于策展人、艺术家和经纪人的画廊也较为密集;教育机构如川音成都美院、西南民大、西南大学、四川师大等,都为成都当代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物理场域和精神氛围,他们共同成为了成都当代艺术的孵化器与助推器。

柳青 成果 2018年

陈粉丸 转运花园 2019年

卡斯滕·霍勒 十进制时钟 2021年

二十年再回首

在如此丰富的艺术环境之下,“成都双年展”这一原由成都民营企业家邓鸿从2001年开始赞助的当代艺术展览,其迈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架上·样板” 为主题的2001年首届成都双年展,虽然以一个多少顾及投资人兴趣且偏于保守的学术姿态 “亮相”,但却挑明了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个敏感话题,即随着观念艺术愈演愈烈,架上艺术的危机感也愈来愈明显;经过四年沉寂,名为“景观:‘世纪’与‘天堂’”的2005年成都双年展,囊括了众多艺术形式,但是分隔异地的两个展示空间“世纪城”和“九寨天堂”都是出资者的地产项目,因此,不管策展小组怎样对应今天中国城市化变迁的时代特征,以及由此而来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在一个宽泛的语境中展开了如何精彩的论述,也难掩“世纪”与“天堂”的展览主题,看起来更像是两个地产名称的联姻,却与展览没有必然的对应联系;“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参考以国外策展人的视角,以反潮流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现状,试图客观地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多元格局,重新定义中国当代艺术,多少为成都双年展挽回些声名;2009年的“叙事中国”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强调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社会和文化所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情境中,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叙事”“中国”这个多面体,进而考察当代艺术与我们目前所处文化状况之间的关系,但也多少令主题显得宽泛;2011年,“成都双年展”这一艺术品牌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首次改变了其一直以来“民办”的身份,显示了政府有意愿来做文化艺术支持的动向。与国内众多由政府投资的展览一样,“溪山清远”的展览主题,也表明成都市政府的目的绝非单纯地赞助一个当代艺术展,而是为了成都建设田园城市、打造国际文化名片的城市战略需要,他们需要的双年展是文化产业化和加强城市软实力的需求;2013年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因为各种原因,只有一个与主展览平行的青年展开幕。回望过去,“众口难调”“毁誉参半”的成都双年展,始终不得不在学术与市场之间、大众文化与精英意识之间、社会发展与个人经验之间、人情因素的干扰与艺术的终极理想之间相互妥协、彼此平衡,其意义或许正在于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一个中国当代艺术问题和症结、激进与成效的缩影。

丹尼尔·布伦 被弯曲的蓝色 2013年

安尼施·卡普尔 随机三角镜 2013年

再出发的2021成都双年展

距离上一次“成都双年展”周期近十年之后,由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主办、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于11月7日在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开展。本次成都双年展由八个主题展板块、一个国际美术馆馆长峰会和17个平行展板块组成。其中主题展邀请18位策展人组成策展团队,分别担纲“多态共生”“家园共栖”“智能共振”“时潮共燃”“生态共度”“意匠共鸣”“民族共情”“美育共线”的策划,共邀请了海内外272位艺术家参与,覆盖全球35个国家与地区。力求从全球与在地、城市与精神、观念与技术、时尚与创新、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时代议题出发,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现艺术跨领域、多维度、高层次的超级融合与联通,用艺术为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赋能,开启城市生活美学的新路径,展现艺术与城市发展交融并茂的大美格局。

天府美术馆A2展厅 意匠共鸣展览现场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

这样一种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适合当下中国实际的,由政府出资牵头、策展团队统筹、公立美术馆承办、主题展与众多平行展相互拱卫的双年展模式,可以说从主题、内容、形式到宣传推广,全方位动用了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资源,是眼下“双年展”这种舶来品适应中国土壤的阶段性模式。随着双年展参展人数的增加和复合平台化的发展,随之增长的就是展览的规模和观众的数量。在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巨大的国家,对艺术的认识和关注仍然只是极少数人的需求,因此双年展能够在城市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观众,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且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双年展的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资本的参与,或者艺术是否被消费,而在于如何睿智、机敏甚而是有力地对双年展举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作出适度的反应,好的双年展甚而还能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为全球政治文化图景提供一种新的视界或范本。尽管“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现已开展,但受疫情影响,开幕式取消,前期酝酿多时的论坛、主题活动也被取消。目前它的“艺术成效”,即艺术本体通过双年展溢出艺术的范畴、漫过既有概念的边界、介入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宽度,全新双年展所能散发出的艺术能量还未可知。

成都市当代艺术馆

城市与双年展之间,本就是一种互动对话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带动双年展的发生和进化,双年展又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面明镜,探讨城市、城市化、人居环境问题等。如果从双年展的举办能够推广城市品牌、城市形象,拉动城市经济、带动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与其把二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共赢,“共享”这个词应该更为贴切。如果我们看得到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一面,那我们也应警惕,双年展是否只是城市中两年一次、为期几十天的孤立性时间,实则没有产生更多长效的城市化学反应,而展览有限的影响也常常随着展期的结束而迅速消失殆尽。2021成都双年展再度启程,我们期待一场在时间与城市影响力上更为持久、连贯的西南地区双年展模式能够破土而出,给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以更为健康的发展机制,也真正带动一座城市向着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甚而青春、自由的氛围迈进。

(本文图片来源:成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