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

互联网 2023-04-18 17:22: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谈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原创)

(为论述方便,本文所说的文学作品专指反映社会现实的的文学作品,不包括神话类及纯写景类文学作品)

引子 文学创作的真实性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它的这种社会属性必然要求作家要全面真实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即所谓文以载道。此处“道”即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文以载道即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失去了真实性,就轻则失去文学创作的正面积极的意义,重则会产生负面作用而危害社会。作品也就失去生命力。

一丶真实性要求作家全面地辩证地而不是偏面地绝对地看待和反映社会现实

社会生活繁纷复杂,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作家正常的写作就是颂扬光明和真善美,揭批黑暗和假恶丑。不同的历史时期,光明面和阴暗面占比是不同的。旧中国阴暗面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以文学作品作投枪匕首勇击黑暗唤醒民众而被尊称为斗士丶旗手的原因。

新中国诞生以来,社会的本质和主流毫无疑问是光明的,积报向上的,代表了翻身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缺点丶不足乃至阴暗面虽存在但已经退为支流。认识不到这点,还象揭批旧社会那样来批判新中国,那就方向错了,偏于支流而不看主流,就很难做到艺术创作的真实性。

鉴于当代某些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纯批判作品极易误导不了解历史情况的读者,有必要引用最近中共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有关结论加以说明。决议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挑战,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大陆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实行男女权力平等,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煥然一新。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尘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决议中的以上有关开改之前的结论,已经明确地确定了那段历史时期的本质和主流,然而,当代有些作品却对新中国30年间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飞速发展的社会主流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偏面而不是全面地,绝对而不是辩证地反映历史现实,因而失去真实性。

二、真实性要求作家历史地而不是割断历史地孤立地看待和反映社会现实

某些作品在反映建国后30年的社会现实时,惯用纯批判(绝不赞颂)的方式写所谓“苦难”和社会阴暗面,且不说如何夸张或魔幻,最起码也应该向后代读者交待一下国际国内的时代背景,历史性地展示这些困难形成的各种原因,但作家明知而不展示,只是写苦,写苦,再写苦。没有光明,只有黑暗。这种不顾历史,割断历史的只批判不赞颂与只知喊“饿,饿,饿”的小孩有何异?小孩不懂事能理解,但作为一位应识大体顾大局的作家这样做就难以让人理解了。善意的批评应该首先考虑作品的客观真实性,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三、真实性要求作家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和反映社会现实

有些作家几乎所有写改开前中国社会的作品都呈现阴暗、惨淡、冰冷、无助、绝望的色调。一份洋人对中国作家的诺奖颁奖词就对这种现象作了很全面的概括和诠释:“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如果这些评论用于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也没有什么不对,但遗憾的是,作者显然是主要歪曲地反映了新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显然是东施效颦(鲁迅),新旧社会两重天,不以发展的眼光看时代的不同,看社会的主流不同,而是放着那么多英雄模范事迹不赞颂,而只是一味地揭批,刻舟求剑,这样的作品必然失去真实性。

新中国初建时就消灭了黄赌毒,取缔妓院,破旧立新,扫除文盲,办夜校识字班,继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平等,设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村村设赤脚医生。推广除四害等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血吸虫等地方病。破除封建迷信,全社会提倡学英雄做模范。一大批富有教育意义的的电影、戏剧及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人们的生活及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是朝气蓬勃,积极乐观,充满干劲。学习雷锋精神尉然成风。在毛主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下,苦干实干,争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令人纳闷的是,这火红的年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为什么就成了某些作家眼中那么不堪的阴暗凄惨冷的景象呢?

笔者在这里将偏面而不是全面地,静止地而不是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现象好有一比。正如一个健康英俊的青年,只是暂时腿部有一处小伤口感染化脓,而一位惯于不看全面整体只看偏面局部的人没看到这位青年的整体形象,而只是大瞪双眼盯住那处伤口大喊大叫:你怎么身上都化脓了,你简直就是个脓包啊!没过几天,青年的伤口炎消了,伤口愈合了,那位老几还到处嚷嚷着:某某人是个脓包啊,浑身都流脓啊!这种情况看起来可笑,但在文学创作中几乎相同的情况却不易被识别。这种偏面而静止地看问题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能有真实性可言吗?

四、文学艺术真实性一一允许虚构,但不允许虚假

文学的真实性包括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学创作的真实性。

1、生活真实,简而言之,是指客观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或事物,即通常所说的实人实事,它是自然形态的,粗糙的,分散的。其中有的能体现本质,有的则不能,甚至歪曲生活本质,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真实的都是可用的,需要作家在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感情指导下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材并进行提炼加工,使之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否则就适得其反,某作家把一个日本兵给中国人一个糖块而令这个中国人非常感激而终生不忘,虽然可能真有其事,但作家应不应该将其写入作品,它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当然,现实中有大量的实人实事的材料可以选取,通过适当的再加工,用来反映生活本质。如巜红岩》中江姐丶许云峰丶华子良以及叛徒甫志高等,《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王芳等以及《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等文学形象及事迹都是有其原型的。

2、艺术真实,又称文学真实,是通过艺术概括,作品所达到的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的有机统一。艺术真实意味着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显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性。是生活真实地艺术概括和升华。它需要对生活的变通性处理方式,而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境界。它要求做到真实性、思想性(倾向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真实相对于生活真实最显著的不同是:艺术真实是虚构的结果,没有虚构就没有艺术真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真实也就是虚构的合情合理性。在这里,合情合理尤为重要,离开合情合理的虚构就不是艺术真实而是虚假的艺术。因此,虚构不等于虚假,虚假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切不根据正确表达的需要而不受限制的,任马由缰的,天马行空的,云山雾罩的,或随意进行所谓魔幻的创作内容,由于不能正确反映生活的本质、内涵和主流,就不能称为艺术真实,而只能流于荒诞不经的虚假艺术。如有一部名为《丰乳肥臀》的长篇小说,书中的母亲形象和七个男人生育了八胎,共九个子女,最后一个儿子是和瑞典神父所生。作品表现的是:母亲的“肥臀”生了这些儿女,母亲的“丰乳”哺育了这些儿女,这些儿女长大后,同女儿的丈夫所给母亲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不知作家塑造母亲这一形象的真正目的所在,是表明母亲的伟大还是多灾多难?抑或兼而有之。但笔者觉得,以正常心理看来,这纯粹是对母亲这一伟大名称的亵渎,是对女姓极大的不尊重甚或侮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母亲。这位母亲的形象既不符合生活真实,又不符合艺术真实,这种虚构既不合情又不合理,除了令人愤慨厌恶之外,没有一点美学可言。说到底,是一个文学怪胎而已。

再来看鲁迅笔下的阿Q,现实中未必真有其人,但鲁迅先生通过概括、加工、提炼,使这一形象有了艺术真实性,使之比现实中的人物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的显示其内涵和本质特点。由于掌握了合情合理而不是随意编造而赋予了艺术真实性,人们读来不觉荒诞,而觉得似曾相识。

再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人物葛朗台,视金钱高于一切,一直到82岁瘫痪了,对黄金的爱好更加强烈。他经常要别人去堆满黄金的密室抓一把金路易岀来,把它们摊在桌子上,这时老头儿就会象刚学会看事的小孩子傻盯着看同一件东西那样,一直定睛看那些金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并象孩子一样不时地露出一个吃力的微笑。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想攫取黄金,在他弥留之际,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伸过来让他吻时,他突然伸出手来,想要抓住它的样子,这动作耗尽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声叹息。现实中也未必有其人,但人们看到这一形象的所作所为时,不感到有刀砍斧凿的痕迹,反而会会心地一笑。无疑,这是艺术的真实性起了作用。我国某一贪官将非法所得的人民币在密室里码成一堵墙一样,时不时地进去欣赏一番,看,他与葛朗台又何其相似。

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只有深入生活,以正确的三观把握生活,体验生活,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艺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