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一下你对其文学创作的认识「文学评论」

互联网 2023-04-15 16:45:4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请谈一下你对其文学创作的认识「文学评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学评论:『我对文艺创作的一些理解』

文/李诚庆

艺术作品就是作者情感,潜意识的反应。人在创作时会进入忘我状态,心里学上叫做“高峰体验”。也叫作“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本主义哲学)。这样在进行写作、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时才会进入“心流”。只有在“高峰体验”之下才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请注意是引号)。作品呈现出的思想立场等等就会从作者潜意识中提取出来——所以有时候作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写作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当人打开语言的匣子进行思考时,潜意识中的自我就会随着语言的发掘而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有许多人沉迷于写日记的原因,有许多作家也是从写日记开始练笔的。

比如17世纪英国诗人科尔律治做了一个梦,一首《忽必烈汗》就出来了,不幸的是有人打搅,诗歌只写了第一段就戛然而止,之后再也写不出来,留下遗憾。

【所以千万不要打搅一位正在创作的文艺者,说不定一篇杰作正在诞生!至少他正忘我的沉浸在一种“高峰体验”当中。】

特别像那种长篇巨制一定是有“高峰体验”的。愈是有这种体验的作品才“深刻”,才“流淌”。

有些创作者甚至会隐居起来直到作品完成。

就像路遥先生在他的《白天从中午开始》就描述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过。(记忆可能有差,知者请指正)。

比如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恰好他们的人格也是高尚的,流露出来情感才如此真实。

李白,苏轼,毛主席的诗词有时候一挥而就不尊文法,因为他们的人品就是作品!——有时候只需要将一些字句稍加修饰就是杰作——这就是才华,天赋,人格的完美结合。

人品差的作家,虽然不乏精品,但其创作的内容就会很受局限性。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写出来的,比如与苏轼同时期的周邦彦,就只能将词发展成为一种为音乐服务的填词技艺。而苏轼却能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尽显风流。

诚然怀着目的写作也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但是非常少,比如古代的应制赋和诗。

应制诗中也许只有李白,王维这种诗人才能写出杰作。

李白的《清平调》就是应制诗。

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许多以政治为目的文学作品,但不是天赋很深的作家很难驾驭那种目的性太强的作品。

比如《山乡巨变》——现在我不知道还有几人读过。

只有那些出于作者本身的真情实感,是从骨子里流出来的真情才会产生杰作,比如《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影》《活着》……。

有些作家是用思想写作的:比如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歌德——这些作家普遍对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哲学等领域进行创作。

比如我国近代的伟大作家群体他们几乎都有自己创作的真实理想。鲁迅——革命,茅盾——社会,老舍——老百姓,沈从文——生活。

对当代人来说,恐怕最大诉求是对人性的把握,作家们对人性的揭露和书写。

比如最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罪与罚》《卡拉玛左夫兄弟》对后来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陀的作品《穷人》《死屋手记》《受伤害和侮辱的人》相当于他的练习作品,前面提到的两部他个人作品的精华。就像读果戈里只需要读鲁迅先生翻译的《死魂灵》就够了。)

再者《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和米尔德拉德的爱情故事。爱情象征着结合,菲利普是身体有缺陷,米德拉德是精神上的缺陷。

如果文学只是讲故事,那么作品的价值就无法得以升华。

严肃文学故事的好看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蕴含的价值取向才是作品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很多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达不到一定层次的升华,因为我们的艺术创作者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对高尚或深刻的价值观的追求。

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源泉的。

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逐渐走向颓废化,扭曲化。中国艺术就接了这个后腿。

实际上二战之前的艺术家都很出色,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价值观。反而世界基本和平之后,这种人类核心的价值观反而被怀疑,被扭曲,被肢解。

诞生了所谓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意识流,魔幻主义,后现代主义,下半身和性主义。

艺术的灵魂不见了,价值观不见了,艺术家们唯一的追求只剩下名利。

创作与扭曲基本同等,挖掘人性之丑成为一种时尚。

艺术家们没有了独立人格,没有了信仰,被资本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