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吗「王献之书法」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王铎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吗「王献之书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研讨会现场
8月19日上午,由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王铎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风樯阵马 笔力扛鼎——王铎书法艺术展”为“蓝本”,邀请了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原出版集团、河南美术出版社等单位的13位专家,旨在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王铎书法艺术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主持研讨会。
万捷致辞
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王铎作为河南书法艺术的标志人物,传世作品较多。王铎书法艺术展社会反响强烈。希望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今后河南博物院策划更多更好的书法展览,提供更好更强的理论支撑。”
宋华平发言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宋华平率先表达了他对王铎书法的热爱与敬佩,并详细分析了王铎书法的艺术特色。宋华平认为,王铎的书法“气势逼人而不失余音绕梁,深入传统而不失耳目一新”,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传承古代优秀作品”“创造了‘连绵草’”“开创了‘涨墨法’”“创造了侧立书写大幅作品的方法”“提高了书法传播的拓展方式”等五个方面。
“王铎能在临摹古代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意愿和创作思想,并将前人作品中的优势加以放大。这些作品让后人在欣赏王铎书法的同时,也更好地认识了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前人的书法。”宋华平说,“王铎给人留下了一种尊重传统的创新精神,能做到‘师古而不泥古’。王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在于他能在逆境中前行,在顺境中坚持,在压力中奔放。”
西中文发言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西中文认为,想研究王铎书法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二是书法和社会变革。“王铎在河南书坛乃至中国书坛都占据了重要地位,王铎书法和当代书法复兴的关系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当前研究王铎书法的热潮和中原书风有很大关系,二者之间有很深的渊源。”
吴行发言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行则着重肯定了王铎对河南书法的贡献。“王铎是河南书法的坐标,是明代以来对中国书坛产生巨大影响的书家,是书法领域难以攀登的高地和无法绕开的人物。研究王铎的书法,也能给河南的书法理论创作与书法实践带来新的契机。”
薛龙春发言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薛龙春对此次王铎书法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个展览是2017年浙江美术馆举办王铎作品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览,展出20家博物馆的80余件王铎作品,其中有很多代表性作品,也有一些基层博物馆的作品,平时难得一见。所以这次展览给我带来很多新鲜感。”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他从王铎书法的现代性、创作活动的表演性、艺术形式的视觉性和材料工具、碑帖石刻、诗词文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刻画出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学艺术家盟主的形象。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米闹,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姜宝平,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孟会祥,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大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逸峰,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郑大书法学院教授张宏伟,河南美术出版社原编审、《王铎书法全集》主编刘灿章,中原出版集团党委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志强,河南省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刘绍典,河南省书协理事、商丘市书协副主席薛党军等。他们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王铎书法艺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涵盖了王铎的生平经历及其书法的审美特性、艺术价值、时代启示等多个方面,使在场的听众更深入地理解了王铎的书法艺术及其在当前社会的意义,也使此次艺术展实现了理论层面的升华。
马萧林发言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听了各位专家对王铎书法的见解,讲的最多的就是传承和创新,这些对当下书法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铎书法艺术研讨会”专题讲座
下午,薛龙春教授以王铎的书写环境与作品风格为主要内容,在河南博物院做了专题讲座。(大河美术报全媒体记者 张雷 赵端阳)
编辑:王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