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山西风光的散文「2020年风景」

互联网 2023-04-10 14:17:4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描述山西风光的散文「2020年风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山西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自古才彦辈出,荀子、韩非、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元好问、罗贯中等作家,以卓有建树的诗歌、散文、剧本、小说,为山西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山西文学创作不断地继承传统,续唱新篇;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山西人民对外展示自己形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全国文坛确立了文学大省的地位。

作家马烽

山西文学70年的历程,是与新中国所走过的轨迹血脉相通的。从内容上看,这70年的山西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后,所焕发出的建设国家的无限创造力和积极性,以及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变化的生活轨迹。当新中国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处于良性发展时期,文学创作自然呈现出繁荣兴旺的局面;当政治和经济受到错误路线干扰而出现波折的时期,文学也就进入一种低潮状态。从作品成绩上看,这70年中,山西作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的甚至于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小说、剧本、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塑造出了许多生动且令人忘的艺术形象。

概括70年山西文学总体走向,应当说,是老中青数代作家,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学传统,特别是根据地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既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又积极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形式中有益的成分,因而,使得山西文学70年能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与创造力,达到了不封闭、不保守,民族性和时代性共存的良好状态。

值得记忆的亮点

1.“山药蛋派”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以赵树理为代表包括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为骨干的“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不仅在表现北方农村的生活状态和农民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文学的表现手法上也独树一帜,成为那个时期中国文学最受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之一。他们恪守现实主义原则,始终坚持人民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地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像赵树理的《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马烽的《饲养员赵大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李束为的《老长工》《于得水的饭碗》、孙谦的《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胡正的《汾水长流》《七月古庙会》等等。这些作品,把表现主旨集中到反映农村生活、刻画农民性格上,在歌颂农村涌现出新人新事新道德的同时,也真实地揭示出了农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犹豫、徘徊和痛苦心路过程。他们认定写农民、为农民而写,是自己写作的根本之路,因而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风格,坚持深切关注农民命运、关注农村发展、关注农村政策的思想基点,再加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富有个性、流畅明快、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非常广泛的读者,为新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家赵树理

2.“晋军崛起”

上世纪80年代的“晋军崛起”,再一次证明了山西作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可忽略的创作能力,成为思想解放大潮中走在前列的文学创作中的要力量。1985年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杂志《当代》,在第2期集中刊发了成一、李锐等几位山西作家的作品。这几位作家都是当时山西中青年作家中最有实力的,他们的作品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那个时期山西作家取得的成就;他们和其他十几位青年作家出现了创作上的一个最佳时期,具备了一个文学群体的整体优势。因此,《当代》杂志在“编者的话”里,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晋军崛起”口号。

“晋军”作家当时年龄在40岁左右,生活积累丰厚,艺术探索精神强烈,创作激情澎湃,所取得的成绩突出,在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评奖中,成一的《顶凌下种》、张石山的《镢柄韩宝山》、柯云路的《三千万》、张平的《姐姐》、李锐的《合坟》、张石山的《甜苣儿》等中选;而周宗奇、韩石山、王东、田东照、钟道新、蒋韵、哲夫、燕治国等作家的小说,麦天枢、赵瑜等作家的报告文学,在全国文坛都产生过相当的影响。整个1980年代的山西文学,可以称得上是当代山西文学发展繁荣中的一个黄金时代,用“晋军崛起”来概括,是准确的。

作家蒋韵

山西作家身处内陆,在艺术和技巧的开放性方面不如京沪等地作家,但在思想内容的厚实性上却显示了自己的特点。因此,“晋军”作家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既有艺术形式和技巧上的朴实性,又有思想内容上的坚实性;既有山西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又有国内外开放性、时尚性文学观念的浸润;既保持农村题材的基础,又开拓了视野,涉猎到城市、科技、历史等多个领域,因而,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主题深化、艺术探索等方面,都富有强烈的个性,更好地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特征。

3.第三次创作高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时代旋律,山西文学创作展示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品格,继1950年代的“山药蛋派”和1980年代的“晋军崛起”之后,迎来了第三次高潮。

这期间,最能集中体现山西文学创作实绩的,无疑是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获得了全国文学界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199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抉择》,是张平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对这部小说的评语是:“《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气和张扬理想的胆识,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塑造了在艰难抉择中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市长李高诚的崇高形象,也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广大群众和党的优秀干部与腐败势力坚决斗争的正面力量,给读者以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决心。小说注意调动操作心弦的情节和细节等艺术手段,在冲突的浪尖去刻画人物,描写生动爽利,语言流畅激越。整部作品正气凛然,具有强烈冲击读者心灵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其启示意义,尤其发人深省。”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是那些年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收获。

作家张平

这个时期,其他老中青几代作家都有优秀作品问世。老作家马烽出版了长篇小说《玉龙村纪事》,胡正发表和出版了短篇小说《那是一只灰猫》和长篇小说《明天清明》,他们功力不减当年。第二代作家中焦祖尧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田东照的以《跑官》为代表的表现基层干部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官场系列”小说等,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而“晋军”作家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作品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流。如李锐的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北方山区人们的生存状态。成一用现代意识挖掘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的深刻蕴含和文化价值,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银谷》。韩石山以犀利的随笔参与国内文坛的各种热点问题的论争,同时创作出文人传记《李健吾传》《徐志摩传》。周宗奇的纪实文学《文字狱记实》等传记作品,开拓了纪实文学新路子。张石山的系列短篇小说《仇犹遗风录》,延续了他小说的风格。钟道新的《超导》《特别提款权》等作品,非常敏锐地表现了当代生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电子信息、股票市场、国际金融和现代高科技领域的人和事。哲夫数百万字的环保系列作品,表出作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关切。

蒋韵的《栎树的囚徒》《完美的旅行》等作品,以女性的委婉,抒写了对生命的珍爱。一些青年作家也靠自己的创作实力,在这个时期登上文坛,如吕新的一大批有特色的小说作品,用它独特的艺术感觉表现了北方山区农民的情感心理方式。正是凭借这些作家作品,使得山西文学走向了第三次高潮。

4.世纪之初趋向多元化

每一次世纪之交,总是一个社会生活剧烈变动、历史车轮加速运行的时期。在这场大变革中,广大作家经受住了各种诱惑和挑战,以积极的姿态走向市场经济社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山西的文学创作也与全国文坛同步,呈现出持续发展、多元化推进的态势。

小说仍然是西文学创作的强项和优势。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新世纪的小说题材内容更加开阔、形式更加多样,作家的主体个性更加突显,长、中、短篇小说,均有丰硕收获。作家张平继续以其深刻的主题、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推出了长篇小说《国家干部》,再一次掀起了张平小说热,并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王祥夫的短篇小说《上边》获得第三届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蒋韵的中篇小说《心爱的树》和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双双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李骏虎的中篇小说《前面是麦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吕新的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和成一跨世纪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银谷》,都是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在叙事方式上作了多方探索,受到了国内外文坛的关注,同时入围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作家韩石山

散文其特别适应时代的要求,越来越成为作家们喜欢写作的体裁,山西文坛这个时期同样有一批作家专事散文写作。韩石山的《韩先生言行录》等,在读者和文坛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锐锋探索“大散文”的创作道路,陆续出版了《祖先的深度》等多部著作。燕治国的散文集《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是作者多年访问诸如冰心、钱钟书等文坛名人的记录。此外,杨新雨、乔忠延等人,也都有佳作问世。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创作也有丰硕的成果。山西作家有着热情关注社会发展、用报告文学迅速反映的优良传统,赵瑜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之后,又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火车头震荡》等。哲夫的环保系列报告文学,将关注的目光放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大江大河生态保护上,触及到了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意义。

5.赵树理文学奖

2004年底,为了鼓励全省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恢复“赵树理文学奖”,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具体承办。

次年春天,省作家协会制定了《山西省作家协会关于恢复“赵树理文学奖”的决定》,从2001年的作品起,每三年评选一次,设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文学新人和优秀编辑等奖项,迄今已经评选过五次,数十位作家的100多部(篇)作品和12位文学新人、13位文学编辑获奖。每次评奖的宗旨都要求作品要关注现实生活,突出时代精神,体现权威性、导向性和公正性。所以,获奖作品中绝大部分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思想内涵要丰富,艺术表现方式也要具备独特性。从获奖作品看,艺术表现方式各有特色,许多作者都超越了过去本人的水平。“赵树理文学奖”中的影视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和优秀编辑奖是全国同类奖中唯一的,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赵树理文学奖”已经成为山西文坛的标尺,代表了山西文学的创作的最高水平,在全国文学界广受好评,许多获奖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水准,都是经得起社会和历史检验的。

值得期待的新方阵

2015年8月,山西作家刘慈欣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雨果奖”,这是中国和亚洲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个奖,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科幻文学界有了一席之地,不少权威评论称赞刘慈欣靠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世界。刘慈欣获得这个荣誉,并不是偶然的,是他多年潜心科幻文学创作成绩的体现。事实上,当今在山西还有十几位像刘慈欣那样认真创作,同样有不俗成绩的青年作家,在近些年展示出文学才华。

作家刘慈欣

这支年轻作家中的几位佼佼者已在全国文坛具有了一定影响,在一些全国性文学评奖或有广泛影响的报刊评奖中榜上有名。他们是当下山西作家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是一个实力新方阵。这一代青年作家从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上,继承了前几代作家的优良传统,更有自己的个性,形成开放的、具有时代精神的风格。

当今山西青年作家的创作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一直生活在基层,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亲身经历了农村以及城市的一系列改革变化过程,每一步关键点都与他们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这种切肤之感、命运攸关的体验,倾注在他们的作品中,就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具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特色。其次是们有比较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思辨问题的能力。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很少有那种苦涩的理性思考和个人心态的渲泄,更鲜有居高临下的发言姿态;他们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和体验世界,感受和体验人生,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洞察出人物的心灵奥秘,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文学个性。第三是他们在艺术探索上不拘一格。这一代青年作家处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时代,阅读量很大,特别注意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学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方式,努力追求个性,把已有的现实主义、现代派等诸多表现方式,融入到现代文明、科技进步之中,呈现出一种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方法,让作品产生出一种新颖、深刻、生动的感染力,适应了读者阅读的发展变化与需求。

70年的山西文学,有实绩,有成就,感到欣慰;期待未来的山西文学能够不断有惊喜,有突破,感到希望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