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出土于「仰韶文化纹饰」

互联网 2023-04-09 20:27:0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著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出土于「仰韶文化纹饰」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特征

在盆内我们能看到黑色彩绘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他们两两相对,分布对称。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制作技术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彩陶文化是陶器工艺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在黄河流域及其支流地区出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文化形式。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但由于窑不够密封所以在橙红的底色上只呈现出黑、红颜色。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文物寓意

人面鱼纹的彩陶盆被发现时,就是用作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从而为人面鱼纹图案出现在陶盆里提供了依据。仰韶文化的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这类陶盆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看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来加以崇拜。盆的底部通常会有两个小孔,据说这两个小孔是为了方便小孩的灵魂自由出入而特别设计的,这也看得出父母对于孩子是多么的不舍。由此,学者们也推测,那时的人们可能就已经有了灵魂不灭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