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文化振兴「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互联网 2023-04-08 19:13: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助推文化振兴「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见习记者 胡韵涵

8月4日上午,济宁市委宣传部“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化两创”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第5场举行。李敬学、满涛、张继华、赵建刚4位济宁文化名家分享了他们在教育培训、文学创作、杂技艺术等领域深耕细作、奋力拼搏的故事。

李敬学:

用好传统文化资源

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首批济宁文化名家,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院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尼山学者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宗教问题、党的建设。主持参与多项省级重点社科课题,出版专著《政德思想发展与实践》《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数十余篇。

李敬学长期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他讲授的《坚定文化自信 重铸大国之魂》一课,于2021年10月被评为“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我们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倾力打造了济宁政德教育基地。”李敬学表示,学院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政德教育资源,探索阐发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内涵价值。

满涛:

深耕非虚构写作

让作品更有可读性

首批济宁文化英才,现任济宁日报社新闻评论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共党员,济宁市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新闻采编和文学创作三十年。

满涛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中篇小说《美丽街》等、短篇小说《吃鲸记》等,刊发散文30余篇。他自觉扛牢文化“两创”担当,深耕济宁人文沃土,努力打造优质的文创精品。“目前,我正在进行的非虚构写作是一项具有跨界性的工作,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性。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开展非虚构写作是一个好的方向。”满涛表示,非虚构写作以文学性笔法表现人物和事件,借鉴到创造性、创新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可使作品更有可读性,更易深入人心,激发崇高的感情。

他把视角投向身边事、身边人,用细腻的笔法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民风民俗等,力图在日常生活的记述中体现创造性和创新性。

张继华:

创作与儒家文化结合

与济宁地域发展结合

首批济宁文化英才,中共党员,济宁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济宁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作为一名驻济宁高校教师、一名画家,多年来张继华一直把个人课题研究、个人创作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济宁地域文化相结合,助力济宁经济文化发展。

在艺术创作方面,近十年来张继华把“儒风运河”作为创作的主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展览。作为济宁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近几年来组织策划多项展览和青少年公益活动,通过活动既展现了济宁的地域、文化风貌,同时也提升济宁美术后备人才的创作水平。

作为驻济宁高校美术学院单位负责人,张继华结合中央提出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结合“文化两创”,建设了两所一基地,新金石学研究所、儒风运河当代艺术研究所、儒家文化文创基地,从而更好地把学科建设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赵建刚:

荣获中国杂技最高奖

塑造济宁地域文化品牌

济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济宁市杂技团团长,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首批济宁文化英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近年来,济宁市杂技团以传统杂技及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了滑稽作品《岁月》,杂技剧《梁祝》《汉风百戏》,儿童杂技音乐剧《不莱梅的音乐家》《奔跑吧奥吉》等多部作品,创作的杂技节目作品共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项、国际奖项6项。

7月份,济宁市杂技团获奖剧目《岁月》参加了中宣部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入选中国文联2021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该作品荣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填补了全省该奖项的空白。

深入挖掘国家级非遗项目“梁祝”故事,将汉文化的符号与济宁当地流传的“梁祝”故事有机结合,创作出大型杂技剧《梁祝》,获“梁祝之父”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及国家艺术基金验收专家高度评价。“这次创作克服了形式、技巧与戏剧两层皮的毛病,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创作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梁祝”故事,使之更有地域特点。”赵建刚表示,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杂技语言表达“梁祝”故事,塑造中国文化品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目前文化惠民演出和参加11届全国杂技比赛备赛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