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百米「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 2023-04-07 12:26: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百米「最后一公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日,为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有效模式,在广东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下,广州市文化馆举办了“广州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推荐活动。参与评选的24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内外兼修”,不仅好看、有特色,而且好用、服务效能高,深受市民欢迎。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它们遍布大街小巷,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共建成通借通还图书馆(分馆、服务网点)471个;文化馆总、分馆19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4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20年,广州市各类基层文化空间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活动近万场(次),惠及市民群众近2500万人次。

广州市文化馆馆长牟辽川表示,开展“广州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评选,旨在宣传近年来广州在街镇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所取得的成效,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效能,使政府和广大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对每一个人的意义。

接下来,广州将按照“10分钟公共服务圈”“10里公共服务圈”的建设理念,推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转型。同时,面向社会招募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师”,建设一批融合公共阅读、文博艺术、跨界文化、餐饮休憩等功能的复合型城市公共文化“样板间”。

艺术之美

1

瑜源儿童分馆:

用戏剧传递正能量

黄埔区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演出现场

每周三下午6点半,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科汇金谷的黄埔区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互动式小剧场里,“我们的星期三”品牌公益活动准时开始。这是黄埔区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的品牌公益活动。自2018年10月创立以来,先后创排了《青蛙王子之童话奇缘》《白雪公主续—魔发小公主》《新三只小猪与大灰狼》等原创剧目,演出60余场,观众达1.3万人次。

广州瑜源童话剧团团长龚迈程说,瑜源儿童分馆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瑜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该分馆占地1200平方米,秉持“用心为孩子,创造引人向善的力量”的理念,是一个由图书馆、沉浸式表演舞台、排练场、戏剧展览馆、音乐工作室、舞美服装工作室、编剧工作室、户外活动花园、咖啡吧等功能室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

结合广州瑜源童话剧团在原创剧目、演员团队、知识产权、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的优势,瑜源儿童分馆以开展亲子活动、戏剧培训、戏剧展览为特色。这里的阶梯式场地平时可供读者休闲阅读,有演出时拉上窗帘和幕布,放下大投影屏就变成了沉浸式戏剧舞台。龚迈程说,瑜源儿童分馆创排的儿童剧充满了正能量,故事里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观众丁香说:“每次到这里看剧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离第一次观看已有一年多了,但孩子还清晰地记得演出的内容。”

非遗之美

2

广州非遗街区:

集中展示“西关味”非遗文化

广州非遗街区的广绣体验班活动

最原汁原味的西关风情在哪儿?答案就在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广州非遗街区里,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最广州”的元素汇聚一堂,让人目不暇接。市民和游客漫步其中,可以细细品味羊城的味道,近距离体验老广的魅力。

荔湾区文化馆馆长谢德明介绍,广州非遗街区以荔湾区永庆坊阶砖巷为基本地理框架,现有10间非遗大师工作室,囊括9个非遗项目,包括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以及象牙雕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广彩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广州榄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鸿等10位非遗大家的工作室,成为集中展示广州非遗文化、让游客感受浓郁西关风情的文化名片。

广州非遗街区于2020年8月22日开始运营,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作为将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广州非遗街区充分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在引入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注重保护和存续原有街区风貌、生活方式、居民构成,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关风情、广州味道,又融入了时尚元素。2020年10月,以广州非遗街区为首站的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十二大非遗旅游线路。

广州非遗街区是一个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荔湾区文化馆和荔湾区非遗公共体验中心坐落于此。其中,荔湾区非遗公共体验中心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阵地,配备了投影仪、音箱等,开展的广彩、广绣、木雕、泥塑等非遗项目培训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非遗,让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

传承之美

3

三元里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百年风云浓缩于一馆

广州三元里是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主战场。走进三元里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历史元素无处不在。

三元里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特级文化站、广东省百佳文化站,由三元里历史文化展览馆和三元里图书馆组成。三元里街文化站站长黄影红介绍,展览馆门口是浓缩三元里地标建筑的红砂岩墙,馆内有精心设计的白云圆顶灯、三元里抗英三星旗图案天花灯,单元之间用仿文物南北约牌坊相连,通过珍贵的文献、实物、多媒体、《三元里揽胜图》、网上展厅等形式,在430平方米的空间里浓缩了三元里村的百年风云。

三元里图书馆则以博、雅、静为理念进行空间布局,设计颇具匠心。馆内装饰将岭南特色与现代相结合,既有白云造型顶灯、独具岭南特色的彩色玻璃、传统的四方实木围桌,也有现代感十足的卡座、色彩丰富的儿童桌椅和软凳、红色主题阅读书架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舒适的阅读体验空间。该馆有馆藏文献2.5万册,配备自助借还机等智能借阅设施,自2017年开馆以来已接待读者8万余人次。

自建成开放以来,三元里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合三元里特有岭南文化和英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同时,邀请六小龄童、马德华等文化名家做客三元里图书馆,开展了“六一”赠书、主题阅读分享会、书香文化交流、小小故事大王、少儿小金钟音乐大赛等活动。

底蕴之美

4

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

微改造保持原有风貌

旧南海县社区

走进知名作家欧阳山代表作《三家巷》的原型地广州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青石板路、红砖洋房、大榕树显得宁静古朴,六榕寺、吊碑井、大公报旧址记录着沧桑巨变,照相馆、理发店、小酒吧、咖啡馆也增添了烟火气。

作为广州近代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和最具广州特色的社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位于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社区内历史文化遗存较多,分布1处文物、72处20世纪初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社区党委书记叶露雅说,旧南海县社区在微改造中保存了两街三坊的街巷格局,力求保持建筑原貌。同时,建立“又见三家巷——旧南海县社区艺术介入微改造工作坊”,植根社区的文化底蕴和街巷空间特点,打造六榕文化广场、大公报小广场、“三家巷”故事浮雕墙等小景点。

三家巷文化馆

社区打造了“三家巷”文化馆,集中展示《三家巷》中的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在越秀的事迹,重现小说里周、陈、何三个家庭的门口庭院,让每一位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同时,利用“三家巷”故事浮雕墙展示其涉及的历史事件,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旧南海县社区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留住了乡愁,也突出了烟火气和生活感。如今的旧南海县社区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融合之美

5

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

领略非遗美,感受古镇情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之乡,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番禺区沙湾街文体服务中心)工作站设在沙湾文化中心,紧邻4A级景区沙湾古镇、宝墨园、滴水岩森林公园、紫泥堂创意园等景区。

沙湾文化中心是一座建筑面积达7776.6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大楼,设有可容纳900多人的大型剧院。与其他文化中心不同的是,沙湾文化中心一楼大厅设有沙湾文化中心与沙湾古镇旅游服务中心融合的沙湾文旅服务站,为当地居民及旅客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便民服务。

利用毗邻景区的优势,沙湾文化中心在春节、农历三月初三、中秋、国庆及元旦等重大节庆节点联合景区开展文娱活动,如大型游园、巡游、展览及综合性表演等。其中,手工扎做的近300只鱼灯点亮景区,让人们在领略非遗美、感受古镇情的同时,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沙湾分馆还自主创作了一批文化、旅游衍生品。一楼大堂的一幅长16米、高5米的图画,运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绘画手法,不仅还原了当地人逛市集的热闹场景,还融入醒狮、广东音乐、水牛奶小食制作技艺、飘色、砖雕、鲁班诞、地水南音等沙湾八大非遗项目。

基于沙湾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常年开展各类公益课程和公益讲座,如青少年文艺、科普学习和主题活动。同时,开设传统民间艺术和非遗传承公益培训班,如沙湾飘色和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非遗推广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2月24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美一公里”》

↓ ↓ ↓ ↓ ↓ ↓ ↓ ↓ ↓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