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书香,共创文明「打造文旅融合」

互联网 2023-04-06 22:18: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共享书香,共创文明「打造文旅融合」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网讯:龙湖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满足广大农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聚焦均衡共享,秉承首善理念,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抓民生增福祉,补齐补强短板,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领时代风尚,传承优秀文化,厚培文明乡风,打造“书香龙湖”,呈现文化书香,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贯穿融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书香阵地”

1、形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体系。近年来,龙湖区围绕示范区创建标准,着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拓展、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五大工程”。2016年区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达到1220万元。坚持示范带动,西南小学、立才学校2个乡村少年宫建成使用,启动外砂镇华侨学校、下蓬中心小学等5个乡村少年宫建设。积极发动民间力量,利用民间展馆和文化工作室参与,建设4个社区书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涉农片区建起3个综合文化室,外砂镇、新溪镇和鸥汀街道建起45个农村书屋。新溪镇北中村乡贤谢锐奎校长及其儿子——香港国际大律师谢晓东博士出资800万元在新溪中学建设“庄瑞周图书馆”,于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助力新溪镇教育创强。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在外砂镇蓬中村等人群聚集场所,精心打造了一批“志愿服务驿站”。目前,已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街镇文化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础,各民间文化场馆及住宅小区“文化会所”为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惠及更多群众。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潮味”突出、具有龙湖特色,2017年龙湖区获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推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覆盖城乡。构建起以区图书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涉农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实行“四统一”(文献编目、管理平台、服务标识、服务标准、数字化服务),图书实现通借通还,形成总馆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的架构网络,配置电子阅览室,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平台。2014年6月,区图书馆在全市率先开通“免押金、免工本费、免年度注册费”的零门槛借阅服务,实现在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覆盖服务了广大农村群众,实现解决了公共文化资源向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服务。龙湖图书馆采用“政府引导,商办公助”模式运作,2017年6月1日龙湖图书馆合胜分馆开馆;2017年11月15日,龙湖图书馆•合胜朗读会面向城乡群众“无门槛”敞开,还跟汕头电台“七色花”节目合作,不定期选送市民群众到电台参加朗读直播,大大提高了市民大胆朗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龙湖图书馆文化设施电子地图,通过查阅文献、发文征集等方式,整理选定84个文化设施,收集图片和文字介绍,并通过经纬定位,完成后台资料的系列准备工作。文化设施电子地图的上线,为广大市民使用这些文化设施提供了便捷。

△龙湖图书馆•合胜朗读会跟汕头电台“七色花”节目合作组织朗读直播,蓬中华侨学校三年级谢孜恩同学(中)与其他两位城市小朋友一起走进FM99.3新闻资讯之声直播室,用最真实的声音传递了对亲人的感悟和感恩。

3、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坚持抓民生增福祉,加快惠民政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落地实施,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建设均衡普惠。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完成亿信小学等一批校舍建设,成功打造一批创新教育基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秉持首善理念,全力营造保护未成年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积极挖掘教学资源,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体现社会公平及温暖,共建共享文化书香。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全民参与,广泛受益”的理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推动镇(街)、村(社区)阅览室、文化室等功能室免费对农村群众开放。新溪镇文化中心大楼多个功能室对村民免费开放,文化广场还新建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和露天舞台,“红色展厅”展出了民间收藏的上千种毛泽东塑像、肖像、像章和大量的图片、画卷。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35万元用于推动学校文体设施共享扩容,西南小学、蓬中华侨学校、下蓬中心小学等全区75所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让农村群众共享创文成果。区文化馆通过扩大惠及面和优化师资力量,推动农村工女免费艺术培训“扩点扩面”,培训门类包括书法、美术、舞蹈、声乐和剪纸技艺等,2017年培训学校增至2所、班数增至17班、学员增至340人,使更多农民工女享受国家文化惠民政策。西南小学2014年成为全区首个省级乡村少年宫定点单位,坚持“宫校结合”理念,把少年宫的元素溶入到校园中来,开设潮乐、腰鼓、布马、尤克里里、舞蹈、合唱、美术、书法、乒乓球、国学、弟子规、灯谜、跆拳道等活动小组,为广大孩子们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

二、贯穿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厚植“书香文化”

1、做实走实文化惠民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将敬业诚信、崇德向善、诚信友善、节俭养德等的优秀品质融入社会各方面,推进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坚持以“政府引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方式,努力打造具有潮汕特色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2017年4月22日下午,龙湖区举办《潮汕文化读本》赠书仪式暨合胜读书会启动仪式上,泰安地产联手合胜百货,将1万套4万册《潮汕文化读本》赠送给龙湖区图书馆、街镇文化室及各中小学校,帮助潮汕孩子更好地了解潮汕地区的衣食住行、风俗、礼仪、历史、人物,感受活色生香的潮汕。检察院、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持续开展“科普教育进村(社区)”“普法讲座进学校”,让“书香法庭”建设效果延伸到村户、学校,有效地将读书育人的理念同普法工作相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文化志愿者送戏下乡文艺晚会、“榕树下的课堂·走进鸥上”文化志愿活动、灯谜文化进校园、“助力中国梦 志愿乡村行”、创文主题文艺演等一些了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文明之花由城市引领向乡村,呈现乡村人文环境的和谐之美。

2、重视抓好群众文艺创作。坚持在传承中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优秀传统文化。龙湖文联创办“龙湖文艺”公众号,成功入驻网络权威媒体“南方号”,宣传文艺思想,引导文艺创作。不断壮大书法、美术、摄影、舞蹈等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支持区美协美丽乡村主题艺术采风等创作活动。区文联、区书协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主题书法、篆刻创作;区灯谜协会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组织创作《党的十九大专题灯谜简析》200余则;区文联组织开展新津河及沿岸村居的自然社会人文采风,一批富含情感的作品在《汕头日报》三联版隆重刊登。区书协主席方创然荣获首届“凤凰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一等奖。区文化馆组织农民工子女创编舞蹈《花席趣》,荣获2016年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上获得银奖;组织民歌及民乐节目参加2017年省、市首届民歌民乐大赛,获得市赛二个金奖,顺利晋级省决赛。注重校园文化创意活动,陈厝合小学的家庭情景剧《抬头看到爱》在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中获优秀作品提名奖;辛厝寮小学获评汕头市“创文”新童谣创作大赛上组织奖。

3、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重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注重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等艺术形式的熏陶滋养,使优秀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心灵,融入广大农村群众精神血脉。鸥汀街道金洲村是远近有名的春联村,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该村开辟春联培训室,持续组织青少年开展培训。新溪中学参加全国电视大赛荣获银牌;西南小学在2016年首届“书法印象”杯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赛中荣获大赛组织奖;在第十届“星河杯”潮汕青少年书画比赛中,新溪中学谢薇获得绘画初中组一等奖、十一合小学施樱怡、大衙德泽小学蓝哲熙分别获得绘画小学高年级组一、二等奖。重视挖掘保护文化资源,积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年成功申报鸥汀英毅公祠(五座祠)、西宁桥、李氏蓬祖祠为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修复省级文保单位鸥汀腾辉塔,启动省级文保单位蓬砂书院一期修复工程。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全区共有鸥汀街道的潮剧盔头制作技艺、外砂镇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外砂镇织席制作技艺、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龙祥街道)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省级公示项目1个,晋级市级传承人5位。部分非遗展示厅常年开放,面向城乡进行宣传推广、授徒传承,先后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文化遗产日活动。重视挖掘本地乡贤文化资源,积极培育龙湖区域的文化品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上下足功夫,加快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潮人创客创意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贯穿融入植入学校教育,创建“书香校园”

1、营造浓郁书香氛围。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贯穿融入到校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结合“创强”“创均”“创现”工作,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建设规划和载体植入,合理划分校园各功能区,注重品位加强校园环境布置,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能够说话”,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对师生起熏陶作用,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充满了浓厚的书卷气息,书香的芬芳溢满校园。学校在阅览室周围增加阅读座椅摆放,在班级配备书橱设置“读书角”,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管理,既保证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西南小学还与乡村少年宫建设相结合,创建读书广场,与每班教室内的“五彩书架”、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形成立体、多维的读书空间网络,使学生随时随地与书为伴,家校联动亲子共读、诵读经典,提升学校、学生家庭文化品位,在感受经典中汲取正能量。

2、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大力提倡教师读书活动,让教师和孩子一起读书,根据不同年级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让“悦读”润物无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气质和思想。启动首届“龙湖区中小学校园阅读节”,以诵读《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和感恩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手抄报、经典诵读比赛,好书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蓬中华侨小学2017年荣获汕头市经典诵读一等奖。东升小学、西南小学获评广东省“暑假读一本好书”优秀组织奖。开展道德讲堂、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等特色教育,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达到以艺益智,以艺辅德的目的。注重书香校园创建与科技艺术教育有机融合,拓展学生科技、艺术视野,驱动学生创作灵感,推“书香校园”创建不断深化,让崇文爱书成为好风尚。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承载了3000多名中职生的教育工作,其中有近2000多名美丽农村青少年学生,该校通过实施“美丽德育”理念,推行“众智育人”策略,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3、拓展道德实践载体。“我的中国梦”“幸福梦想”为主题的成人宣誓活动、“传承红头船精神 开启新时代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讲座落地有声;主题班会、图片展览、青春论坛、诗歌创作朗诵、故事比赛、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我关注,我参与”为主题的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生动活泼,创文征文、慈善帮扶、交通文明安全等活动亮点纷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心入脑。校、村加强联动融合,深化实践道德活动。启动“美丽乡村是我家——龙湖区校村创文大联动”,积极参与外砂、新溪两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规范宣传、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志愿服务行动中,弘扬时代风尚,建设美丽乡村。“巾帼建功,助力创文”“同圆中国梦,共创文明村”“共创文明城市•同享美好生活”社区文化节等活动开展,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丰富了群众得文化生活,使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根植群众心中。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潮汕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未来》的科技实践活动论文项目,荣获汕头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校积极探索三二分段制、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为城乡青少年学生及退役士兵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