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孙宪华「良心道德与责任的说说」

互联网 2023-04-06 21:04: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书法家孙宪华「良心道德与责任的说说」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华光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传世名句。懵懂青春时初读,乃一知半解,伴随岁月的递增且遇人遇事之后,自然对文中要义更是多了几分理解,几分领悟。而作为高等学府的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虽不如“双一流”大学那样声名鹊起,家喻户晓,但其在美术教育、山水画创作方面的影响力,因为有一位德艺双馨、深受人们喜爱和江西美术界称道的中国山水画大家孙宪教授而声名远播,令人刮目相待。人们常说我以学校为荣,学校因我骄傲,在这里似乎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图/画家、教授孙宪

孙宪何许人也?其祖籍安徽泾县,是诗仙李白创作《赠汪伦》,留下脍炙人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佳句之地,与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吴作人是同乡。泾县还是我国盛产宣纸之地,冥冥之中也许是得此天意,加之从父母身上遗传的艺术基因及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滋生了孙宪从骨子里生长出来的绘画天赋,感受到绘画给他带来的乐趣,而他也乐此不疲,异常勤奋,成就了他今天斐然成绩,并引领江西山水画创作走向全国。

我写孙宪教授并非就此探寻他勤奋敬业,教书育人所做出的成就。这些作为他身为中国美协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江西省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江西高校名师、江西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和他所获得的省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教育部授予他的“曾宪梓奖”中早有定论,且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均有过诸多报道,这里就不赘言。

图/井冈烟云

我不是美术评论家,对其画理、画论、画风不敢妄议,只是作为一个资深好友,一个山水画的爱好者,一个相识相交三十余年的兄弟,谈及孙宪作为一个画家、教授,体现在他身上的中国文人所特有的淳朴、真诚、正直、勤奋、善良、敢于直言的秉性和虚怀若谷的情怀。而这种特质和情怀在现如今社会上弥漫着人心浮燥,急功近利,阿谀奉承和一些画家们急于用快捷的方式,快速成名和快速发财的时风相比,孙宪就显得卓尔不凡了。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坐得住冷板凳,“师法古人”,认真学习传统临摹古画,这从他少年时代一遍又一遍临摹整册《芥子园画谱》开始就可见一斑,这并非易事。而在他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时就更有所体现,为了“师法先人”临摹中央美院田世光教授四尺整张的工笔画鸟画,居然在教室临摹了50多个小时,连开水、饭菜都是同学帮他打来的,直到画完了回到寝室睡觉,浑然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即使在今天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亦是如此,从不停歇,这就不易做到了;而且舍得花真功夫,刻苦学习,“读万卷书”,又不畏艰苦“行万里路”,深入生活,写生作画。他七上黄山、三赴曲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西北高原,云南边陲、四川青城山、湘西凤凰城、江南水乡、苏州园林、三峡大坝等地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身影。正如清代山水画家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精神。他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自然,并将其转化为自我的主观意念的山水情怀。如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作品《屹立千秋》,发表于《光明日报》并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白云深处》以及《三清云蔚》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南小镇》由文化部选入《中国艺术展》至国外巡展。《延安宝塔山》选入全国统编中学《美术》课本。他的大量作品中无不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图/月冷凝秋月 山寒落夏霜

著名人物画泰斗刘文西先生在《孙宪速写集》序言中写到“扎实深入地学习传统的画理、画法,又从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需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这是一条寂寞的路,而孙宪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道路上苦苦追寻探索的拼命三郎,从不停步。

在和他的交往中,更多能体会到的是他闪烁着一颗艺术家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一次,他去一家画店装裱他的作品,装饰店的老板说,孙老师您这里还有十几幅作品在装裱,他听了以后很是惊讶,说到,我没有委托别人来装裱画啊?店主说,快装裱好了,下午就会有人来取,你下午过来看看是谁吧。当时孙宪心里还是挺窝火的。店老板说,要不孙老师报个案吧,你的画拿出去卖很值钱的。孙宪知道他的画的价值,但他没有在店里等那个“偷”他画的人,转身走了。事后问他,为什么不看看是谁呢?他说没有必要,因为拿他画的人有可能是一个美术爱好者,也许是熟悉的人或者是喜爱他作品的人,如果你报案把他抓起来了,是熟悉的人,他以后还怎么还和我见面啊?如果是学画画的人,有可能他就不再学画画了,也就从此毁了他自己的一生。他的这种豁达与善良,与当下某些充斥着市侩与物欲的所谓画家相比,如一股清流,荡涤人心,让人感动。

孙宪的这份善心可追溯到他的恩师著名国画大师胡献雅先生,上个世纪“文革”时期,胡老挨整被批斗,他的家被抄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古籍书册都被抄走了。“文革”结束,胡老平反后,景德镇市落实政策工作组的领导问胡老,您还记得抄您家的那些人吗?我们可以帮你把字画书籍追回来。胡老说,不记得了,他们再三追问,胡老都说不记得了。事后,作为弟子的孙宪问胡老,您怎么会不记得呢?胡老告诉孙宪,我怎么会忘记呢!我不能说啊,我说了,抄去的画也可能会追回来,也有可能毀丢了追不回来,而因为我的这些字画书籍又有多少人要挨整或家破人亡了!所以胡老说,只要画还在世上就可以了。孙宪从恩师的身上悟到了大善。也就有了他不选择报案,可谓是异曲同工,又身心相随。

从省政协委员、到省政协常委,孙宪始终关心着他所熟悉的文化艺术,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提案和建议。早在2002年下半年,南昌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准备把坐落在八一广场的省展览馆拆除,打通北京东路向西延伸。省展览馆南昌人过去也称“万岁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革”时期的著名建筑,也是南昌市的地标性建筑。上世纪1968年4月动工,10月份基本完工,进入内部装修。也是当时全国“文革”时期建得最好、体量最大的一座“万岁馆”,打破了江西建筑史上多项纪录,所用建材全部为江西本土出产,体现了江西质量和江西速度,四十多年过去了,无论建筑结构还是外墙都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被录入《中国现代建筑史》。听说要拆除时,孙宪非常着急,为此,在2003年省两会上,就城市改造中历史建筑保护写出提案,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在时任省政协主席钟起煌的亲自督办下,省展览馆建筑被保留了下来。他由然感到一种欣慰,把这“画”留在了江西的土地上。

大境界才能出大作品成大画家,大凡成就卓著者,无不是把个人前途与国家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三峡大坝在蓄水前半年,他就带学生们去三峡大坝写生,主要是画143米以下淹没区,做抢救性的史料写生,现在这批写生地大多数都已经淹没在水下了。而这批写生资料也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感受孙宪就如读他的中国山水画,峰从云外立,人向画中行。他独有的山水画风格,自成一派,大气磅礴,云蒸霞蔚,将雄浑豪放与婉约清秀泼洒于笔墨变幻之间,相生相揉,天衣无缝地融会一处!其人生也是如此,刚柔相济,忠义豁达。我想当年他的恩师胡献雅先生能收他为关门弟子,不正是看中了他人性中最可贵的忠厚正直与勤奋好学的品格吗!胡老曾对孙宪说“为人不正,落墨无法。”一个正字何以了得,品德修为是一个画家的根。而孙宪也没辜负胡老所望,无论胡老身前身后之事,他都行弟子之礼,尽徒辈之孝,他与恩师的关系,不是父子胜似父子。这就是孙宪先生之所以能纵横画坛,以德载画,走向未来,载入史册的根本所在!

来源:江西工人报、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