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景观优美的文字「重庆卓彦园林景观艺术公司」

互联网 2023-04-05 19:50:3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形容景观优美的文字「重庆卓彦园林景观艺术公司」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园林设计中你把每一个设计元素,

都当作艺术品来呈现的时候,

连文字,也是一道风景。

文字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蛮多的,一棵松,一面墙,一幅字,意境无限。

常用在入口、墙地面、水景中、小品之上...其中在墙面运用较多。

可以是一首沁人心脾的诗,

可以是一抹刻骨铭心的纪念,

也可是一处充满趣味的存在。

文字是文明社会下所产生的标志,是用来交际与记录的符号系统。

随着文明的演变,文字再也不甘于担任符号的角色,

情感与思维的交融下,形成另一种独特造型艺术。

中国园林自发源以来,一贯秉持“象天法地”造园理念。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可见,中国园林的本质也是一种宛自天开的“象”。

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正是“象外之旨”,也就是“意象”之“意”所在。

由此可见,古典园林和汉字从来就是两种意相通、形相似的“象”。

我们理解汉字和游赏园林一样,都是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获取思维中的“意象”,两者在构成和功能上有着高度相似性。

兰亭·因书法而造的园林:

提起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其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之感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大家都不会陌生。

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故名“兰亭”。

明嘉靖二十七年,郡守沈启重建“兰亭”,并逐渐修复完善成明清园林风格。

现如今,一座因书法而造的园林早已成为浙江绍兴著名旅游景点,游人可在兰亭中感受古人曲水流觞的惬意与饮酒赋诗的绝佳意境。

九成宫·因书法而留名的园林:

“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

出自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并由欧阳询所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介绍了一座近乎被埋没的园林——九成宫。

相传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隋文帝所建离宫“仁寿宫”,因宫中缺水,便亲自去寻找水源,在此地找到了一口隐藏的泉井,即“醴泉”。

唐太宗于贞观五年命人将其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

拙政园——书法家设计建造的园林:

拙政园建园之初,园主人王献臣请“吴门四才子”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园中的楹联、匾额、碑刻等无一不彰显了书法艺术在园林中的大放光彩。

在园林景观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历代名家墨迹,

如泰山的石刻、苏州园林等都有名家书法作品,

只不过这些作品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美。

中国书法最早进入园林景观的是风景名胜、寺庙园林。

古今风景名胜、寺庙园林有很多书法家的优秀作品。

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父子等在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中都留有真迹。

园林中的碑刻、匾额楹联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风景线,而且书法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具有古雅之美。

在园林景观中的书法艺术,书法家在石板或者木板等材料中设计书法的结体和章法,而不同的结体和章法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色彩、作品形式与园林景观必须是和谐的。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融合到园林景观中,才能体现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

书法在园林景观空间的布局中起到点缀的作用,比如在园林景观中的丛林中放一块大石头,在大石头上面刻书法,那么这块石头就是丛林中的亮点。

书法在园林景观空间的布局中视觉冲击力强,比如广西图书馆门口有几块大石头立起来,很有气势,在石头上面刻有书法和篆刻,篆刻用朱砂颜色,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在很远的地方就知道这是图书馆。

文字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化,在古典园林中有外显和内化的功能。外显者,纯粹从视觉欣赏和信息传达上具有意义。而内化,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

灵活地运用各种元素,

认真地琢磨这些元素之间的组合方法,

并且按照这些方法去设计园林景观,

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会美,才会有艺术生命力,才会受到群众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