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庭院的精髓「庭院景观图」

互联网 2023-04-04 20:27:3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日式庭院的精髓「庭院景观图」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日式风格庭院,很多人喜欢,但是道不出所以然。今天我们就来剖析日式园林的特点,并挖掘园林背后的文化根源,目的是透过中日园林风格对比,找寻背后的民族特征,以便更好地面向未来。

日式园林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就有着广泛的交流

日中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就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节,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影响着日本社会。

盛唐文化

据史书记载,《白氏文集》在白居易六七十岁时传到了日本,其中有一首诗叫“池上篇”,非常受日本贵族们的喜爱。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白居易所构建的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文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家园。日本深受白居易的审美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亲近自然,以师造化,自然之美的造园标准。

白居易庐山草堂

那么,日式园林与中式园林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风格和特点呢?

一、从类型特点上来说,日式园林偏向宗教园林

也就是寺院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而中式园林偏向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国宗教园林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特色。

日本银谷寺

那么,为什么日式园林会偏向宗教特色呢?

这还要从日本历史上说起,1052年,日本人心惶惶,这一年是进入末法时代的第一年。贵族与平民普遍相信佛教的末法之世已经到来,加之平安时代末期武士集团的壮大、朝政的腐败以及长期的动乱,让人们更加相信末法时代已经来临。他们认为在末法之世,无论世人多努力的修道都不能成佛,无法进入极乐净土世界,而会坠入地狱,人们很烦恼怎样才能解脱?

日本阿弥陀堂

这时候,佛教有个净土教,认为只要勤念“阿弥陀佛”,死后就能被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信奉末法之世的人们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于是,净土信仰在日本的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行起来。于是,大量的净土式寺庙此时纷纷被建造起来,受此影响,庭院园林风格也就延续了寺院风格。

净土式寺庙

二、从布局特点上来说,日式园林偏向水性

园必有岛,而中式园林偏向山性,有山园,可无岛,日本是一个岛国,被称作“远东孤岛”,是个多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

日式园林偏向水性

日本国内有大小火山160多座,火山数量占世界总数的十分之一,日本的地震每年要发生1500多次左右。加上住在岛国,四周环海,总担心岛国有一天会沉下去。又多台风,岛国资源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地理条件下,艰苦的生存环境,使日本人心里极度缺乏安全感,从而形成了对外来事物特别敏感的性格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日本人居安思危,危机意识强烈。日式园林常以池岛为根本,海为母,岛为家、木为衣。

日本鹿儿岛火山爆发

日本古代的神道教认为山脉和岩石是灵魂的居所,并随着佛教的到来,这种故事和传说得到发展,园林景观中常用立石代表瀑布,成组岩石代表山岳或峡谷,砂子代表流水和海洋,这为日本的园林艺术提供了背景。

禅意庭院

三、从意境特点上来说,日式园林尚武

自然之中见人工,而中式园林尚文,人工之中见自然。中国古人认为岩石、山脉、树木、水土、云和风拥有特殊的灵性,天地万物为一体,尤以山水为根本,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先哲对宇宙自然认知的思想精髓。而日式园林则善于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

中式庭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日本人尚武也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光种植农作物不够吃,于是靠海吃海。他们会吃大量的海产品,尤其会吃大量的鱼。而吃鱼较多的人会比较聪明,同时也会更具攻击性,以上这些园林特色都是与日本历史人文有极大的关系。

日本料理三文鱼

日式园林的代表——枯山水

提到日本园林,就不得不提到枯山水,因为它是日式园林的代表,之所以是日式园林的代表,是因为它的设计体现了日本这个国家强烈的民族风格,展现了日本“物哀”“空寂”“幽玄”的审美意识。

日式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日式枯山水

日式园林特别注重选材的朴素、自然,以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为美。造园者把粗犷朴实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藓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则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浓缩于一石一木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境界。

日式园林选材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日式小庭院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虽同属东方园林,但绝不等同于中国园林。日本园林通过有选择的、有发展的从中国园林之中兼收并蓄,同时吸收许多西方园林的优秀之处,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风格、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

从民族性格看,居安思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品格,但过则衍生“武士道”等劣根性。园林也是如此,中式园林强调“和谐、中庸”,强调“尊重、包容”,而日式园林“寂静、空灵”之风,能否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领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