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邢绣娘传奇「伶的含义」

互联网 2023-04-04 19:13: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黄梅戏邢绣娘传奇「伶的含义」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由周慧、陈章华创作的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国庆节前夕在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公开演出,一千余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随着人物登台,剧情推进,群情激越,掌声不绝。这出戏讲的是黄梅釆茶戏开山鼻祖邢绣娘,带领土台戏班,不畏强权,灾年自救,收养弃婴,弘扬黄梅挑花、禅宗传说和地方武术等非遗文化的故事。刻划了一代义伶邢绣娘,在极其艰苦险峻的情况下,矢志不渝,开拓黄梅釆茶戏的优秀品质和名伶典范。集中体现了作者至性至情的艺术构思,敢于抗争的叛逆精神,和对人生的向往追求。

邢绣娘,人称邢绣姑,在黄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她在开拓黄梅戏的前身——黄梅釆茶戏上,慧眼独具,技艺精湛,功不可没,被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为中国戏剧舞台提供了一位优秀乡土义伶的光辉形象。剧作矛盾迭出,冲突不断。多侧面、全方位地塑造了不畏权势、潜心草台、大义救孤、敢作敢为的邢绣娘,憨厚耿直、略有小心眼的洪五伢,淡泊名利,痴迷釆茶戏曲的县令之子韩家琪,体恤民情、扬善惩奸的县令韩孝贤,及依杖权势、狂傲横暴的县令夫人韩李氏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

剧本刻划人物不是脸谱化,而是在心理冲突中展开。如洪五伢,既赋于憨厚耿直的一面,也赋于了小心眼的狭隘一面。但缺点并不贬损人物,相反还真实可信,乐被观众认同和接受。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讲述故事就是讲人,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存斗争。邢绣娘是本剧的一号人物,作者着笔较多,泼墨较深。作为班主,她带领草台,在一纸禁演令下,大胆愤而抗争;面对突降水灾,大义收养弃婴,组织姐妹自救;且对洪五伢的爱情,忠贞不二。在五伢醉酒昏迷,落下半身不遂时竟以身相许,举办婚庆。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剧作通过这些人物矛盾冲突的拓展,情节的安排,场景的处理,细节的选择,揭示了大义惊天的鲜明主题。

此剧除了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上笔墨独到,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非常成功。一是把非遗文化引入传奇戏曲故事。邢绣娘的传奇故事本身就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非遗,作品中渲染的黄梅挑花,禅宗传说,地方武术,也是一支支独绝的非遗文化。如黄梅挑花,它细腻和粗旷的针艺风格,融进了诸多的乡土元素,是一种传承一千多年的民间绝艺,为海内外所喜爱,已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装饰品,也融入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之中,起到了增进交流和增进友谊不可替代的作用。禅宗传说,也是黄梅非遗独有,东山法门“放下着”的修持理念及五祖传六祖,独创中国禅宗的故事已载入史册,海内外广为流传。武术传承也是黄梅一大特色,相传民族英雄岳飞被害后,其子岳挺和岳震避难黄梅,留下了岳家拳术技艺,经久不衰,亦成了今日非遗文化的瑰宝。

二是运用了冷暖两种色调贯穿全剧。当帷幕轻轻拉开,邢绣娘借用釆茶戏《辞店》的悲凉唱段,极力渲染“收锣捡器,脱袍卸衣,解班诀台,各奔东西”的生活无奈。在一片啜泣声中,冷峻、压抑的色调充斥舞台,揭示清代社会的愚昧和官府势力暴烈的时代背景。在县令受到邢绣娘灾难中抚孤的精神感动,惩奸弘善,收回禁演成命时,舞台瞬间运用亮灯高腔,转冷为暖,直到邢绣娘与洪五伢结缡成婚,紧随故事的发展,洒满了一路亮光。三是在乐曲伴奏中,除黄梅戏的精彩主调外,巧妙地融入釆茶戏的“三打七唱”,再现了昔日黄梅釆茶独特乐曲伴奏的场景,音色高昂,充满美感,起到了震动人心的效果。

四是善用地方俚语土谚,营造意境,体现了一种新颖奇巧、亲切粗旷的语言风格。如洪五伢得知他们班子里的韓家琪竟是县太爷的公子,说了一句“哦豁呀!吃了大半年的哑巴亏,原来是你家县太爷搞的鬼呀!”吃了哑巴亏”是地方土语,非常形象地把他小心眼的狐疑,表达得十分深刻。如果换成“闹了这大半年”,就清湯寡水了。又如邢绣娘面对洪五伢怀疑其与韩公子有什么瓜葛责问时,她没有解释,没有顶撞,仅说了三个字的土语“烦死了!”这比千言万语表达得还要明确,还要有力量。五是巧用古典九张机词曲,缀段联章,推进剧情发展。九张机本乃曲名,南宋曾慥所编《乐府雅词》归入“转踏曲”。本是歌舞表演时的伴唱。作者引入剧本,以一节唱一事,一事抒一情,有助于感情的表达和升华。这在当代的一些剧本中还属少见,也是一种艺术独创。

总之,剧作是成功的,演出也很到位。充满正能量,也充满了美感。如果进一步补正剔次,加以打磨,必将成为黄梅戏的艺术经典。

作者简介:吴洪激,湖北黄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出版编审。曾任武汉大学出版社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主编,台湾汉欣文化事业出版公司驻大陆总代理,《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编,《东坡文化研究》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