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的文学价值「莫言的文学价值」

互联网 2023-04-04 13:03:2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莫言小说的文学价值「莫言的文学价值」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莫言先生说过:"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

"文学的价值和使命就是要揭露黑暗,如果我们把黑暗比做细菌和病毒,那么文学就是显微镜或放大镜。"

这里,你明确指出,文学己不只是你的倾向于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而是把揭露黑暗肯定为文学的价值和使命了。

这确实也是个突破。也使我产生不少疑问。

一、文学价值和使命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不同世界观有不同认识。这要看对文学的理解。你是把文学孤立地看做是"唯我"的"自我的自我写作",说白了就是"我写了算"的文学。作家是没立场没观点的"超人",文学只是揭露社会黑暗人性丑恶。

我不知文学的价值和使命就是揭露黑暗有无依据,还就是你认为的。

而我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之一,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种反映是社会生活与作者情感的统一。文学有倾向性,有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真实性的关系,还有教育性、人民性的问题。

所以,文学的价值和使命既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又要助推精神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同时代的文学有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比如我们今天,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振兴中华而创作。

揭露和赞颂只是创作方法的倾向,是文学功能的一个方面,不是文学倾向性,思想性,不是评判文学价值和使命的标准。

二、文学的源和流关系是什么?

小时饥饿、孤独、加上想象是你的创作之源。取材民间是你创作一大特色。提出作家"大胆地毫无愧色地撒谎,不但要虚构小说,作家个人经历也能虚构",甚至相信自己"想象也真实。"

而我认为,文学创作之"源",是客观社会生活,这是文学创作唯一源泉。流是文学作品。源与流的关系,是被反映者与反映者的关系。

自然源自客观社会生活,所以作家创作应坚持唯物史观,作家的创作取材、提炼、加工、虚构都不能脱离客观社会生活,写出历史虚无的作品。

就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魔幻(神奇、幻想)是手法表现现实,而不是当成现实。魔幻而不失其真。

客观社会现实中,光明与黑暗,好人与坏人,真善美与假丑恶,是对立的统一,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反映客观社会生活的文学怎会只是揭露黑暗呢?

三、文学揭露的"黑暗",标准是什么?是谁说了算?

唯心史观认为,就要就是作家说了算,是"他"写人,"他"是"超人",他写什么就是什么。

唯物史观认为,文学作品有作者情感,有作者爱恨情仇,有倾向性。这与作者世界观直接有关。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好坏,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是揭哪个的黑暗,不同世界观有不同认识,不同标准。关键在于作者以什么立场观点为谁创作。

四、反映客观社会现实的文学,有没有纯揭露纯赞颂的作品?

我看包括你的作品在内,没有。这无须举例,随手可取。

只是我认为,作家的世界观不同,创作方向和目的不同,在揭露谁和赞颂谁不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揭露和赞颂有深刻明确的阐述。作家应站在人民立场、以人民的情感去反映客观社会生活。

但你认为,"我一直站在人的角度,立足写人。"写人的情感,人的命运,突破阶级和政治局限,小说大于政治"。

我看是空话。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做的事是社会中的事,现实客观社会中的人,包括作家,哪一个人哪些大事脱离了政治?作家也有情感,有七情六欲。

同样是中国一个强盗,很多人认为是恶人,而有人看他是英雄,认为中国人种退化了,只有强盗还有点豪气。

同样是中国一个党派,有人眼中光明大于黑暗,有人反之,甚至只有黑暗。

都自以为是,还有正确么?

五、赞颂、揭露是否都是发挥文学功能的创作手法?与粉饰、抹黑有什么区别?粉饰和抹黑的创作观认识上的本质是否一样?

我认为赞颂和揭露都是发挥文学功能(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一定国家和社会)的手法,二者不可绝对分开,只是侧重于赞颂还是揭露。

但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所以我不认同撒谎虚构,不认同魔幻当现实,也不认同因为是作家,所以"想象也真实"。只有建立在唯物辩证科学方法上的想象才真实。

没有"源"的夸张、想象、虚构、魔幻,无论艺术手法如何高明,写的如何奇幻引人,但赞颂就成粉饰。揭露就成抹黑。

粉饰和抹黑都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创作观,本质上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作观对立的。

您看,文学的价值和使命就是揭露黑暗这么简单吗?就是揭的有"源",如果是在社会生活中片面专挑,,比如小说,还有夸大、想象、虚构、魔幻,就是没有撒谎,岂不更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