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春耕图「润物耕心第四集」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描绘春耕图「润物耕心第四集」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刘鑫宇
沃野田畴绘锦绣,春华秋实又一季。
金秋时节,走进长沙县春华镇,赏春华秋色,看“丰”景如画。
这里有“三湘第一渡槽”——春华渡槽,引红旗湖清流,滋润万顷良田;这里是星沙西连东拓战略中重点东拓连接镇,坐拥阡陌良田毗邻繁华都市;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境内S206线贯穿南北,开元大道东延线横贯东西,直连长沙县,319国道和长永高速公路邻境而过,全镇公路网密集交织……
近年来,春华镇被列为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镇,获得了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安全生产示范镇和美丽宜居小镇、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等多项荣誉。2020年获评湖南省省级文明镇,2021年又获评省级“种业小镇”。
今年7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在深入春华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实地调研时指出,要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如今,春华镇以市委主要领导乡村振兴联点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县党代会明确的“1345”发展思路,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镇,思想再提升,目标再拔高,推进再加强,奋进“五个春华”,在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中树标杆、立标尺、当标兵。
湖南农业看春华 种业小镇正“芳华”
今年仲夏,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10个特色产业小镇名单,长沙县春华镇获评“种业小镇”称号。追溯历史的脉络,这份荣誉名副其实。
1955 年毛泽东为武塘农业合作社题写长篇按语,对其给予高度赞扬;六十年代湖南省委工作组进驻春华抛砖屋场,毛致用在这插过田,华国锋在这扮过禾,王震和农民一起栽红薯……七十年代,春华镇修建春华渡槽,引水东行,为湖南省最长的渡槽,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并且仍在使用的渡槽。优良种业传统早已根植春华人民心中。
近年来,春华镇致力培育种业特色产业,聚力产业发展,种业主导优势凸显。截至2020年底,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达3500亩,种子生产能力达400吨,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9.51亿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春华镇历来重视种子科研、生产、销售企业及研发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在新品种引育、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全镇现有从事种业为主的品种选育、生产、推广和销售的企业10多家。
成立于1988年的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以辣椒为主的蔬菜新品种选育、生产、推广和销售的全国科技型龙头企业,已累积开发辣椒、茄子、甜糯玉米等新品种200多个,杂交辣椒种子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湖南省市场占有率高达30%。湘研种业还与世界五百强三井物产达成战略合作。
杂交水稻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袁氏种业合作客户已遍及全球23个国家,并在海外审定杂交水稻品种21个,得到了印尼、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农业部门的高度认可。其拥有3个“第一”:杂交水稻种子业务覆盖范围全国第一;海外审定杂交水稻品种数量全国第一;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全国第一,累计出口总额超2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10月4日晚8时,央视将镜头聚集长沙县春华镇: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春华镇袁氏种业的中非经贸合作故事。
目前,春华镇规划建设以万亩粮食生产基地为核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数字乡村为引领,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农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为目标,按照“一轴、一带、十片”产业格局,以“数字田园,种业小镇”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种业智园、数字化田园、宜居宜业乐园、农业观光花园为重点,规划建设春华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预计总投资7.3亿元,以万亩粮食基地为依托,以18个重点项目为抓手,借鉴田园鲁家、盛世莲花、田园竹联等首批田园综合体的实践经验,以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EPCO为主要思路,通过全域设计,提标提速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
如今,希望种业、优至种业、北大荒种业等全国知名种子企业已入驻基地,年种子吞吐量约50万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院士辣椒育种试验基地挂牌运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隆平好粮公司等龙头企业也纷纷入驻春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梦想的“种子”在春华生根发芽,春华镇将用这硕果累累激荡时代强音,铺就富裕富足之路。这正是“春华”要义:昔人依山傍水,渔歌互唱,农耕交易,结庐成市,故取义“春华秋实,人寿年丰”。
稻浪滚滚丰收悦 数字田园扬“精华”
9月19日,央视13套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将直播镜头聚焦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万亩粮食示范片的丰收场景,亿万观众通过直播镜头,直观感受田野里稻浪翻滚。
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丰收节晚会》现场视频连线长沙县春华镇,带来一场直播带货推介食材活动,与农民朋友共话丰收共享丰收喜悦。
金秋九月,走在春华万亩粮食产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三湘大地一片好“丰”景,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身子,像是在低头呢喃细语:今年又是丰收年。
记者来到稻田深处,遇见正在稻田里忙活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柳涛,他笑着说:“多亏春华深厚的农业基础,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支撑运用到我们农田里,眼见这产量变多,收入增多,日子是越来越好了!”通过机械化种田,全镇村民时间更足,收益更多,生活更幸福。
2021年,春华镇粮食播种面积8.44万亩,比上年增加6.16%,全年预产量达4.64万吨, 比上年增长19%。
产业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为提升粮食生产产业化效能,春华镇通过创新引入隆平好粮运营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种植服务模式——“隆平好粮五好服务模式”(选好种、种好田、收好粮、卖好粮、分好利)。该模式致力于打造从水稻种子到品质原粮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为农户种植增产、增收,降低成本,为用粮企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粮食,全力助推春华万亩粮食生产基地的产业化升级。
科技赋能田园,搭好“信息桥”、种好“智慧田”、走好“致富路”。
借助科学技术,打造数字田园,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春华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春华镇正以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提质建设为核心,以省级种业小镇建设为依托,紧扣“种业小镇,数字田园”主题,建设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构建以数字化农业、现代化农旅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延伸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何为“数字田园”?春华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实行全程科技兴农,育秧、翻耕、施肥、插(抛)秧、飞防、收割采用全程机械化;全程绿色防控,全区域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装性诱导剂装置3000个和频振式杀虫灯60台;实行全程气象服务直通,将种粮主体纳入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立农作物实景监测系统,实地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云计算、VR现实虚拟、智能农机、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很快也将全部应用到我们的良田。”春华镇党委书记何典满怀欣喜地说,“万亩粮食基地规划、粮食基地水系灌溉、粮食基地土壤肥情等等,今后都可以在一张图上体现得清清楚楚。”
能够展望,在未来春华的田间地头:智能农机“自在行走”,植保无人机“漫天飞舞”,智慧农田“生龙活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用上数字化的生产辅助工具,让种植、养殖变得更高效。
产业融合有文章,乡村振兴聚活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春华镇已形成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主导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间的融合愈发紧密;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科技渗透日趋加强。
这正是:助农兴农看今朝,春华此刻正当时。
党建引领振兴路 美丽宜居显“繁华”
9月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示,长沙县春华镇春华山村拟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昔日的小村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华丽转身为国家级示范村。
记者走在美丽的塅港屋场,目睹春华山村塅港组村民陈伟抱着刚从城区回来的外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从春华山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女儿几乎每天都带着外孙从城区回乡下住。”他说,“天天能抱到外孙,倍感幸福,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春华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按照“党建工作规范化、重点工作项目化、群众工作网格化”目标要求,抓实乡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千条线”,走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之路。
当前,春华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聚焦“美丽春华”振兴,打造“五美”乡村,已摸索出了“三五”模式。
春华山村塅港美丽屋场于2015年在无任何项目支持下开展建设,村委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该村由党员同志带头捐款捐物投工筹料,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塅港组70余户农户的拆围和庭院改造及塅港组文化广场建设,新增绿化用地1400平方米。2018年被纳入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的春华山村,村民文化活动丰富:塅港组自主进行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荷湖组建立标准门球场,组建专业门球队供老年人休闲娱乐;舞伶艺术学校定期在高台党建广场表演各类舞蹈供群众欣赏,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上升。
党建引领抓实乡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止体现在人居环境改善,还体现在居民思想意识转变提升。
“幸福塅港”的界碑所在地曾是农户的菜地,需要通过土地置换解决问题。于是,村干部入户对居民晓之以理,介绍美丽屋场建设带来的好处,并组织村民代表前往优秀先进乡村观摩,切身感受乡村巨变带来的震撼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的必要性,成功完成土地置换。
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上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体现。
春华山村塅港组通过组织召开组代表会议提议、党员会议商讨、户主会议决策,以农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盘活资产、资源,采用抱团发展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按照1:3:6的模式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自公司成立以来,每年为地方剩余劳动力提供200-300个就业岗位,已有偿流转组内耕地120 亩。通过统一招商开发打造农耕文化展示体验等项目,已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大大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日前,为加强党建引领,加快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全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镇,春华镇全体党政领导、中层干部、村支两委、农办工作人员、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和相关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负责人组团赴浏阳学习观摩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学习组一行先后抵达柏加镇渡头村、柏加镇柏铃村、镇头镇干口村观摩学习。
春华镇党委书记何典表示,举行现场观摩以及召开推进会,旨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将党的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跑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当前,按照点穿线,线连片的理念,春华镇已铺排22个美丽宜居点,形成线路闭环,依据“一村一品、一组一韵”原则,高质效建设全域美丽宜居村庄集群。
新时代就要“向前看”。“全面抬高坐标,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此刻,党建引领聚合力,真抓实干促振兴,春华镇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村庄“正当其时”。这正是:乘势而上抓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