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河南最美教师颁奖词」

互联网 2023-04-03 11:49:1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河南最美教师颁奖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朱红伟

听不到声音却舞出风采的残疾人艺术团、带着植物人妈妈上学的女大学生、与病魔抗争9年的“礼仪使者”……4月10日,曾感动中国的他们,一起站上郑州师范学院首届“风尚人物”颁奖典礼的舞台,1300名师生代表无不被事迹所感动,会场持续响起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郑州师范学院“风尚人物”评选活动是郑州师范学院面向在职、在岗和离退休教职工,全体在校生和校友,团体或个人举行的,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立足本职、进取有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先进人物评选活动。

“风尚人物”每两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从去年6月启动,整个评选过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要求,历经各党总支推选、专家评审和全校师生新媒体投票等环节,评选出了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崔波科研团队;“不屈勇士 礼仪使者”东南清;优秀青年教师代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合作研究员、瑞士心理学刊物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人晋争;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持有者唐亚楠;“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焦建鹏;“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培养的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朴实无华的学生辅导员乔丹;阳光乐观的“白发孝女”底慧敏;优秀校友代表、洛阳培智学校校长刘文婷等七人和两个团队。

郑州师范学院在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建设。近年来,学校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繁荣活跃了校园文化,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涌现出一大批以远赴川藏“援藏支教”、“全省造95后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第一人”——孙宾为代表的有责任、有担当、乐奉献的师院个人和团体,学校也成功连创两届全国文明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风尚人物

获奖者: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

推荐单位:特殊教育学院

成立于2009年9月的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由郑州师范学院聋人大学生组成,秉承“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服务”原则,承担着培养残疾人大学生励志成材、丰富活跃校园文化、全面组织并开拓校内外的各类公益演出等重要工作,以艺术的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具有艺术潜质的残疾人提供艺术培训,传播正能量,排练和发展积极向上、文明健康、主题鲜明的残疾人艺术节目和形式。

几年来,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进行过多场演出并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2015年曾在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的好成绩,并荣获多个舞蹈专业奖项,如:2013年8月荣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与银奖;2014年11月荣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节、第九届“荷花奖”现代舞、当代舞比赛“铜奖;2015年2月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016年4月荣获郑州市“五四奖章”集体奖等。

雨是无声的,海浪是无声的,狮子吼叫是无声的,亲人召唤是无声的,永远听不见自己的名字,永远接受不到回声......我难以想象这样的孩子,终身都没有听到过时间在表盘走动的滴答声,没有听到过一个明朗的元音或一个轻触唇齿的辅音,我难以想象他们的静寂。这是周晓枫《耳蜗》中有关聋人的婉转诉说,无辜者为什么会遭受不幸?当难以猜测因果,我们情愿设想一种美好的补偿:与灾难相伴的,必是一种奇异禀赋,才能升华到悲剧里蕴含的美学意义。

因此,我很感动,打心眼的敬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我想,他们也许就是上天派到人间历练的天使,虽然身体上存在着缺憾,可是却能把自己的勤劳化作动听的音符,留给自己的世界美丽一场。

获奖者:崔波团队

推荐单位:生物研究所

该团队成员:崔波、马杰、袁秀云、张仙云、周红杰、杨玉珍、杨宗渠、张燕、梁芳、许申平、蒋素华、王默霏、王国霞、田云芳、高红云。以“郑州市兰花研究中心”为基础,结合研究所承担的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项目“观赏、药用兰花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多年来一直进行兰花的相关研究,在兰花品种选育、分子育种,种苗生产、技术栽培和药用兰花的产品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科研项目方面,该团队目前承担多项省级项目,包括科技攻关项目 “河南药用石斛的种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珍奇类蝴蝶兰新品种选育”;产学研结合项目“白芨优质种苗繁育及产业化示范”、“观赏、药用兰花新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省教育厅的重点科研项目“蝴蝶兰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郑州市的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项目有“石斛的种植及产业化开发”、“蝴蝶兰新品种选育研究”、“蛹虫草优质高产菌株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蕙兰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另外,和企业合作或受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有多项。近期,该团队在“一种齿瓣石斛鲜枝条粉剂加工方法”、“一种提高黄瓜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一种细叶水团花用组织培养基组合物及快速组培方法”的研发上获得发明专利。

崔波团队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在SCI、CSCD、中文核心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兰者,乃花中之君子也。禀王者之秀,其貌猗猗而不媚;赋国香之誉,其香扬扬而不熏。古今贤哲,歌以咏之,诗以颂之,词以美之,赋以彰之,画以绘之,楚赋汉篇,兰章兰藻,已至登峰造极之境也。

显然,这是一份美好的事业,它与“兰”息息相关。这支由崔波带头的十五人兰花研究团队,以兰花为起点和中心,将兰花的科研推广事业做到了最极致。

获奖者:晋争、唐亚楠

推荐单位:研究所、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合作研究员;日本菲利斯女子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心理学会(APA)、香港心理学会、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会员。2012年2月至今兼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精神物理学实验室副研究员、心理学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组成员。瑞士心理学刊物Frontiers in Psychology 副主编(SSCI,2016年影响因子2.5),他就是心理学博士,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晋争。

这位八零后的心理学博士,于2011年获人性因素(Human Factor)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9月人才引进至郑州师范学院,在知觉和意识、社会认知、语言认知及心理学发展范式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主持了2014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项目、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技项目。

与美国耶鲁大学哈斯金斯实验室、加州大学社会认知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合作,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著作汇集了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卢森堡、爱尔兰等国家认知心理学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并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两项,并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全额资助;承担并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省部级科研多项项目。曾获得2014、2015、2016年度郑州师范学院“科研标兵”称号,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唐亚楠同志,多年扎根于物理教学第一线,负责《固体物理》、《电工技术》和《大学物理实验》等专业课程。除了教授理论课程,唐亚楠同志还一直从事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光、电、磁性以及气敏和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更快更深刻地领会到物理学知识,他将理论授课与物理实验灵活结合,让学生们边学边看、边做边思,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唐亚楠同志在科研领域成果显著,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郑州市优秀教师”和“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是“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他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

唐亚楠同志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扎实完整,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荣获了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壹等奖2项、贰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优秀科技论文壹等奖8项、贰等奖3项。

物理学工作者常被认作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生活乏味,并且与社会脱节。当我们在看到和使用身边的家用电器时,我们之中很少有人去思考,那些无处不在的电力器材和电子设备,正是被我们看作象牙塔中的科研者们一次又一次的精心研究和科学实验,带来的理性之光和福祉生活。

获奖者:东南清

推荐单位:学生处

默默耕耘数十载,辛勤浇开教育花!她是“优秀德育导师”、“十佳德育工作者”、“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职工文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她的多篇论文在河南省教育领域荣获一等奖,她就是为郑州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及河南省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校学生处工作者,东南清。

收获要在付出中积累。东南清同志筹建的“阳光网站”,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及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百余场,在全国、全省各类文艺比赛中屡创佳绩。她参与筹建的郑州师专心理健康咨询室,组织了多次大型心理团训辅导,为郑州师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做出了贡献。她启动了郑州师院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有效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遇。她引进标准规范的职业测评体系,所指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春华艺术学校”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她创新推广了大学生艺术团“三个加强和一个推广”的工作模式,提出把本属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艺术团活动纳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目标,并将它联接在“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摇篮”的框架之上,使这项工作有了新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9年5月,东南清同志被检查出了直肠癌。得知自己病情后,东南清同志震惊之余,毅然离开了医院,半个小时后,她便坚定、沉着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与病魔抗争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东南清同志不顾医生“需要静养”的嘱咐,仍然坚持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工作,承担着学校的礼仪教学工作,主持和举办了郑州师范学院首届礼仪大赛,并从2014年至今她承担了宏毅书院的“演讲与口才及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和业余辅导。即使是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她仍然坚持在网上开办了“东老师心灵家园”,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又主动承担了学校网上舆情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学生们在网络上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她用创新勃发和坚韧不屈舞出了不凡的人生。

获奖者:焦建鹏

推荐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2015年8月,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和省扶贫办的要求,郑州师院结对帮扶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从优秀干部中选出郑州师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焦建鹏同志为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具体驻村帮扶工作。2016年底,焦建鹏同志当选荥阳市“修身行善 明礼守法”全民行动楷模人物。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焦建鹏同志紧紧依靠上级各部门和所在单位,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文化、教育等优势,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四项基础制度、社会公共事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他把新沟当作他的第二故乡,把心融在了这块土地上。一年多来,他争取资金700多万元,建起了中心小学宿舍楼、健身路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修建道路,种植绿化树木,成立了盘鼓队和舞蹈队。利用职业教育引导脱贫,邀请荥阳市广志中专开办了小吃制作和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户100余人次。联系师院捐赠图书3000册给汜水小学,六一期间购买玩具文具和体育器材,慰问汜水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积极慰问贫困户和低保户。联系学校支持价值30万元的绿化树木,绿化乡村道路,美化乡村环境。利用各界捐赠的物资,建立了新沟村慈善工作站,定期为贫困户提供帮助。协调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到村投资50万元建起了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供全国各地人员参观学习。成立了4家合作社,开始乡村生态游和农家乐的经营,初步引来投资500万元。

一件一件的实事,让新沟村的村民们记在了心里,村民张珍说:“焦书记真心为咱百姓办好事、实事,村里百姓都相信他、拥护他、支持他、感谢他!”

新沟村的扶贫工作受到省委、市委组织部,省、市扶贫办的多次肯定,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人民网、大河网、等多家媒体多次报导。

获奖者:刘文婷

推荐单位:特殊教育学院

从业27年来,刘文婷潜心致力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教育,坚持用艺术教育打开智障儿童的美丽世界。她用自己热爱教育、执着追求的情怀,展现了与智障儿童一起成长的教育经历,在坚守特殊教育、守护折翼天使的责任中收获了最美人生!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河南最美教师”、“河南好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特级名师”、“洛阳市教学标兵”、“最美洛阳人十佳人物”。 2016年,刘文婷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爱心、耐心、细心、信心,缺一不可,刘文婷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她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她教孩子发音、说话,写字;走路、唱歌、跳舞……为孩子们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修指甲、理发、擦鼻涕,给困难学生捐衣送被……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文婷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精心滋养着那些需要被细心呵护的孩子,那些慢慢长大的孩子们也开始用自己最有力的成绩回报着自己的“妈妈”。在刘文婷女士带领下,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先后培养了30多名特奥运动员,获得世界级和国家级金、银、铜牌70余枚。其中乒乓球项目成绩斐然,多次代表河南队出征参赛,在2011年雅典世界特奥会和2013年、2015年、2016年全国特奥会中夺得金牌20余枚,3名运动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学校获得特奥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那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步履蹒跚,话语含糊,他们是骄阳下的残缺花朵,是微尘里的折翼天使。

与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打交道,是需要勇气的;与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是伟大的。刘文婷,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自从在27年前接收了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她一干就是若干年,从青春年少,变成了“华发妈妈”、“保姆妈妈”。

获奖者:底慧敏

推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这位主人翁名叫底慧敏,是一个九五后的大二学生,就读于生命科学学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女孩,用自己的仁孝大爱,感动了我们身边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先后荣获2014年度“中国新东方自强之星”奖学金、2015年荣获河南省“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提名奖”、2017年荣获第四届“郑州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郑州师范学院“朝阳杯自强之星”、“师院活雷锋称号”,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团员青年组。

今年22岁的郑州姑娘,本在花样年华的她却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在读高三的时候,母亲因为交通意外,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成为“植物人”。为了还债,供养一家四口吃用,底慧敏的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了年幼的姐弟二人和瘫痪在床的母亲。底慧敏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任,除了学习,她日复一日地给母亲擦身、清洗、按摩、做饭、喂饭、朗读,从不间断。

2014年9月底慧敏如愿考入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了就近照顾母亲,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学,重复着以前每天要做很多次的事情。除了学习和照料母亲外,底慧敏每到周末还要到最近的一个市场做兼职,期望通过微弱的收入支撑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花销。

2014年12月,底慧敏带母求学的事迹被《大河报》以《娘的重病,压不垮她的梦想》为题连续三天刊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她面对现实生活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乐观、自信、坚强的精神,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内的全国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她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最美女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个阳光的女孩,为当代年轻人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爱。底慧敏的暖心故事从没有停止,2016年春节前夕,当校领导带着5000元钱慰问底慧敏母女时,底慧敏毫不犹豫地将其中的2500元转赠给了同院一位和她有着相似遭遇的同学,在她看来爱心和善意是流动的,她怀揣着来自社会的善意,将爱心温暖地传递下去····

获奖者:乔丹

推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在学生们的心中,她即是非同龄人的知心朋友,又是最年轻的辅导老师;她是为学生抚慰心灵、梳理未来的辅导员队伍的普通一员,她也是郑州师范学院文明创建工作的普通工作者,她就是生命科学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乔丹。

乔丹同志于2016、201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郑州师范学院“文明教工”、“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先进个人”,并于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众所周知,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要怀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切“细心”,万事做到“耐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乔丹同志在不间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始终将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放在工作首位。生活中,她始终与学生保持良好、密切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的方方面面。学生生病住院,父母不在身边,她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安抚学生和家长情绪,垫付医疗费用,并做好陪护工作;随时与课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近况,帮扶开导学习薄弱的学生和内向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整理生活小常识,鼓励宿舍配备医药箱,告诉学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加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学生干部进行考评,对他们日常学生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作为文明督导员,乔丹同志将学院和校级的文明创建日常工作做到位。在网络文明工作中,她负责学校和院系网络文明传播账号的运营,保证共4个微博、4个博客和2个论坛账号按质按量完成,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参与到网络文明传播的工作中来。2015年至今,生命科学学院杨欣雨等多位学生的博文在评比中获奖,并多次被中国文明网、郑州市文明网转载。

2016年,以生命科学学院底慧敏同学带母求学事迹为主体的道德讲堂被郑州市评为“十佳道德讲堂”,并被纳入2016年郑州市道德讲堂示范课巡讲团,在郑州市多个区、县市做示范课展演。2017年,又参与2017年郑州市道德讲堂总堂示范课管城区、惠济区巡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