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什么 年末观影指南最好「假期电影推荐20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假期看什么 年末观影指南最好「假期电影推荐2021」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目录
爱情神话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尚气与十环传奇
红色通缉令
不要抬头
最后的决斗
法兰西特派
当男人恋爱时
爱情神话 / B For Busy
确实是今年的华语电影的惊喜。整个电影的气质是如此的时髦、文艺、美好、令人舒适的俏皮小聪明、生活气息、富有情趣,却又不带任何的优越感和攻击性。电影确实是有一种悬在半空中的不真实,但恰恰就是文学、美术、展览、音乐这些虚无缥缈的符号,让我们能短暂忘却生活中苟且与不体面,看到疲惫生活的诗意一面。导演邵艺辉也说,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只有文学、艺术不会抛弃你。
庸俗地说,像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一样,这仍然是一个追求名利、人人把搞钱挂在嘴边也牢记在心里的时代,能刻意地【忽视那些现实,去追逐爱情本身】就是一出现代的神话。也只可能在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坐拥千万的房产、每天可以有时间买菜做饭接孩子上下学的本地老“克勒”的生活里实现了,这也是电影不断在暗暗提醒我们的。而这,却让电影真正进入了一种纯粹,探讨一个没有父母压力、生计压力、追求理想和过得体面生活的压力下的爱情,可能是怎么样的,约会是怎么样的,女性形象可以是怎么样的,闲时看装逼文艺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女导演第一部作品就有这样的表现,还真的是蛮厉害,每一场的戏剧冲突就像贯穿始终的上海话一样自然、生活化,又十分有戏。这是沪漂眼中的上海,是凡人对于爱与美、情与意的自由幻梦。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 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不出所料,这确实是拉娜·沃卓斯基给华纳所代表的裹挟电影创作意图行为的一个大大的中指。电影用自己的种种敷衍和自嘲完成了这种又要挣钱又要反抗的行为艺术,基努·李维斯一直以来有些笨拙的表演流派倒是与这个行为本身很相称。唯一烂得让我惊讶的是,原作极具特色的滤镜风格、开创先河的子弹时间使用可说是成为了科幻片的视觉标杆,20年后更强技术加成的今天,电影却在视觉效果上无任何称道之处。
其实对于《星战7原力觉醒》和《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我个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这种最偷懒的照搬第一部【英雄之旅】的创作,最终在剧情上,让原作中弥赛亚和他的信众们终其一生奋斗的结果变得毫无意义,人类还在Matrix里,反抗军还是如此弱小可怜。如果说星战好歹是太空歌剧剑戟片,巨大的商业价值让它在创作上对于对于流行的谄媚、对于不断网罗新的粉丝其实无可厚非,那么《黑客帝国》作为具有极强作者风格、极具前瞻性和思辨意识的严肃科幻作品,这种玩笑似的重启毫无疑问伤害了曾经的经典。
尚气与十环传奇 / 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我想这部电影从创作角度上一定是对标《黑豹》的,这是做给华裔美国人或者说亚裔美国人的《黑豹》。但《黑豹》的自洽之处在于,建立在客观上非洲的被殖民历史、长期和文明社会脱节割裂的现实,非裔美国人需要某种精神家园,非洲未来主义色彩浓厚的瓦坎达也就符合这层文化上的构建需求。但是《尚气》里所呈现的竹林秘境、种种明显带有文化挪用嫌疑的设定毫无疑问,让真正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华族觉得陌生怪异甚至莫名其妙。
电影对于身份认同的探讨确实可以在某些层面上获得华裔的认可,只是力度和人物转变本身的表现力都十分牵强。我也丝毫不怀疑漫威的诚意,但这种想当然的画虎类犬让电影失去了文化上的核心支撑,而这种通篇似是而非的用力呈现也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轻蔑。
另外,电影的选角确实不够好看,我个人认为刘思慕是有型且有男性魅力的,但确实不是那种超英电影(现代神话里的人间之神)所需要的那种帅和魅力,在梁朝伟强大的气场和颜值双双压制下,显得有些窘迫。
红色通缉令 / Red Notice
它的出现本身即证明了今天很多的电影不再是艺术创作,而是项目产品,是马丁·斯科塞斯所说的“游乐设施”。最让人愤怒的不是Netflix斥巨资、集结几大带有强烈个人标签色彩(贬义)的重磅演员、以极高的宣发攻势推出这样一部算法AI搞出来的电影,而是这片子在花了1.6亿美元的情况下,质感还是如此的廉价、CG感十足。朋友们,《沙丘》也只花了1.65亿啊,奈飞是在犯罪。
不要抬头 / Don't Look Up
好吧,就当是奈飞的赎罪了。如果你喜欢SNL,这是今年不可以错过的一部电影。整个故事在充满Rick and Morty式的荒诞反讽下,仍然非常不易地完成了叙事逻辑的自洽,情绪掌握得也算恰到好处,你不需要为这样的演员阵容、在角色表现力上有一丝一毫的担心,哪怕就当是SNL某一期的全明星特辑,也是极具娱乐性的消遣。
事实上,电影在立项之初,疫情还没有发生,然后在今天来看,现实中的种种荒谬甚至让电影中刻意设计的讽刺编排失掉了一定的冲击力和新鲜感,这样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淡定观影反应与电影本身的歇斯底里又构成了一种更具讽刺效果的行为艺术。
最后的决斗 / The Last Duel
也许这个时代,很多女性视角的影片会被认为是煞有介事地蹭热度,但对于雷德利·斯科特,你绝不会有任何这样的怀疑。从《异形》到《末路狂花》到《魔鬼女大兵》,他镜头下有太多足以名留影史的精彩女性形象刻画。
这次仍然是一个相当关乎女性议题的电影表达,甚至电影中很多对于荒谬语境的呈现放在今天仍然让人如坐针毡,这根本不是什么罗生门,强奸犯的谎言、丈夫的谎言背后,都直指一个既定的、残酷的真相:it's a fucking man's world。【复调】的结构为电影带来了额外的魅力与表达厚度,服化道也无可指摘,只不过部分次要角色塑造还是有些扁平无趣让电影徒增一些闲笔。
法兰西特派 / The French Dispatch
韦斯安德森一直是我的心头好,这次的作品相对他以前相对而言更加作者风格,几乎不在视觉以外的方面讨好观众,观影体验称不上友好。对旧世界、对古典的欧洲文明的怀旧一直是他作品的核心主题,《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心碎挽歌,《法兰西特派》则是写给记者编辑或者说传统纸媒的致敬式情书。
某种意义上,将杂志进行影视化的呈现确实也算是形式大于内容,三个片段也基本就是对于法国的刻板印象创作:不明所以的艺术、年轻的革命者和法国美食,这就是美国人对于法国的浪漫想象。但就在熟悉的对称构图、近乎装置艺术式的场景搭建和各种classy的幽默里,我还是对这些表面文章、文艺符号买了帐。蕾雅·赛杜很美。
当男人恋爱时 / Man in Love
从《谁先爱上他的》开始,你就知道台湾少了一个偶像小生,但是多了一个真正出色的演员。邱泽诠释了原来男人四十岁了,还是可以演出一种倔强、深情、浪漫、幼稚又可爱的少年气,跟戏外的恋人许玮甯也确实擦出了火花。
电影倒是可谈的不多,作为改编电影很多设定今天看来确实显得俗套了,无非是走苦情路线的爱情悲剧。他张扬激烈地把全部的爱一下倒给了她,却又在她也开始陷落的时候残忍地离开,青春的“血糖”永远能让人磕到忧伤。“这片子就是告诉女孩子们不要跟小混混谈恋爱”,我女朋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