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民风民俗「唐山体验风俗」

互联网 2023-03-29 14:17: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唐山的民风民俗「唐山体验风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原创 唐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以手编织着时光,温柔磨亮了沧桑,屏息在凝望的语境,今夕是何夕,当来不及传递的钟声响起,于是我们都发现了岁月的意义,当我在这里......”

陈粒在《当我在这里》用清澈如雨的声音唱出了文物古迹的斑驳岁月,唐宝在唐山,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看评剧、赏皮影、听乐亭大鼓,领略“冀东文艺三枝花”的艺术魅力,品味这个城市的深厚文脉。

冀东文艺三枝花

评剧

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位列中国五大戏曲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州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枝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灯影琴声里,玉田皮影这项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亦在散发着熠熠光辉。

唐山陶瓷

古老的汉族传统制瓷技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婴瓮盆盎之属”。当时只有粗陶,清末始有粗瓷,后来略产细瓷。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其主要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盘等日用细瓷和陈设品,共500多种。

剪纸

最能反映民俗风情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沙沙的刻纸声,散落的碎纸屑,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幅幅饱含深情的艺术作品,都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田泥塑

俗称泥人或泥笛儿,是一种用泥土塑造形象再经彩绘而成的民间泥玩具。主要以神话故事、飞禽走兽、戏剧人物、现实生活为题材,工艺拙中见美、粗狂大方。鲜明的色彩,夸张简练的笔法融汇于形似、神似之间,耐人寻味。

书画宣纸

迁西书画宣纸全国闻名,素有“北迁南宣”的美誉。桑树皮为原料的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轩小辕文创产品

迁安市依托迁安市文化设计制作的一款IP形象,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款以轩辕黄帝为原形的Q版IP形象,整体形象呆萌可爱,并衍生出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

木石轩核桃雕刻

利用野生山核桃内部的天然纹理,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远看栩栩如生,近看纹理优美,风格自然纯朴,而且具有深刻内涵和迁安特色,是一款集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身的核桃皮工艺产品。

遵化铁画

顾名思义是用铁制作的工艺美术品。铁画选材于马口铁和铅丝,根据画样裁剪、折叠、捶打、造型、焊接、烘漆等工序。借鉴于国画的章法布局,吸取民间剪纸、木刻、花丝手饰的工艺技术制造而成。铁画黑白分明、轮廓清晰、豪放大气、线条疏密有致,风格素雅大方。主要作品有《下山虎》《虾》《迎客松》《熊猫》等。

芦苇工艺画

利用天然芦苇,经过“煮、刮、熏、熨、刨、烙、编、烫、雕”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利用其天然色泽和光亮,洁白的自然美制作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仕女等多种形式的芦苇艺术品。

曹妃甸面塑

属非物质遗产传承技艺,其作品在参加马来西亚等国大型艺术展上,曾被外国游客赞誉为代表“中国的雕塑”,是“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蒙冀辽文化博览会上,面塑作品“大唐曹妃”荣获一等奖。

从前的日子过得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生也只够做一件事。

唐山的文物,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岁月,也历经过人事变迁的心酸。有工业文明蕴含的坚韧顽强,也有山海文明濡染的豁达质朴。

这就是唐宝眼中的唐山,每一样都典藏着历史温度和万种风情。你们眼中的唐山是什么样子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