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反思散文代表作「浅谈散文的文体」

互联网 2023-03-29 10:35: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巴金的反思散文代表作「浅谈散文的文体」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巴金以小说知名,譬如《家》、《春》、《秋》、《雾雨雷电》等,尤其“家、春、秋”在三四十年代与后来的八十年代风行一时。他的散文,从《雪泥集》 、《十年一梦》 、《海行杂记》到《随想录》 、《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等,由青春歌吟走向揭露、忏悔。

这些非虚构的文字,早期的旅行游记到晚期的真话记录,一以贯之的是巴金的朴实文字,不事雕琢,有话要说,揭示真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花城出版社曾经推出了一套“人生文丛” ,收的都是现代作家的散文,其中巴金那套名为《巴金美文—诚挚人生》 。诚挚或许如此,美文当非巴金之风格。

巴金自己说过:“我的文字毫无含蓄,很少有一个句子里包含许多意思,让读者饭余茶后仔细思索,慢慢回味。”这并非谦虚,而是自知之明。巴金不以惊艳美文、幽默随笔见长,他仅仅是“有话要说”。于是有《随想录》传世,于是有建立文革博物馆的不识时务的异想天开。

巴金散文最大的特色,在我看来,书写里有“自我的存在”。譬如《生命》一开头即是“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自白之一》开篇也是“近来我常常做噩梦,醒来后每每绝望地追问自己。”正是这种“青春的自我”在大时代变局到来之际,让巴金能够从噩梦里苏醒过来,忏悔过往,写出“最后的真话”。

在《十年一梦》里,巴金声称:“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自称为知识分子,也被人当做知识分子看待,批斗时甘心承认自己是精神贵族,实际上我完全是一个精神奴隶。”此时的巴金已经脱离了精神的樊笼,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再被那些大词理想所蛊惑,说出了真话。提倡的“反奴性”实为空谷足音,值得后人深思。

现在读《遵命文学》、《长官意志》等文字,虽然辞意浅陋,坦白无文,但胜在真情流露,实现了讲真话的理想。学者傅国涌如是说:“他的《真话集》虽然没有多少深刻之处,却也走出了假、大、空。我们今天依然尊敬这位老人,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而是他的忏悔、他的自省、他说出真话的勇气与真诚。”

确实如此,文学不是抚慰品,不是按摩椅;文学是向阅读者诉说自己的愤怒的呐喊和良心的呼声。文学是让阅读者重温语言的初始意义,那就是言为心声的人生见证,说话,而且是说真话,而且是说出真相。在这种意义上来理解巴金,他永远值得我们敬重。

巴金倡导的“文革博物馆”没有半点着落,但他以自己的文字、用纸和笔——整整一部《随想录》建立起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这样的“文革博物馆”千年不坏,每睹每新。读巴金写于1938年的《“重进罗马”的精神》,里面有一句话:“惟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为它夺回自由。惟其黑暗,更需要人为它带来光明。”巴金晚年的所作所为乃是践行了自己的这句话。

多年前,巴金就说过这样一番话:“长寿不是一件好事,是一种痛苦。”所谓“寿多则辱”,偏偏造物弄人。《家》《春》《秋》风行数十年。然而作为十年文革的苟活者,巴金的抗争又是多么无力呵,所谓的随想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话语,而是背负了时代的流行色。至于身为中国作协主席数十年,他也没有做出更多的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然,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