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有钱吗「借钱真的会借穷吗」

互联网 2023-03-29 09:58:3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莫奈有钱吗「借钱真的会借穷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今富豪们竞相追逐的印象派绘画,在诞生之初也是无人问津,莫奈曾经一周开不出伙仓,要靠向朋友借钱度日。那么,这100多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印象派完成逆袭,成为全球最具硬通货色彩的艺术品?5月21日,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部门高级副总裁和资深总监谭波做客在艺App“收藏七日谈”直播,为大家揭秘印象派市场百年暴涨背后的推手。

印象派连叶子都画不清楚,为什么那么贵?

关于印象派,其实很多藏家并不太看得懂。谭波说,曾经去一位中国藏家家里做客,他收藏有西方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聊到印象派时,他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卖那么贵。藏家指着自己收藏的一幅古典写实油画说,这花卉画得多逼真啊,上面的虫洞都很清楚,技术多高,像照片一样。而莫奈呢,连叶子也画不清楚。这幅写实画我才花了70万美金,而你推荐的莫奈要700万呢。

雷诺阿《包厢》从220法郎到1480万美金

■雷诺阿《包厢》

印象派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这种情况。谭波说,当年的主流艺术是学院派,印象派画家们屡次被学院派沙龙展览拒之门外,于是在1874年,他们自己组织了一个展览,却饱受批评、嘲讽,没有人买画,因此画家们都过得很困窘。莫奈穷得要写信跟朋友借钱,不然就要被人赶到街上,家具要被拍卖。

1875年,印象派又自己组织了一场拍卖会,结果却是一场灾难。当时人们对印象派的评价是“像一只猫在钢琴上,像一群猴子收到一盒颜料”,很多人在拍卖会现场吵架,差点动手,只好请宪兵来维持秩序。

那天的拍卖会上,雷诺阿的《包厢》卖了220法郎。1912年,这幅画卖到31200法郎。1980年代末,日本人买下这件作品,花了1210万美金。当然这幅画后来经历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1993年估价600万到800万美金上拍却遭流拍。2008年,印象派市场恢复后,《包厢》卖出了1480万美金。

印象派第一推手卖过1000张莫奈的画

印象派从被众人讥讽到成为顶级富豪的身份象征,要归功于第一个幕后推手保罗·丢朗-吕厄,如果不是他,印象派画家们都会饿死。吕厄冒着20次破产的危险,来推动印象派绘画的市场。吕厄一共经手过12000幅印象派作品,其中有1000多幅莫奈作品都是从他手上流向市场的。

■保罗·丢朗-吕厄

吕厄的行销手法很特别,他把没名气的艺术家和成功艺术家一起展览一起卖,成功艺术家可以为年轻艺术家背书,让藏家更容易接受。

吕厄成功地经营了巴比松画派,获得了很多利润,他就把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放在一起展出。

他也是第一个举办艺术家个展的画廊老板,这样有利于建立起艺术家的个人品牌效应。

他请铜版画家把印象派画作制成版画,寄给客户,让客户产生对原作的购买欲。

他还将艺术和金融相结合,他向银行融资,然后大批量地购买印象派作品,他当时买入的莫奈和马奈的作品都是几百法郎一幅。

吃着饭,藏家就买下了墙上挂着的印象派

吕厄把自己的家也向藏家开放。他家客厅墙上全部挂满了莫奈、雷诺阿作品,藏家到他家做客等于到了画廊,一方面看到新潮的印象派如何跟家里的装饰相结合,另一方面,家里环境也比画廊更轻松、更友好。美国企业家菲利普夫妇来吕厄家吃午餐,墙上就挂了雷诺阿的《船上的午宴》,现在这幅画是纽约菲利普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吕厄家的客厅

■雷诺阿《船上的午宴》

吕厄的客户群不局限于法国,他把印象派送到世界各国做展览,他真正开发了印象派的国际市场基础。与印象派打交道的50年里,吕厄一共在巴黎举办了200场展览,在纽约举办了130场展览,他第一次为印象派打开了美国市场,拯救了印象派。

美国当时出现大量新富人群,他们向往法国文化的精致,而且他们不像法国人、英国人那样对新的艺术样式抱有成见。在高端阶层的美国人收藏印象派之后,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了。如今全世界收藏印象派作品最顶级的七大美术馆里,5个在美国。

日本人曾用浮世绘版画交换印象派作品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40年前泡沫经济时大肆收购印象派作品,其实,这事从1870年代就开始了。

1878年,日本人林忠正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后,留在巴黎经营日本浮世绘版画。当时大家都是经济拮据,林忠正就用浮世绘交换印象派作品。

1920年代,日本造船大亨松芳幸次郎到欧洲大肆收购印象派作品,他曾一次买下了18张莫奈的画。

英国接受印象派反而是偏后的,伦敦佳士得第一次拍卖印象派作品是1892年,德加《苦艾酒》当时以180元英镑成交,现在这幅画收藏在奥赛美术馆。

■德加《苦艾酒》

印象派真正的崛起是在二战后一直到1970年代。二战后,希腊船运巨头介入收藏,而拍卖行也在1950年代开始崛起。

他让英国女王也来看拍卖

1957年,彼得·威尔森成为苏富比主席,他虽然是贵族子弟,但他更喜欢跟犹太人做生意。威尔森非常有创意,1957年,一位大藏家去世,威尔森从报上看到讣告,当天就飞去谈生意,伦敦苏富比那年得以拍卖该藏家的10幅梵高作品。当时恰逢梵高的传记电影《渴望生活》上映,威尔森请来专业广告公司在全球造势。他利用了自己母校伊顿公学的人际关系网,甚至给伊丽莎白二世发了拍卖邀请函,女王也来看拍卖预展,顿时引起轰动。

■彼得·威尔森

1958年苏富比又拿到7幅印象派杰作。威尔森为这7件作品专门办一场拍卖会,言下之意每一幅都是杰作。他还首次提出“夜场”概念,当时全球23个国家的报纸头版都称之为“世纪拍卖”。拍卖当晚,社交名流包括丘吉尔夫人都来了,当然警察也要来维持秩序,这跟当年印象派画家自己办拍卖会的混乱情形正好相反。

夜场只拍了22分钟,却连续3次打破印象派的拍卖纪录,最高的是塞尚《穿红背心的男孩》,以22万英镑成交。一位美国大收藏家买下这幅画后接受采访时说:“你站在这么美的作品面前,钱算什么?”

■塞尚《穿红背心的男孩》

印象派为什么总是受新富人群欢迎?

新富人群喜欢印象派作品颜色漂亮,画面中都是现代生活场景。同样买古典绘画,需要懂很多历史神话典故,否则无法深度理解作品。再则印象派假画少,作品当时都有拍照,出图书,会让藏家很放心。

1967年,佳士得以58万英镑拍出莫奈《圣阿德列斯花园阳台》,再次打破印象派拍卖纪录。该画的原藏家曾以1.1万美金从一家画廊买入,而新的买家则是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馆长,这件作品现在还在大都会。

■莫奈《圣阿德列斯花园阳台》

1970年代到1980年代,印象派拍卖吸引了大量名流、明星参与。伊丽莎白·泰勒也来购买莫奈,希腊船王154万美金买了一幅雷诺阿作品,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的新娘,更加渲染了印象派的魅力。

泡沫经济导致印象派大起大落

日本的泡沫经济点燃了市场狂热。1987年到1990年,梵高的《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医生的肖像》、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不断创出拍卖新高。

■梵高《向日葵》

■梵高《加歇医生的肖像》

然后,印象派的热度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而跌入冰点。对于印象派作品,日本人并非是简单的投资或投机,而往往是拿来当做金融工具,有人借此非法转移资金或者行贿,有人做高艺术品价格,骗取贷款再流入房地产。爆出很多丑闻后,导致大家都不敢再买印象派。

1990年代初开始,印象派价格下跌了50%左右。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价了。

2008年之后,印象派市场热潮又开始了。2011年,塞尚《玩纸牌的人》拍出2.5亿美金,高更《你何时出嫁》拍出2.1亿美金,两幅画都是卡塔尔王室买下的。

莫奈的拍卖纪录也不断被刷新。2018年,洛克菲勒珍藏的莫奈《绽放的睡莲》拍出8468万美金。2019年,莫奈一幅《干草垛》拍出1.1亿美元,由此,莫奈也进入了“亿元俱乐部”。

谭波总结道,纵观150年来的市场发展,印象派总是能吸引新富人群,也总是新兴市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