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的绘画「年轻女子作画」

互联网 2023-03-28 16:08:3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清洁工的绘画「年轻女子作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2009年,第34届法国恺撒电影节上。

一部电影一举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制作设计奖等7项大奖。

《花落花开》

电影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被遗忘许久的传奇女画家 —— 萨贺芬·路易斯(Séraphine Louis)的故事。

/01/

出身于一个普通牧人家庭的萨贺芬,相貌平平无奇,身材臃肿,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是那种丢在人群中也不会被注意到的人。

她没有接受过任何艺术教育,甚至她的职业也是被很多人瞧不起的清洁女佣。

萨贺芬

《花落花开》中友兰达·梦露饰演萨贺芬

苦难如影随影。

一岁时母亲去世,七岁时父亲也永远地离开,成为孤儿的萨贺芬由姐姐抚养长大.

为了挣钱,她做女佣,干所有杂活:擦地、洗衣、洗碗、收拾......

她没上过学,没有朋友,是名副其实的“下里巴人”。

这样的人,在历史中根本不会溅起一点水花,直到她的绘画作品被发现。

1912年,艺术收藏家威尔罕姆·乌迪到邻居家做客,偶然看到一幅画,立刻被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

那是一幅静物小画。

没什么技巧可言,不精致,不华丽,带着原石般的粗糙和笨拙,却也带着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单纯感到震撼。

乌迪一开始以为是什么名家的大作,询问后发现这竟是邻居家的女佣所画。

大家像看笑话一样对这幅萨贺芬的作品不屑一顾,乌迪却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拙美,那是专业知识培养不出的美感和生命力。

《花落花开》

/02/

萨贺芬没有朋友,性格古怪,和人相处交谈苦闷乏味,唯有在自然中,她才能真正地释放内心。

《花落花开》

她爱每一棵树,每一株草;

她爱每一朵花,每一片落叶;

她爱每一条溪流,每一阵拂过脸颊的风

......

电影中有一幕极是动人:萨贺芬赤脚爬上树,坐在树干上像孩子般晃动着双脚,微风拂过,安宁而祥和。

《花落花开》

人间对她不友善,好在还有自然宠爱她,她在自然间获得灵感,并用画笔将大自然带给她的描绘下来。

因为资金不足,萨贺芬在找到的所有东西上绘画:小画布、木板、陶罐、纸板......厨房里动物的血,教堂里的灯油,河边的泥土,植物的根都是她绘画的工具。

《花落花开》

等回到租的房子,房门一关,那便是属于萨贺芬的世界了。

破旧的屋子里,昏暗的灯光下,萨贺芬便从白天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自由地唱着,画着。

《花落花开》

她没办法解释自己为什么画画,就像没办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呼吸一样。

她的画没有名字,没有构图章法,她只是单纯地去表达心底的图案和色彩。

塞尚说:“天真淳朴地接触自然,那是多么困难呀!人们须能像初生小儿那样看世界。”

就像在萨贺芬的画中,世界绚烂,从不复杂。

/03/

乌迪被萨贺芬画中那种原始童话般的魅力深深打动,他当即买下了她全部的作品。

乌迪的肯定,无疑为萨贺芬的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也让她贫瘠的生活稍微宽裕了些,有更多的钱买画板颜料。

然而随着一战的爆发,德国血统的乌迪被迫离开法国,萨贺芬的生活再次陷入谷底。

临走前,乌迪鼓励萨贺芬继续绘画,总有一天她的作品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花落花开》

乌迪离开了,但他的肯定和鼓励,在萨贺芬的心里却掀起了久不散去的涟漪。

在此后的13年里,萨贺芬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中。

战争让她失去了工作,她甚至要靠他人接济度日,但萨贺芬却从未放弃过画画,并且不再限于小尺寸,开始在2米高的画板上画画。

《花落花开》

萨贺芬作品

画面绘制的依然是她最熟悉的自然风光、植物昆虫、水果花朵。

笨拙却有力的笔触,每一笔的涂抹都将她的内心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

她的画不美,却是活着的。

“她画得花好诡异,好像在动,她的花像昆虫,像眼睛,受伤的眼睛,像受伤的肉,某种吓人的东西……”

1927年,乌迪重返法国。

在当地的一个小型画展上,他再一次看到萨贺芬的画作:那两米高,被填充得满满当当的画面,那几欲跳出画框的生命,惊得乌迪久久说不出话来。

《花落花开》

萨贺芬的作品

/04/

在乌迪的赏识和资助下,萨贺芬的画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在艺术界,她也渐渐小有名气了起来。

名气的提升,带来了最直接的利益。

萨贺芬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些高高在上,曾经主宰她的富人的生活,离自己也并不遥远。

《花落花开》

电影中,萨贺芬第一次坐上了小轿车。

她租下了宽敞的大房子,用各种银器装饰,穿上体面的衣服,用着高等的画材颜料......尽情挥霍着自己的天分和乌迪的钱。

《花落花开》

乌迪允诺萨贺芬会在巴黎为她举办画展,从此那成为了萨贺芬内心最大的期盼。

《花落花开》

萨贺芬作品

孤僻的萨贺芬第一次在家里邀请认识的人看她画的画,她的语气是那么轻快:画展,认可;豪宅,奢侈的生活;甚至那渺茫的爱情,如今都似乎触手可及。

但命运并没有庇佑她。

《花落花开》

/05/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3年后,经济大萧条席卷了法国,艺术败给了面包,萨贺芬的画也变得无人问津。

大房子没有了,富裕的生活消失了,乌迪允诺她的巴黎画展也不得不延后。

所有的渴望被一一击碎。

“我已经通知天上了,所有天使都已出发。”

她曾说自己的灵感来源于上天,是上天指引她作画,画展就像是她对上天的承诺,而如今承诺却被世俗所打破。

《花落花开》

在一个宁静的清晨,萨贺芬换上一袭白色婚礼婚纱,那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穿婚纱。

她将家里的所有银器,都分发给了街上的邻居,一边走一边喃喃道 :“我的画受伤了......”

《花落花开》

此后,萨贺芬便因为精神失常,患有幻听和妄想症住进了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里,她不再画画,也拒绝再讨论她的艺术,只说了一句:“绘画是我的生命,但它轻飘飘的。”

1942年,萨贺芬在精神病院去世。

她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朋友,被孤独地葬在当地的一个公墓里。

而在她去世的第3年,在乌迪的奔走下,她的作品终于在巴黎和世界各地展出,更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电影中,萨贺芬曾跟乌迪说:先生,你知道吗,当我感到悲伤时,我会去野外,摸摸树,跟花、虫、鸟说说话,一切就会好的。

而在电影的最后,萨贺芬穿着朴素长衫,爬上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在葱郁的大树旁坐下,微风拂过,一如她最开始单纯的爬上树,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和美好。

《花落花开》

现实生活中,萨贺芬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不得而知,但我愿意相信,喧嚣浮躁谢幕,花落花开,她终于又找回最初的自己。

《花落花开》

/06/

萨贺芬是法国稚拙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所谓稚拙派(有时也被称为原始艺术,素朴派),他们没有受过学院的正规美术教育,大多籍籍无名,从生到死都默默无闻。

萨贺芬

画画对他们来说不是艺术,他们没有匡正时弊的想法,没有创新开辟的欲望,他们只是单纯简单的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内心要满溢出来的情感。

也因此他们的画中没有任何技巧和规矩的束缚。

不成体系,却真实而纯粹。亨利·卢梭和摩西奶奶都属于“原始派”画家。

亨利·卢梭《梦》

摩西奶奶《彩虹》

何政广曾在《写给大家的欧美现代美术史》这样写道:

“朴素主义的画家们一直在静静地画他们自己的画,像一首寂静的诗,他们创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原始而朴素的自我王国。”

他们寂静开放,悄悄谢幕。

灵魂却永远丰盈。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