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 不再是\\「音体美专业和不带音体美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 2023-03-27 12:26:3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音体美 不再是\\「音体美专业和不带音体美有什么区别」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在莞城美术馆上美术课。

在莞城步步高小学体育课上,学生正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

“文化周末室内乐团校园行”在学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探索未来教育的N种可能(一)

■开篇语

11月1日,话题“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相继登上各大热搜榜单,讨论在各类观点的较量中愈演愈烈;11月11日,伴随着家长群的余温,话题“家长该不该批改作业”迅速升温,甚至一度登顶;11月12日,“跳绳培训每节课一到两百元”开始霸占各路媒体头条,随后“中考体育逐渐增加分值至语数外同分值水平”“美育进中考”被重新翻出,并火速成为焦点;11月18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通告,社会舆论再次发酵……

教育从来不缺话题和热度,争议点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全球化发展的深入,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如何改、怎样改,一直众说纷纭。但大家的基本共识是一致的,那就是学校要彻底变革,教育要面向未来。

于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5年启动了“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技能”项目。而在国内,教育部也于2017年末启动了首批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近年来,一批批未来学校、实验学校在全国各地涌现,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的STEAM创客教育走红校园,国家要求开足开全音体美课程,未来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未来教育?创客教育是未来的教学模式吗?未来美学又是什么?未来学校是如何培养“未来人”的?自本期开始,文化周末以“未来教育”为话题,关注一批具有前沿思想的创新学校,采访创新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教育。

当“别让中考体育拖了孩子的后腿!”“2022年美育进中考,再不给孩子报一门乐器培训就晚了!”等带着惊叹号的信息开始在家长群传播时,我们就知道新一轮的教育变革即将来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相应热搜话题如“中考体育逐渐增加分值至语数外同分值水平”“如何看待美育纳入中考”等火速登顶,并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讨论。越来越重要的音体美课程,是否就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文:张晓敏 受访者供图

体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杭州刘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学校对体育锻炼尤其是跳绳非常重视,明确要求跳绳每分钟需达到140下,但是刘女士的儿子每分钟仅能跳到38下,无奈之下她为儿子报了1288元的跳绳培训班。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在上课前突然领悟了跳绳技巧,于是刘女士想把课程退掉……”

这条被观看了530多万次的视频,是点燃近日“跳绳培训班”争议的导火线。一时间,关于“跳绳是否需要报班”“跳绳培训班为什么这么贵”“如何看待跳绳补习班火爆现象”等讨论声不断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

事实上,跳绳培训班在小学家长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1分钟跳绳”被列入小学体育测试之后,跳绳便成为一些家长眼中必须拿下的项目。打开“美团东莞”的APP,检索关键词“跳绳”,如无意外,便会弹出各类跳绳课程。一家位于南城的少儿体能中心,就推出了“39.9元两节跳绳体验课”“699元跳绳体能课程”等团购课,在其课程特色介绍里,“小学体育考试要考这个”被作为重要的卖点进行宣传。而另一家位于东城的培训机构销售着2000元10课时的跳绳培训课,只是这家机构的销售卖点更偏重于增强体质。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研制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试行。2014年,国家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跳绳项目首次出现在测试的项目中,并成为了必测的项目之一,学年总分也改为满分120分制,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构成。其中,1分钟跳绳是小学阶段获得20分附加分的唯一项目。

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男女生1分钟跳绳的满分标准为109个、117个,在满分的基础上,每多跳2个可获得1分的附加分,附加分最多为20分。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后,跳绳项目变成必测项目之一,加上跳绳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加分项目,受到不少家长关注,并由此催生了校外培训市场。”谈到跳绳培训班的兴起,莞城教育管理中心体育教研员赖耀城直言,这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产物,“随着体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督促孩子练习跳绳等体育项目,从正面来说这肯定是好事,大家不再像过去一样只偏重于学科学习。”

这一切的背后也许是与考分相关。以小学为例,虽然现在小升初不用考试、选拔,但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学生学年将根据分数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评优。

中考则让这场考分之战来得更加猛烈。“在过去,东莞体育中考一直占中考分数60分,其中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是必考项目,另外再随机抽选一个项目考试。今年开始,东莞的体育中考考试内容已经改革,包括体能素质考试、必考项目以及选考项目。”厚街湖景中学的体育老师钟德才告诉笔者,今年东莞中考的体育考试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学生和体育教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其中,体能素质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力性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包括:双杠一分钟杆端跳起支撑前摆下,一分钟直腿仰卧两头起,引体向上(男)、平行梯悬垂攀移(女),每年考前由市中招办从以上内容中统一抽取男、女各一项内容进行考试;必考项目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持续运动的能力,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100米游泳,由考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考试;选考项目主要考查学生个性化的运动能力,每年考前由市中招办从篮球运动能力、足球运动能力、排球运动能力、动作技能组合和动作技能五类项目中抽取一项内容,共5项,供考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考试。

“今年考试变化,主要是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考试项目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兴趣,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练习一个固定的技术动作。”钟德才说。

在“中考体育逐渐增加分值至语数外同分值水平”的舆论还在发酵时,另一个话题“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又成为新的争议焦点。争议来源于青岛一所学校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遭到家长的极力反对,家长担心该安排会对孩子的主课学习造成影响,并希望由主课老师当班主任。

“我们学校70%的体育老师都当过班主任。”钟德才是厚街湖景中学的体育老师,也是初一(10)班的班主任,他说,“今年是我当班主任的第7年,从初一到初三,然后再轮回,孩子们的中考成绩都很好,也普遍开朗阳光。我每天下午5点钟都会带着孩子跑步打卡,一方面增进师生关系,一方面提高身体素质。”

从政策的变化趋势来看,体育热或许才刚刚开始。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此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这一消息无疑让体育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我觉得家长不必过度焦虑,现在学校有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以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基础,通过孩子努力的锻炼,加之家长正确引导和陪伴等,通过体测并不难。”赖耀城老师认为,大家不应该只关注成绩和分数,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该看到国家重视体育的背后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音乐、美术也将纳入中考

无独有偶,就在大家还在讨论着体育“加分”的时候,美育也被宣布力争在2022年进入中考。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接着,王登峰表示,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试行美育中考。

这一消息的传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全网。美育是什么?为什么要考试?美育如何考?美育进中考是否会增加学习负担?关于美育进中考的种种疑问不断袭来。

“我们暂时还没有接到关于美育进中考的相关文件。”曾连春是莞城步步高小学的美术老师,同时也是莞城教育管理中心美术教研员,在她看来,日前印发的《意见》应该只是提供指导性意见,关于如何开展、如何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意见》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相关内容莞城早已率先推行。”

2018年,莞城率先开展全国首创的“两馆一厅”美育特色实践课程,通过整合辖区内及周边各级各类文化场馆资源,由学校与合作场馆共同开发形成综合性、序列性、实践性的美育特色实践课程体系,让莞城的孩子“在美术馆上美术课、在博物馆上文博课、在音乐厅上音乐课、在非遗传承基地上文化课”。曾连春说,这一做法在全国属于首创,美育课不再是课外兴趣活动,而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莞城各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打造“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普及性艺术课程。例如,莞城中心小学是三段式绘本和表演唱,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是水墨画和陶笛,莞城实验小学是藏书票小版画、巴乌和合唱,莞城建设小学是可园新画、彩塑艺术和戏剧进课堂、咚咚打击乐,莞城步步高小学是美术欣赏、莞草工艺和创意乐器,莞城阮涌小学是纸艺课程和合唱课程,莞城运河小学是创意线描和口风琴,莞城英文实验小学是浮雕和语音艺术,莞城平乐坊小学是泥塑圆雕和语言艺术等。

“东莞已走在美育改革的前列,《意见》更多的是针对美育教育不重视的地方。在美育教学优质资源配置方面,乡村与城市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政策的出台,经费、师资、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将更加均衡。”曾连春认为,美育进中考的政策一旦落地,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也将大大提升。

事实上,对于“2022年美育进中考”的问题,王登峰此前已经给出明确回应:现在还没有2022年艺术进中考时间表,而且前提必须是学校开设过的课程。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份成为“艺术进中考”的试点,下一步,各地将在推广、扩大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测试方式和计分方法。

观察

考试不“应试”才是未来教育的本意

21世纪初,《哈佛女孩刘亦婷》风靡全国,“十四岁神童”成为无数人的偶像,当时所有家长和孩子都期盼通过分数赢得未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知识经济已经悄然到来,各领域对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缺口。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综合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什么是综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劳动观教育,终身学习教育,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这不正是大家对于未来教育的设想吗?

松山湖第一小学校长蔡敏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创造符合儿童需求的个性化教育,让教育活动充满生机且更加适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需求。

刚刚举行了5周年校庆的松山湖实验中学,通过构建“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的正是学生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创造性人格。此外,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这些特质的培养都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

综合素质教育的未来如何,我们无法预判;通过素质教育是否可以培养出“未来之人”,也仍有待时间验证。从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可以看到,综合素质教育从来不是争议本身,引发矛盾的只是体育“加分”和美育“入试”这件事情。事实上,从王登峰对《意见》的解读以及解答网友疑问中可以看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考试不“应试”才是本意。

声音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艳红:

构筑公平安全友好的教育环境

过去,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清晰的。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会畅想着如果未来不用在教室上课就好了,而如今在线教育已基本实现了当时的想法。现在,互联网科技变革日新月异,随着智联网、人工智能的到来,大家对未来是缺乏想象力的。因此,未来孩子需要什么“硬技能”也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既然我们无法想象未来,不如就让我们适时回望,回望现代教育中究竟缺乏什么。从跳楼事件频发、亲子矛盾加剧等事件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缺乏的是处理家庭矛盾、学校矛盾、社会矛盾的能力,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缺乏路上放空的时间,缺乏面对失败和挑战的勇气……我认为未来教育最应该补充这部分内容。学校应该更关注如何善待孩子,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健康、热爱生活的人。相比起焦虑,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亲密、真实、平等、安静的安全感。而整个社会要为孩子做的,就是构筑一个教育公平、安全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