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应对科技发展潮流问题「科技进步对于传统文化」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应对科技发展潮流问题「科技进步对于传统文化」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包括京剧、皮影、书法、绘画等等多种文化艺术。在中国步入21世纪之后,有一段时间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期。一方面是由于新兴行业发展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无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到了来自多方面丰富的信息知识,包括了一些外来艺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冲击,这也就导致了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艺术失去了兴趣。而这也导致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走向了落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围绕着文化强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走向信息化、数字化。
传统文化艺术从古到今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能发展到现在。每一次的传承都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同时又在当下的时代里经历了发展的过程。那么,在如今科技发展的大潮流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新兴科技中是我们当下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虽然现代科技似乎可以做到无所不能,但是在面对一些意识上的问题时依然没有面授的影响力大,而在传统文化艺术中大多数多为一些技法上的展现如:京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因此便可以更好的通过科技手段来展现。
京剧: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逐渐发展成型,尽管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地展现出来,但是可以通过提前录入程序包括京剧中的腔调、发音、板式等;同时,通过视频录入的方式,经过程序分析一个完整的京剧来解析人物在舞台上的身法身段等特征;之后再经过CG技术的合成完成人物特征分析。自然也少不了人工智能学习技能,一方面保证了整个戏曲每个人物有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在其他戏曲的表现是一样的优越。
书法、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都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炼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这个磨炼的过程则是需要我们去临摹先辈们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计算机可以通过计算先辈们每幅作品的笔力、下笔顺序、书写/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从而将这些技法通过语音的方式提醒临摹者作画,通过多次这种训练,可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肌肉记忆。从而引导临摹者提升自己的书法/绘画技法。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的人工智能能够完成这种操作,例如之前柯洁与AlphaGo的围棋对决,是将棋谱输入到AlphaGo的程序中,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棋力。
科技的发展毋庸置疑,但传统文化艺术想要在科技的浪潮下出圈甚至得到更好的传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起来,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且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现代科技更好发展。因此,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崔龙妹.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J]. 科技与创新, 20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