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我们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吗翻译「我想成为艺术家」

互联网 2023-03-26 18:36: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你知道 我们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吗翻译「我想成为艺术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13年来,我们选择艺术家的标准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艺术家的“客观条件”为标准

初入艺术市场,很多人确实看不懂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好坏,更看不出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通过客观的条件,去了解一个艺术家,我们和很多初级收藏爱好者一样,经营之初,我们也注重艺术家客观条件,比如作品拍价、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职位、身份等。

其实,这也是选择艺术家最快的方法。

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所有的客观条件都是可以人为的造假,只要有钱,有社会影响力,都可以制造出无数的客观条件。比如做一个拍卖价、买一个美协职称、获一个某某奖、与某个领导接见或合影、参加社会大型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人为操作获得。

如果我们只用客观条件去选择艺术家(用行内的话讲就是用“耳朵”来选择艺家),结果很容易出现:当他的作品不足以支撑艺术家更长远时,他的社会地位掉下来的时候,其所有的作品就会困在手里,继而出现价值大幅降低的现象。

第二个阶段,“作品为王” ,作品是第一要素

到了第二阶段,我们不再一开始就看艺术家的客观条件,而是先看他的主观条件。主观条件的核心就是作品为王。作品是我们选择艺术家的第一考虑因素,他的社会客观条件、客观影响排第二位,这也是我们公司选择合作的艺术家的主要方法。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所有的艺术家,最终一定要落在作品上。作品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就会慢慢获取;但如果作品不对,社会影响力再大,也只是一个空,最终艺术价值都会落空。

另外,很多人不理解,一个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越大,就意味着他作品的价格越高,你购买时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如果这个艺术家的作品质量还不够好,就会演变成一个非常失败的投资。

反之,如果把作品放第一位,如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非常好,社会影响力却不大,价格也很低,这恰恰是收藏的好时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艺术家的提升,好的作品终究会被社会所认可,被市场所认可,那时你就能充分享受到好的作品因时间和空间带给你的红利和财富。从投资角度来讲,这才是一个合理和成功的方式。

而后,伴随长期以作品为王的与诸多艺术家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一个艺术家和他作品的价值走向和未来。

一个人的品性和心态不健康,就算他作品质量非常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最后不一定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在艺术发展之路上,总会在关键的时候,因为他个人的修为而影响了他个人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市场价值。在众多合作过的艺术家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也再次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当一个艺术家的心态和修为出了问题的时候,他的作品往往也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无法达到真正的大师级和真正的完美的一种境界,价格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第三阶段,遵循“人对了,作品就对了”的理念

经营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比作品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人对了,作品才能对;人不对,再好的作品也是一种假象。因为艺术家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家很容易隐藏自己内心的不健康,把他所谓的一种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但是一个不健康的艺术家,他终究会在社会行走的过程中,被时间与历史所抛弃。

比如秦桧,他的书法,确实写得很好,但是因为他人不对,所以很多人也就不会接受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再好,在市场上也很难有高的回报和社会的肯定。如某美协主席,不管他的作品好与不好,人出了问题,对他的作品投资,势必不会有好的回报。

而且如果我们把心态不健康、人品不端的艺术家的作品挂在家里,传递的气场也不好,对家人与风水也是一种负面的力量。

在第三阶段我们很清楚的知道,选择作品,要先选择艺术家。

今天我们对任何一个艺术家的选择,已经不再只看作品,而是先看人,人对了,事儿才对,作品才对。

所以我们与一个艺术家合作之前,会对其进行长期的研究和了解,觉得没问题了,我们才会跟他合作。比如,何炳钦老师,我们研究了四、五年才进入合作阶段。

13年来我们曾经合作过上千位艺术家,我们在不断的过滤和优化艺术家,不能说里面没有好的作品,但是在后面慢慢的合作过程中,合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少,甚至停止合作。这往往不只是对作品的选择,更是对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