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野兽派马蒂斯「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

互联网 2023-03-25 12:26: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大师野兽派马蒂斯「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我需要的色彩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中产生生动活泼的色彩,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色彩完全本能的向我涌来。”——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869年,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北部皮卡第地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他最早从事法律工作,21岁时的一场意外却使他放弃法律,转而学习绘画。

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奥古斯塔夫·莫罗,“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这句话极大地影响了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促使他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自己心中的艺术世界。

《豪华、宁静、欢乐》

《豪华、宁静、欢乐》是马蒂斯尝试点描画法最初期的作品之一,灵感来自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

但马蒂斯对这幅作品中线与色的处理并不满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线条进行平面和色彩的分割,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

《生活的欢乐》

1905年,马蒂斯将他的研究成果完美地体现在《生活的欢乐》这一作品中,他用优美而流畅的线条塑造形体,分割色彩。画中的人物造型大多取自古典绘画中的样式,但色彩的运用却极富想象意味,新颖而自由,而远处环绕舞蹈的人群似乎就是《舞蹈》的雏形。

在马蒂斯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非洲艺术对其产生的影响。

法国已经在西非建立殖民地,非洲的手工艺品被源源不断地带回法国。包括色彩缤纷的纺织品、雕像和宗教仪式中所用的工艺品……非洲的雕刻面具尤其受到艺术家的欢迎,这些面具促使马蒂斯从对理想化的美的追求,转而开始探寻对象的内在特征和象征意义,从对对象的忠实再现转向对色彩和情感的充分表达。

1905年的秋季沙龙,马蒂斯和他的艺术伙伴安德烈·德兰,莫里斯·德·弗拉芒克一起,将他们追求的“本能的艺术”展示在世人面前。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沃克塞尔轻蔑地评论这些绘画是野兽的作品,“野兽派”由此得名。

《开着的窗户》

《戴帽子的夫人》

《戴帽子的夫人》是以马蒂斯的夫人为原型的作品,在这幅画作中,中产阶级生活优越的女性美丽、优雅的形象荡然无存,她被马蒂斯塑造成为一个非洲面具似的形象,用笔稚拙、色彩绚丽。

“画自己真正看到的,而不是被教导应该看到的。”

“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

野兽主义作为一场极具声势的现代主义思潮,到1908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对于马蒂斯来说,野兽主义并不意味着他风格的形成,而只是一个开端。在野兽主义之后,马蒂斯继续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全新的绘画空间。

《舞蹈》

在《舞蹈》这幅作品中,人物形态舒展、奔放,色彩的运用被马蒂斯精简到了极致。

《装饰背景上的装饰人物》

《装饰背景上的装饰人物》刻意忽视物体的透视,将人物置于东方图案的背景之上,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钢琴课》

《钢琴课》是马蒂斯最具特色的立体主义作品。在不改变视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于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身体十分虚弱,不得不放弃绘画,转向剪纸拼贴的创作,并将其作为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手段。

对艺术的热爱让马蒂斯一生创作不辍,“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