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政治与艺术」

互联网 2023-03-24 10:35:2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政治与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到艺术和政治有关系,有些人很不赞同,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如果和政治有了牵连,艺术就不再是艺术了。

艺术真的可以脱离政治吗?

回答之前先说点题外话:①前一段网上有个女人发贴子,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懂政治……”,下面接下来说了很多话,却引发了众怒,她说的话全是很敏感的政治内容;②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在东亚杯赛场上香港足球队11人,只有1人跟唱国歌,其他10人不唱。这11个人中是只有一个人懂政治,还是11个人每个人都懂政治?

这两个事实际上是一个事:政治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事,无论你说不说、发声还是不发声,你都在政治之中。

社会运行三要素是经济、政治、文化,每个现实中的人,都是依靠这三要素才能生存;从这个现实出发,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政治环境”中,无一例外。这里不用说大道理,只说一句大实话就很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每个人、无一例外,都希望生活幸福、都希望前途有预期,而中国的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民族共同体”,就是为每个中国人创造可以获得幸福生活的社会环境,这事关每个人的福祉,也是中国社会中最大的政治。由此来证明“每个人都离不开政治”,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如果说生活中的政治生态是“被政治”,那么“个人主观行为”能否可以做到不涉及政治呢?实际上也不可能。拿上面唱国歌来说,“唱国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情感、表达了爱国情怀,这肯定是一种政治态度;那么,选择“不唱国歌”是否表明自己没有政治态度呢?不是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态度实际上是对“爱国情怀”的一种排斥,说“不涉及政治”是没人会相信的。

政治,从词义上看是和“经济、文化”并立的社会行为,但实际上“经济、政治、文化”是三位一体、互为因果的。而这些重大的(高大上)的社会行为,具体到个人就是每个人都有的“三观”;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在具体的生活(生活就是社会实践,包括所有经历过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形成的,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个人意识中的抽象和升华。

回到题目:艺术家也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他的行为也是个人“三观”的反映。他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行为的选择、对艺术作品的最终把握,无一不是出于某种“三观”的考虑;无论有意无意,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一定是在宣扬某种思想、理念,这都是政治的范畴。

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极其密切,毛主席曾作出论断“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这个概念在建国之初被具体化为“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从历史来看,“艺术为政治服务”是当时社会的要求(抗日救亡需要、抗美援朝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并在国家有重大政治需求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志愿军战歌”等等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诠释了这个意义。

现在对“文学艺术”事业提出的“二为”方针,实际上是对以往文艺方针的丰富和发展,而决不是对以往文艺方针的本质颠覆。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行为,实际上是有清楚的“三观”标准的,对其艺术作品是否符合“二为方针”也是有清楚判断的,说“不涉及政治”、“纯艺术”都是对自己创作意图的掩饰;或者,只是出于“人云亦云”的功利心而已。

从事艺术,一定要有坚定的爱国心、民族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尊崇中华文化的敬畏心、爱慕心;“二为”方针,就落实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奉献中、落实在讲好中国故事、落实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