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 读历史」左云白烟墩庙壁画:笔法超然的民间艺术珍品

互联网 2023-03-22 22:55:1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游山西 读历史」左云白烟墩庙壁画:笔法超然的民间艺术珍品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烽烟滚滚,墩台相望,为苍茫的左云大地添了一分雄壮,它们静默守望,于质朴中尽显执着,那写不尽的沧桑与浪漫,道出了岁月的悠远绵长。于此,白烟、墩台、长城、古庙有怎样的历史情缘?白烟墩庙壁画又何以吸引游人墨客慕名而至?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开启访古之旅,走进这一略带神秘色彩的艺术世界。

白烟墩庙,位于左云县三屯乡白烟墩村,始建于清代,有正殿三间,分别为奶奶庙、龙王庙和马王庙。庙虽破败,但建筑结构基本保留,庙里壁画相对完好,壁画内容多与神祇有关,笔法飘逸,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极具功力,有强烈的民间美术特色。庙对面曾有戏台和钟鼓楼,现仅存戏台遗迹。2007年对古庙进行搭篷修缮保护,2019年重修,2020基本竣工,现处于逐步完善阶段。

在左云,因长城而命名的村庄不在少数,白烟墩村也不例外。墩,长城元素之一,烽燧的另称,因按长城腹里七星台布局顺序尾缀一台,所以也叫八烟墩,相传每次传递预警信号时,点燃的狼烟日间为白烟,故名。白烟墩庙也以村命名。据相关学者考证,白烟墩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村民为戍边将士后裔,村中有古道穿行,可以想象昔日商贸之繁华。除了白烟墩庙,村中原有五道庙,现只存庙边大黑石。

历经岁月洗礼,白烟墩庙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得益于白烟墩庙为上世纪村里生产队粮仓,也得益于北方干燥气候,更得益于文物保护者的呼吁与当地政府的重视。2007年秋,时任左云县文联主席的刘志尧与刘溢海一起,在回村看故居时,发现古庙破败,里面存有珍贵壁画,亟需修缮,于是多方呼吁,四方奔走,引起时任三屯乡党委书记李国魁的高度重视,当年即令专人负责古庙的搭篷修缮保护工作。2019年,县文物部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古庙进行原貌修复。

“白烟墩庙壁画在北方乃至全国相对来说比较稀见,需加强保护,因此,重修白烟墩庙意义重大。”著名学者、左云县长城学会会长刘志尧对记者说。只见重修后的白烟墩庙院落整饬,庙宇耸立于高台之上,正殿与配殿一字排开,虽然栋梁等木结构还没来得及彩绘,但也尽显古庙之雅韵。再看壁画内容,有怀抱幼子的慈善奶奶图,有声势浩大的龙王布雨图,有勇武威慑的三眼马王图……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串起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壁画采用重彩勾填式,头饰璎珞、盔甲器物处,则施以特殊工艺,结构乘实捣虚,穿插交错,笔势行云流水,气脉通连,满壁云烟势不可止,属民间艺术珍品。观壁画,可品其艺术特色,可考其历史民俗。

白烟墩庙壁画价值不言而喻。据刘志尧介绍,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来到庙中考察,对壁画都有很高评价。比如国际漫画大师赵国荃看完壁画后赞誉说“白烟墩壁画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这绝不是普通民间画工所作。喜欢左云文化的岳志巍,为了研究解读壁画,光《封神演义》就读了好多遍。白烟墩庙壁画还编在一些书籍、画册、杂志中,可见其珍贵艺术价值。

徜徉艺术之境,那飘逸的线条,那超然的笔法,那明艳的色彩,以及那逼真的形象,无不彰显民间艺术手法之高超,透过壁画内容与风格特点,记者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晨钟暮鼓环绕耳畔,古道盛景再现眼前,与画工对话,与村民交流,窥出一种独特个性的艺术表达与朴素愿望的情感抒发,不由感慨民间艺术之淳朴可爱与弥足珍贵。

大同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陈杰 见习记者 王春艳

编辑 杜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