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一生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互联网 2023-03-22 15:31: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一生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近扒出娱乐圈的劣迹也艺人太多了,

歪风邪气的一些人和事挺辣眼的。

不少网友说娱乐圈是个圈所有明星都一样,其实还是有德艺双馨的明星在的,

只不过他们说自己不是明星,也不是娱乐圈里的人,自己就是一名职业演员,拒绝别人叫他们明星。

在唯利是图的大环境下,他们依旧秉持着职业道德兢兢业业的做文艺。

01 冯巩

1957年,冯巩出生在天津,爸爸是一名人民教师,妈妈时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千金。

冯巩可以说是“名门子弟”他的曾祖父是北洋军阀冯国璋。

然而这样显赫的家世并没有给冯巩带来什么帮助,反而让他的童年更有压力。

9岁那年,由于曾祖父的背景,让冯巩一家受尽磨难和欺负。

全家七口人都挤在大杂院的一个小平房里。

条件非常艰苦“冬冷夏热”,一到下雨天屋里的雨比屋外的雨还大。

虽然都在大杂院住,也没有同龄人愿意和冯巩玩。

童年几度灰暗的情况下,大家闺秀的母亲依旧不忘教冯巩学习文化知识和礼仪,

并且告诉冯巩这段时期总会过去的,因此给了他很强大的信念。

冯巩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尊重,他喜欢踢足球,在初中的时候踢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代表学校外出比赛的资格。

但是老师以各种理由换掉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冯巩都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要被区别对待了。

直到16岁那年,冯巩参加一个相声演出,坐在台下的相声大师马季注意到了他。

马季当时就对身边的朋友说;“这小子我收了。”

现在大火的主持人马东就是马季的儿子。

冯巩师从马季之后,不仅学艺,更学了如何做人。

冯巩也对马季老先生许诺一定会把师傅德艺双馨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

冯巩没有让老先生失望,他做到了这点。

1986年,冯巩第一次站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搭档刘伟表演了相声《虎年说虎》。

自此开始了长达32年的春晚生涯,直到2018年离开春晚舞台后,才和家人吃上了一顿完整的年夜饭。

熟悉春晚或者喜欢冯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冯巩的相声总是排在最前面出场。

一般来说这么重要的人物都是压轴的,但是冯巩为什么会在前面就出场了呢?

原因是冯巩的老母亲每年都在年三十等着他回家过年。

直到冯巩离开央视春晚舞台,80多岁的老母亲才和冯巩过了一个完整的除夕夜。

冯巩也是一个不喜欢应酬的人,有时间就会钻研节目,

但是每次演出前都有主办单位各种“饭局”的邀请。

演出前招待的饭局,演出后答谢的饭局,一个接一个的饭局让他失去很多潜心创作的时间。

后来有了整改之后,各行各界饭局应酬大大减少。

冯巩也回应道:少了一些应酬,多了做实事的时间,也可以陪陪家人。

在采访中,冯巩被问到:什么是好的作品?

冯巩说好的作品一定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正向作用,不是一味的娱乐大众,娱乐是最浅层次的,娱乐之上的还要有审美,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优良文化,明是非、弘扬真善美,积极向上的文化才是好文化,不是三观不正确的低俗文化。

现在的文娱市场“鱼龙混杂”,明明没什么作品和资历,年纪轻轻只要有点流量就能敢称自己为“老师”。

低俗文化太多太多,什么狗血剧情都能引起粉丝的尖叫和拥护。

能做到冯巩老师说的少之又少。

冯巩不仅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是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功成名就后的冯巩没有“得意忘形”,娱乐圈不少艺术家“为老不尊”,

但是冯巩多年以来从未传过绯闻,与妻子相伴至今,如今的冯巩更多的是回归家庭,带带孙子种种菜,和很多老人一样过着朴实的晚年生活。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路边大排档偶遇冯巩,一时间所有顾客都跑去跟冯巩合影。

还有不少在场的粉丝去敬酒,冯巩很给面子的喝了。

来合影的人越来越多,冯巩还开玩笑说:这饭桌都成景点了。

徒弟还说:一直有人来合照您不会烦啊?

冯巩说:“千万别烦,那是咱的上帝。”

很多网友感慨身为这么大的艺术家却没有一点架子。

相反现在有的年轻艺人,没作品,一出门就一堆助理保镖,随行人员比粉丝还多。

别说和粉丝合影了,有的网友偶遇明星甚至不让别人跟他们走一条路,还要让群众给他们艺人让路。

去饭店吃饭不想排队,就去跟服务员说我是明星,给我找位置坐。

服务员说我不认识你,就算你是明星也得排队。

之后这位明星对着服务员翻白眼,还发到了网上,粉丝还在网上骂服务员。

三观稀碎稀碎。

02 陈道明

1955年出生的陈道明是娱乐圈公认的德艺双馨的国家一级演员。

成年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从此走上演艺道路。

因为在学校出演了话剧《无辜罪人》,毕业后被任凭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艺委会导演。

1988年出演《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并且凭借此剧一举拿下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在陈道明的演绎生涯中获得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多次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他塑造的“帝王”形象也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演技炉火纯青,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的,除了演技之外的其他品质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拍过这么多年戏,敬业精神在他眼里是必须具备的品质,

所以36年的演艺生涯里,陈道明没有一次耍过大牌,和剧组的人一样按时按点到场拍戏,绝不会耽误剧组人员的时间。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拍摄都能秉着职业演员的操守,对工作负责。

一次在节目中陈道明痛批现在某些小鲜肉不敬业,

起早点就叫苦叫累,全组上上下下几百人围着你转、等着你来,你来了拍几分钟就说自己太敬业了。

拍戏时摔一跤或者夏天穿厚点就可以对外称自己敬业,

陈道明说这些都是你的工作你就应该干这个,清洁工为什么起得早,那是他的工作,你身为演员这也是你的工作,什么时候干本职工作都成“功劳”了。

前段时间有网友说一些粉丝夸自家偶像在剧组背台词“天呐,他好敬业啊”

在剧组看两眼剧本就在网上说自己偶像多么多么努力,

对于这种现状,国家一级演员王劲松也遇到过。

还在论坛上特意批评了这一现状,一句“什么时候我们演员背台词都要被表扬了?”登上了热搜。

还举例演员背台词就像士兵上战场拿qiang一样,是理所应当。

你背个台词就要被表扬,你多不要脸。

除了敬业,陈道明还很有民族意识,并且身体力行的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次在《传承者》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一位来自陕北的腰鼓文化传承人苏安福,带着一群小演员上台表演了安塞腰鼓。

这些小孩都是陕北农民上不起学的孩子,苏安福就自掏腰包教他们学唢呐等民乐。

还免费教他们腰鼓,为了这些没法上学的孩子将来能多一口饭吃。

在苏安福的教导下培养了1000多名腰鼓演员。

并在2008年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表演完后,陈道明和一众教授都在为他们鼓掌,但是导师身后的助理“青年团”里的年轻艺人开始批判起了腰鼓文化。

年轻演员们说腰鼓没有价值、太死板、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才能传承下去。

苏安福站在台上被这些小年轻指责的很手足无措。

陈道明转身就指着后面的青年团骂:“你们好大的胆子,你们可能上过学,有很高的的知识,但是你们对传统文化一点常识都没有,你们没有看过腰鼓文化,就否定了它存在的意义,我反对这种说法。”

小年轻们被陈道明怼的不敢说话,现在是各种文化同时盛行,“百花齐放”的环境下我们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不能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西方文化冲没。

网友大赞陈道明的做法,批判这些小年轻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之心。

随后陈道明还对台上的苏安福说:“一定要培养好这些小演员们,他们就是我们艺术文化的下一代。”

这些话让台上的小演员纷纷落泪,他们以及优良传统文化是需要被肯定的。

03 李雪健

1954年出生的李雪健老师,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李雪健老师被称为“戏魔”。

戏魔有多恐怖,恐怖到拍完戏别人恨他恨到走不出戏。

李雪健早年在文工团工作,当时的文工团正在排练《九一三事件》,

由于原先定好饰演“林彪”的演员在排练几天后没时间过来,所以才临时把李雪健抓上来替补。

在排练了几天后,导演对李雪健的戏没什么意见,觉得到时候可以直接上场了,但是李雪健自己觉得自己始终不像林彪。

于是李雪健开始收集大量的纪录片来观看,观看好几遍后他开始提取经验,他觉得自己外形和林彪一点都不像,林彪外形偏瘦偏黄。

所以李雪健开始快速减肥,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一顿都不吃,几近昏厥的状态。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现在的艺人在剧组有好几个助理加营养师还有私人体形教练,所以他们在剧组可以做到健康减肥。

但是李雪健那时候是纯靠饿,临上场前干脆连水都不喝了。

文工团的人都说李雪健“疯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雪健一上台就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让所有观众记住了台上饰演“林彪”的李雪健。

由于形象刻画的太逼真了,结束之后嘉宾和演员握手。

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其他演员握完手后直接跳过了李雪健,都不肯跟他握手。

原因是李雪健演的林彪太像了,让刘少奇夫人泣不成声,想起来曾经不愿提起的伤心事。

同样因为演技太好,被观众带入角色走不出戏的还有“容嬷嬷”李明启老师。

李明启在演完坏人容嬷嬷后,上街被人扔鸡蛋、扔菜叶。

李雪健后来在《水浒传》中饰演的宋江,也被老乡骂个半死,连他自己都说我要是回山东,老乡们非得打死我。

这也映射出他演技有多么逼真。

李雪健演完话剧之后,虽然没有被外界的观众看到,但是被当天在场的各路导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之后李雪健出演了《钢锉将军》、田壮壮导演的《鼓书艺人》等作品。

因为热爱演戏,所以经常向各个导演“毛遂自荐”说要拍戏就来找我。

然而当《焦裕禄》导演王冀邢找到他时,他却拒绝了。

他说自己道行太浅,担不起焦裕禄这么重要的角色。

相比现在接戏不考虑自身水准就随便拍的演员,他真的是做到了时刻自省。

导演被他的觉悟感动到了,也正是这点让导演觉得这个人肯定能认真演好。

所以“三顾茅庐”请李雪健来出演焦裕禄。

盛情难却下李雪健接下了这部戏,随后开始翻看大量焦裕禄的记载资料。

深入了解后意识到自己还是要减肥,所以他又开始踏上了减肥的道路。

饿了几天后李雪健整个人已经开始“飘了”

身边的朋友都说要不就退了吧,反正临时辞演的人那么多。

李雪健却说:“我既然接了,无论如何我都得拍完。”

之后的日子里李雪健没日没夜的饿着肚子钻研角色剧本。

为了更真实的贴近人物形象,申请向导演提前到兰考县体验生活。

李雪健到了兰考县第一件事就是去焦裕禄家里请教。

没想到焦裕禄女儿对这个陌生男子充满抵触,不接见他。

不死心的李雪健隔几天就去一次,终于焦裕禄女儿对他冷冰冰的说了几句话。

“你太矮了,还胖,跟我爸一点也不像”

于是李雪健在本来就不多的食量基础上再次减少。

在兰考县的时候吃饭都在统一一个地点,错过了就没饭了。

“戏魔”的李雪健又一次跟“疯了”一样,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一遍的找感觉代入角色。

几乎每天都投入到错过吃饭时间,每天饿的胃疼还在坚持钻研剧本。

等到瘦下来的时候,焦裕禄女儿说李雪健还是不够憔悴。

李雪健这就开始想该怎么把憔悴感体现在脸上,化妆当然可以但毕竟是不真实的。

所以之后他又在挨饿的基础上加上熬夜。

可能熬夜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简单了,但那是我们吃饱喝足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去熬夜的。

饿着肚子熬夜让李雪健总有一种要昏厥的感觉。

“折磨”自己的时间长了,李雪健不用演都由内而外的散发着憔悴。

等到开拍前导演再次看到李雪健都吓了一跳,还问李雪健是不是得病了,要不要停工先去治疗。

李雪健说不用,我可以继续拍。

开机后,李雪健对剧本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甚至还可以背出其他演员的台词。

对剧本不仅熟练还非常会把控节奏,所以这部戏进行的非常顺利。

但是李雪健的身体恢复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到正常状态。

相比现在一些年轻演员耍大牌,平时找替身演,偶尔出演还不看台词,对对手演员说“1234567”然后再让后期别人给她配音。

跟那些人比,李雪健他们才能称的上“演员”二字。

1990年电影《焦裕禄》正式上映,票房高达1.3亿。

可能部分网友觉得1.3亿不算高票房,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当时的物价是多少。

当时焦裕禄的电影票只有3毛钱。

低成本拍摄的电影,只有3毛钱的票房却创造了1.3亿的票房神话。

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看完影片之后,几度流着泪哽咽说:“雪健这孩子受罪了”

这部电影也让李雪健斩获了金鸡奖影帝和百花奖的影帝。

一年之间获得双料影帝,李雪健并没有“忘本”。

在颁奖典礼上李雪健一席话让人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

“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人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影帝,在2000年时患病却没钱治,因为他的片酬根本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

当时他还在拍摄《中国铁道》,被查出鼻咽癌。

导演林子说停工让李雪健先做手术治病,但是李雪健说:

“你群众演员都找好了,各方都协调好了,全组等我一人,要是你因为这个损失了钱,上边让你下马了,那我比死都难受,这个戏必须按时按点拍。”

直到拍完戏李雪健才去做手术,影帝已经拿了好几个了,却还是凑不齐医药费,最后借钱才把手术做了。

不过好在病痊愈了,但此后李雪健迅速衰老,直到现在还要靠助听器参加活动。

也从那之后他体会到了聋哑人的生活。

同年搭档殷桃拍摄了《搭错车》饰演靠捡破烂为生的聋哑爸爸。

《搭错车》在两位主演的塑造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唤起了社会对聋哑人的关注。

李雪健一生获得过44个影帝,却只拍过一个广告。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拍广告时,李雪健说公众人物有影响力,必须做正面的事情,广告产品你不了解他的后果,所以身为公众人物有的事不能做。

李雪健在2010年获得终身成就奖后,台下艺人全体起立为他鼓掌,这也代表了李雪健在业内人士眼中属于标杆人物。

“唯利是图”的时代,正因为有像他们一样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存在,才能让文艺界始终有优秀作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