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的核心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互联网 2023-03-22 11:49:1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论专业钢琴教学中钢琴技术的核心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上海音乐学院钟听教授

论文曾发表于《钢琴艺术》2017年第10期刊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笔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教学, 然后见缝插针地利用剩余时间练琴准备演出。在教学中,耗费最多时间的,就是帮助自己和学生弹得又快、又准、又好。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每天练琴时间是有限的。钢琴教育界广大师生们的能力、基础,是通过从小重视练习的“基本功”(大量音阶琶音、练习曲及特殊曲目)奠定的。这方面的训练国内做得非常好,得到世界公认,但是我同时也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勤学苦练”的能力,如果没有一种清醒的技术意识作为保障,反而会成为一种桎梏,使得毎次演出都要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花费大量时间去保持 所谓的“安全感”。通过多年演奏及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尽量使用乐谱上的实用案例解决技术问题, 使用从小训练由眼、手及大脑组成的高度协调性来演奏每一组技术动作。

完成系统的技术训练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是相当高的,其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投入大量的时间,每天在“手指健身房”就可以获得。有一次我带一个13 岁的学生去美国比赛,在颁奖典礼之后的酒会上,美 籍俄裔钢琴家谢尔盖 ·巴巴扬(Sergei Babayan )问我是如何卓有成效地训练一个13岁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小男孩演奏高难度的技术作品的?我说:“我们永远在曲目内完成技术训练,从来不花时间去做单独 的纯练习来获取技术能力。”

早期阶段,我的学生学习每一个作品时,从来不学习音像资料,都由我亲自示范演奏,把他们的耳 朵“保护”起来,这个过程一直延续至学生有完整的 “抗体”来分辨并听懂唱片中演奏家真正的动机和意 图,我才允许他有选择地去听录音作为学习的比较。 我时常和学生们说“你听懂了吗”,这五个字里有着大学问呢!绝大部分人用耳朵听录音,而不是用有高度逻辑思维的分析判断来听懂一个录音背后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六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得主陈涵,是 我和我太太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台湾地区没有像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教学体制, 在台湾地区就读音乐班也并没有大陆这种强烈的入学 压力,所以大部分学生虽然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幼 时在演奏能力上也会比较弱。我太太来自台湾地区, 我们经常讨论大陆与台湾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并进行 比较,商讨如何在陈涵特有的音乐天赋上把他需要的高强度钢琴演奏能力开发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最大化的有效训练,来缩短他在技术上与同龄人的差 距。我们直接从作品中音乐内容上的需要着手,经过短短一年左右的训练,帮他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问题,使陈涵的钢琴演奏技术有了一个飞跃P任何运动都是速率和效率的关系比,属于身体机能的速率是天生的, 但是同样等级的天赋如何能维持得更久?科学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在我看来,好的效率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的。

运动效率第一

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minimum effort, maximum result),我平时一直对学生反复灌输这一钢琴演奏技术的训练概念。在“探索频道” 纪录片里看见关于讲述搏击技巧的武术大师对于武术 搏击技巧的概念也是同样的论述。这个理论在钢琴演奏中的解释就是:找到每个技术动作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并进行有效发力。

一切的弹奏都是发力的体现,即:发力就是移动手的位置,移动手的位置就是发力。我把这种概念称为“平移”技术。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乐句、 每一组技术的组合都只使用最简单且必要的移动距 离,那么就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用在表达细致的内容和精确的技术等方面,从而降低演奏 的难度,提高演奏质量。用技术动作的最高效率节省时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我鼓励学生参加至少两种运动,产生运动经验,并且把相关的运动经验和钢琴演奏技术上的运动经验来做对比,探讨属于个人特殊 的、对于运动效率独特的经验感受,用最符合学生个人生理特长的技术有效进行技术训练。不同的人做着 同样的技术动作,但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 大脑记忆模式及经验反复训练演变而来的。

手指贴住键盘

1.钢琴演奏是一个全身的运动。坐在琴凳上,把手指贴放在琴键上,用全身的协调性获取最有效的演奏效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琴键的反弹力,舞蹈、篮球和武术等运动都是如此。由于自幼练琴占据了大量时 间,大部分钢琴教师即使是热爱运动,从小研究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的机遇却并不多。有时候往往把想当然的经验变成了教学的工具,使运动物理学在钢琴演奏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扭曲。有些一流的国外钢琴家, 为了追求自身在钢琴演奏领域的崇高地位,在模仿霍洛维兹那种绝无仅有的辉煌演奏风格时,因为忽视运动物理学而导致生理上严重的运动伤害,有的只能用左手演奏,有的甚至暂时停止了舞台演奏,大大缩短了职业舞台生涯,身心及生活品质受到了严重的影 响,每一次演出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压力。初学者从小练习贴键,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没有接触过键盘的小朋友都会用指腹来触键,手腕非常放松,会顺着黑白键的高低起伏来找音符,整个演奏重心是相对偏低的。当年肖邦教初级学生时,并没有让学生把手放在C、D、E、F、G这五个白键上,而恰恰让学生把手放在E、升F、升G、升A、B这两白三黑五个琴键上,因为拇指和小指相对较短,其他手指较长,手 的自然状态是最贴近键盘的,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体会手指触觉,手腕重心低而且放松以后,一发力就会形成由肌肉收缩紧张而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可以引导全身的协调性一起来帮助弹琴(编者按:此方法是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方式,并一定适合所有人)。我的老师,金(Constance Keene )女士曾经是伟大的霍夫曼(Josef Hoffman )的学生,霍夫曼在创办柯蒂斯音乐学院之后曾经多次在公开讲学时对年轻的钢琴家们一再强调“你的手要像被胶水黏在键盘上一样”(Your hands should be glue to the keyboard )。手 指是琴键的延伸,先有了和键盘的亲密关系再训练发 力,就会势如破竹,越来越容易。这种技术协调性经 过两三年的系统训练后,就像学习游泳和骑自行车一 样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2.手指贴住键盘后只能依靠全身的协调性由整个身体来发力。就像练武术一样,一拳打出去实际上是身体的重力加速度,而不是手臂单独发力。充分利用 发力以后触底的反弹来放松肌肉,使肌肉得到彻底的 松弛及休息,这种演奏技术其实是指尖在一瞬间承受了全身的发力而向上弹起。每一次的发力也就是每一 次的休息,每一次的休息也就是每一次的发力。这两种概念实际上是一回事儿:爆发力产生反作用力的弹性,弹性带来惯性,惯性取得了时间,可以在一瞬间演奏一组音符,演奏者利用时间放松,放松之后可以 再次发力,以此循环,生生不息。所有优秀的职业钢 琴家都懂得,钢琴不是一个一个音来弹的,而是根据 节奏一组一组来完成的,每一次发力需要完成在那一 个节奏时间单位之内的所有内容。因为节奏是永无间 歇的,就像心脏的跳动一样,一次一次的律动就是钢 琴演奏一次一次持续的发力过程。这个弹奏过程生产出持续不止的音乐零件,最终的演奏就是需要把练 时预制好的零件组装起来。所以节奏和发力训练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同步对待和练习。

3.贴键之后,手指和手掌需要更多横向运动的伸 张,演奏者手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手指的触键感得 到了很大的专业性提升。发力前摸到每一个琴键的位 置,可以大大减少弹错音的可能性,而且使触键感和 音色变化有了实际的可能——节约距离,使演奏得到 了更多的可操作时间。

4.只有完全贴键才能真正感受到发力时来自琴键 底部阻力的细致变化,这样指腹部位细致的感受使 钢琴家对于榔头击弦的速度完全受到控制,只有100% 的控制击弦的速度,才能有所谓的高级演奏产生的结果——音色变化。

用最简单的方法演奏

很多人在发力演奏前后有各种不自觉的习惯。 最常见的是手上扬的起势,这表示音乐要开始了,从 指挥的角度看这个动作无可厚非,但是手向上扬会损耗时间,有可能会影响音乐的启动时间,久而久之学 生会养成“迟到”的习惯而不注意,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和乐队、声乐家及室内乐家们的合作演出质量。专 业院校的学生在和他人合作时,应该在每天练琴时培 养技术意识上“准时”的好习惯,从零秒开始启动一 个乐曲的演奏,一个正确的开始,往往可以提高效 率,减少排练时间。每天练习“发力就是移位,移位就是发力”这种直接换位的技术概念,观看钢琴大家们的演奏,双手就像电脑机械制造一样左右移动,永远是用直线,双手在重心相对最低的状态下横向运动,找到下一个技术把位。所以直接贴键运动获得手 指触感并发力控制榔头击弦的速度,能把练习的效率充分反映出来,从而提高演奏本身的各种质量。其实 控制榔头击弦也就是几毫米的事情,但是高级的技术就是由几毫米内的精确控制而产生的。所谓技巧的 “巧”就是正好和平衡的意思,就是永远用刚好被需 要的方法演奏,这才是钢琴技术的核心思维。同样的 道理,摆手形也是一种相对练习,并不需要太过执着。钢琴键盘是固定的形态,我们每天都在说:要让 手和这个乐器做最完美的结合。人的手和一个固定的 机械设备做结合,做到人琴合一,必须要练习的是与 传统观念恰恰相反的、完全无形的、具有完美伸张且有弹性的生理触觉,把手练习到像章鱼一样柔软而有 力,具有极大的延伸性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能力,在各 种钢琴键盘的地形缝隙中游走自如、游刃有余。我建议教授初学者的老师在教学初级阶段尝试着不要特别强调学生摆手形,而是让学生很本能地结合自己身体及手的自然条件去开始演奏。作为老师,我们没有必 要去修理一个还没有坏的东西或纠正其内容,给初学者一点儿空间和时间慢慢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的演奏习惯,如果这些演奏习惯产生了问题,再来解决也不迟。当然这样教学的难度对老师本身的要求是极高 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耐心研究,而不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传统教学“口诀”。

学会放松,能量循环

速度不太快时,有充裕的时间做多余动作。但速度很快时,难度就以倍数增长,哪怕是一点点不必要 的动作导致的浪费,都要靠肌肉紧张度变强从而产生更快的速度去弥补失去的时间,肌肉负荷的增强,随 之而来的就是肌肉疲劳造成的各种问题。肌肉只有充分而有规律地运动才能保证清晰和高质量的演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见学生一个一个音符地慢练,但 是如果慢练不是以节奏的规律作为基础来练习,那么这些练习基本上是无效的,充其量不过是把音符认准 而已,这也是绝大部分学生慢练效率低下的诱因。技 术训练一定要从对节奏规律的认识开始,只要音乐没 有结束,一定会由某一种节奏规律持续地进行着,对 这种节奏规律的认识,每一个有素质的专业老师和学生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做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分析。

每一个作品中节奏都以几种形式存在着:1.持续 在强拍重复的节奏——这些节奏模式是最常见的,例 如3/4拍的第一拍,4/4拍的第一和第三拍,6/8拍的第一 和第四拍,等等,总之都在正拍上; 2.以突出弱拍变 异为目的的节奏——这些突出的节奏点都不在强拍 或正拍上,不协和的音程在弱拍上或很多时候是以先 现音的形式出现,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效果; 3.以突出不同声部强拍弱拍交替的复合节奏——在复调作品 中经常会有这种复合节奏的体现,从巴洛克到近现代 作品,比比皆是。以上不管是哪一种节奏,都是音乐进行时有规律的脉搏,这些脉搏的跳动产生了音乐的 持续动力,每一次脉搏的跳动就是一次有效的技术发 力,有时左右手是同步的,有时是相互交错的。在每 一次技术发力的时间单位之内,我们必须完成这个特 定时间单位内所有的技术要求。发力产生动力,动力 产生惯性,我们需要在发力点时紧张,在之后的惯性 部分休息,演奏正是在这种持续紧张和放松中交替进 行的。也可以说,钢琴演奏技术到了高级而且职业的 阶段,对于大脑的分析能力是一种挑战。一个职业钢琴家,因为繁忙的演出及各种社会活动,真正的练琴 时间和学习新作品的时间比在校学生要少得多,但是 他们的演出质量、精确性,要远远高于音乐学院的学 生们。正常人一定都想:因为他们是大师,所以理所 当然应该是这样。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世界各地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都认为拥有辉煌的技术能力就 是因为勤学苦练、汗流浃背、不分昼夜地练习积累。 事实上,只有比例极少数的成功的钢琴家如此,就是 那些对于自己的生活内容除了音乐还有其他兴趣的钢 琴家们,他们在学钢琴的初级阶段,自发地、幸运地 (遇见良师)开始了这种对于演奏技术技巧的正确逻 辑观念的建立,养成对钢琴技术的物理分析以及在每 天的练琴过程中进行思考、修正及总结的良好习惯。 在早期学习过程中培养这种必要的手段,会慢慢进化成一种本能的思考模式和肌肉记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成一种职业高效的学习方式及演奏技术习惯,大大地缩短了整个学习新作品的时间,减少了每天为了提高保持演奏精确度而花费的大量练琴时 间,提升了整体演奏的质量。

总之,想要快速高效的演奏就要“三思而后练”,去除与完成演奏无关的一切不必要因素;肌肉的休息是关键,消除不必要的演奏动作。很多教育者 认为手指独立会产生清晰的声音,实际上清晰的声音是和手指离键的速度紧密联系。当你掌握美妙的重心 转移、取得完美平衡时,才会意识到浪费了多少多时 间和精力。

所有技术辉煌的演奏家,他们精确的效率几乎同出一辙,演奏技术风格可以各异,但钢琴演奏技术核 心就是这个公式:精确的效能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