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女孩离世「祖厝捐300多万」

互联网 2023-03-21 15:31: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抗癌女孩离世「祖厝捐300多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去年12月下旬,盐亭13岁单亲女孩梁颖,因患癌症晚期且家庭贫困,引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并纷纷捐款,仅有账目可查的捐款就达到11万余元。

梁颖的父亲、爷爷在接受善款时曾承诺,治病结束后,剩余的钱将捐给需要的人。

但今年1月14日,梁颖病重不治去世。有细心的爱心人士发现,当初的捐款并没有用完,于是联系梁颖的家长,但被告知不愿意退钱。随后,当地社区也介入,同样被告知“没钱了,不退”。一场捐款后的退款风波,再度引发讨论……

盐亭爱心人士到医院看望梁颖

获捐11万 家属承诺用不完将退还

梁颖是盐亭县石牛庙乡灯塔村八社人,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梁发永长期在外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梁颖告诉奶奶腿部和胸部疼痛难忍,小颖的爷爷奶奶随后带着她辗转盐亭县医院、绵阳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去年12月20日,小颖入住盐亭县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据爱心人士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小颖一家只有父亲在外打工支撑家里的开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能在家喂养一些家畜。小颖患病后,爷爷奶奶卖了家中的猪、羊,凑了2000多元,父亲也拿出全部积蓄,但要治疗小颖的病,还差很多。

小颖的消息传出后,当地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帮助病重的梁颖。

去年12月26日,石牛庙义校组织募捐9129.5元、盐亭摩托车协会募捐15998元、盐亭肿瘤医院募集10670元、好心人士转来1670元、石牛文通社区爱心捐款30062元……这一笔笔爱心款,都在这一天送到了梁颖的父亲梁永发手中。同时,还有不少人通过银行卡号、微信等直接转账。

盐亭石牛庙乡文通社区为梁颖组织捐款

当天,根据统计,小颖共收到爱心捐款11万多元,家人也表示暂不再接受捐款。同时,小颖的父亲、爷爷给送去捐款的爱心人士承诺:如果小颖治疗效果不佳,他们将捐出余下的爱心资金。

梁发永父子做出的这份承诺,在盐亭某协会爱心人士、文通社区工作人员、医院医护人员及盐亭当地网站的工作人员处均得到证实。23日,梁发永本人也承认自己当时做过这个承诺。

女孩去世 爱心人士希望退款被拒

1月14日,梁颖医治无效去世。有爱心人士获知,梁颖住院时间不长,而且都是药物治疗,花费应该不高,可能还剩下几万元,希望梁颖的父亲、爷爷,能履行当初的承诺,将剩余的钱捐出。

23日,盐亭爱心人士蒲先生介绍,春节前,他曾打电话和梁颖的爷爷梁仕孝沟通。电话中,梁仕孝表示,愿意捐给盐亭肿瘤医院5000元,所在的文通社区5000元,某协会15000元。而这些钱,都会再次捐助给其他有困难的患者,其中某协会的15000元,将捐给盐亭柏梓乡一名白血病儿童。

“当时约定了次日他到盐亭县城转账,结果他没来,再次电话沟通时,他称钱已经用完。”蒲先生说,春节前后,他多次电话和梁仕孝沟通,但对方态度坚决,坚称钱已用完,现在要退钱,只能贷款或卖房。

21日,网友“哥哥”在盐亭桑梓网发帖称:“前些日子盐亭癌症患者小梁颖,牵动了太多网友的心……捐款近15万元。小梁颖住院花费近6万元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余下9万爱心捐款众多网友认为应该落实家人当初承诺,用于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但此承诺至今未实现,让爱心人士们寒心……”

记者调查

到底收了多少捐款?治疗又花了多少?

那么,梁颖的家人到底收到了多少捐款?治病又花费了多少呢?

23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石牛庙乡场镇,经人介绍,梁永发在镇上修了一套住房。

梁永发在场镇的住房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该套住房是两层楼高的房屋,其中一个门面出租了出去。

梁永发在电话中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已到江苏打工。镇上的房屋是2008年修建的,花了30多万元,但修房时欠了债,一直没有装修,去年女儿生病前才还清欠款,家中经济刚刚有所好转,正准备装修房屋过年,没想到女儿出了意外。

23日,石牛庙乡文通社区妇女主任梁海燕给成都商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捐款明细单,上面明确记载了各单位、协会等的捐款数额,仅这部分有账目可查的,共有117909.26元。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又从盐亭县肿瘤医院查询得知,梁颖2015年12月20日入院,2016年1月14日死亡出院,共花费医疗费17759.31元。

文通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映有表示,关于梁永发父子承诺退还剩余爱心款又反悔一事,社区也曾出面沟通,希望他们能履行承诺。

范映有称,梁颖去世后,他曾在办公室和梁仕孝算账,根据捐款数额和梁家所称的实际所用数额,爱心款至少应该还剩下四五万元。

“当时梁仕孝表示愿意拿2万元出来,修乡村公路,我拒绝了,称这是爱心款,应该用于需要帮助的人。”范映有称,“我们沟通了很久,他同意退4万元出来,但当时表示卡上只剩下3万余元,需要第二天到医院结账后才能具体算账。”

但第二天,他再次和梁仕孝联系时,对方表示爱心款已经用完了,没有钱退。

家属回应

承认剩下2万多,但后事花了1万多

23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梁仕孝老家没有见到人,后电话联系上梁永发,他表示父母三天前到成都看病去了。

“捐款一共只有11万余元,孩子治疗等费用共花了88000多元,剩下2万多元。我准备直接将孩子火化后扔进江里,但亲戚说还是要办一个丧事,于是各种费用花了10000多元。后来,又通过父亲给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捐了6000元,已经所剩无几。”梁永发说,在医院花了20000多元,还给梁颖买了人体白蛋白,这是非常昂贵的药,一共花了几万元。

对于不愿意履行承诺退还爱心款一事,梁永发气愤地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没有钱就是没有钱,我拿着这些钱也发不了财。社区喊我退钱,某协会喊我退钱,但是现在真的没有了。”梁永发还表示,“说句不好听的,这些钱捐给了我们,我们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捐给哪个就捐给哪个!如果他们(觉得)处理不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专家支招

通过慈善组织可避免爱心尴尬

2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爱心款一旦上了规模,尴尬就出现了,就像盐亭的爱心款退款风波一样。而如果有更大规模的捐款,比如上百万,甚至可能反而影响到受捐人的人身安全。

“爱心款直接交给受捐人,到底这笔款使用了多少?如何使用的?到最后没有一个明确账目,只有受捐人知道,爱心人士无从查证。即使查到还有剩余爱心款,但这笔钱在受捐人手上,爱心人士也没有办法,尴尬就出现了。”王振耀说。

王振耀表示,解决这个尴尬,可以在募捐到钱后,找一个政府慈善机构或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来统一管理这笔钱。如果用不完善款,钱还在组织手上,也清楚明了剩余好多,这样就可以商量如何来处理这笔钱。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编辑: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