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鹏的雕塑作品「苏豪伟雕塑」

互联网 2023-03-20 21:41: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尹一鹏的雕塑作品「苏豪伟雕塑」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著名教育家、雕塑家尹一鹏先生

2016年8月31日上午10点30分,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剑平教授策划的,“一瓷一塑”著名雕塑家、现代艺术教育家尹一鹏先生艺术回顾展在景德镇市陶溪川艺术园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由文献展和作品展两个部分构成。文献展通过对尹一鹏教授代表性的人生经历的梳理和呈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下中国雕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小观大的方式引申出对中国现代雕塑、现代雕塑教育的回顾与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尹一鹏教授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作品展集中展示130件尹一鹏先生的绘画和雕塑代表作品,力图呈现他精湛的雕塑艺术和学者风范,以及他以艺术的方式观照社会、弘扬美善、惠益世间的诉求与理想情怀,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为雕塑事业奉献一生的艺术大家。

尹老师与师母、柯禾根、孙彤辉、杨剑平在徐泾工作室2010年

尹一鹏先生1936 年冬出生在桂林,作为长子,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巨大的欢乐与希望。时任广西地政局测绘员的父亲喜爱绘画,幼年秉赋天成的尹一鹏先生接受了父亲的启蒙教育,为以后他的艺术道路做了很好的铺垫。新中国成立之初,尹一鹏先生通过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现广州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专业,开始对雕塑艺术的学习与探索。相对架上绘画而言,雕塑材质更具有永恒性和体量感,但雕塑艺术家更需要强壮的体魄,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崇高的艺术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使尹一鹏先生选择了用泥土、岩石和金属作为自己未来面对大千世界情感表达的艺术语言。

作为雕塑家尹一鹏先生在陶瓷雕塑和城市雕塑方面成绩斐然。他的陶瓷雕塑创作一方面积极吸取了西方雕塑的语言和造型方式,将其运用到瓷塑创作中;另一方面,在延续传统瓷塑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了在西化的形势下,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在雕塑民族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他的城市雕塑在保持自己固有的造型语言的同时,不断汲取当代艺术、传统艺术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观念和形态上不断拓展更新,让城市雕塑的艺术造型、艺术形态和空间环境、城市历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既加强了雕塑的感染力,又改变了环境的审美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雕塑的杰出代表。

吕品昌和尹一鹏老师

此外,尹一鹏先生是我国现代高等陶瓷雕塑教育的重要开拓者,现代艺术教育家。作为艺术教育家,尹一鹏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雕塑的创始人之一和学科带头人。在景德镇陶院30年任教期间,他培养出大量杰出的艺术人才。中国雕塑界常为人津津乐道的“陶院现象”,就是对尹一鹏先生作为艺术教育家的充分肯定。1988年尹一鹏先生调回家乡广西,担任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经过尹一鹏先生的努力,广西师大的美术教育专业从无到有,成就斐然,这是他作为艺术教育家所承担的第二次开创性的高等艺术教育工作。

幸运而且带有浪漫色彩的大学时代

“做学生的时候就这样。从第一件习作开始,就那么认真,总是改了又改,做了又做,好像从来没有满意过。那时我总觉得你有些过于拘谨。我跟你恰好相反,我喜欢‘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大效果出来就算了,这样很容易讨好,有时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当然会有一些得意。每当我得意之时,你会冷冷地说我‘华而不实’。我道这是对我的忠告,但我就是不接受。有一次课间休息,正是风和日丽,杨柳依依,满池荷花盛开,同学们都在湖边玩,不知什么时候,系主任曾新泉老师也来到我们中间,他大有感慨地说:‘这么优美的环境,应该是诞生大雕塑家的地方。’他这句话就像一块石头掉进湖中,在我们心中激起的何止是浪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的那看似拘谨的作风,悄悄变成了严谨。你的习作越来越结实,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完整。”尹一鹏先生的同学廖先荣回忆起上学时光时讲到。

雕塑家、教育家尹一鹏先生

尹一鹏先生1957 年暑假赴广州为广州体育馆新馆(越秀山)做座浮雕

进入二年级之后,因为他们两人的成绩就在年级领先,成了名副其实的对手,但是,在生活中他们却是好朋友。因为他们两个都是从高中升上来的,一贯认真学习,且都家境贫寒,思想比较单纯,更少沾染不良的社会习气。比起那些调干同学他们也算最年轻,自然而然就成了“哥俩好”。在 廖先荣先生看来,尹一鹏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文静、内向。但有时也会“胆大妄为”。记得有一个暑假,在长江边写生,他居然登上了去上海的木排,随着木排在浩瀚的长江上漂流,直到上海才上岸。后来,尹一鹏激动地说,在长江中看日出日落,景色无比壮观,才真正领会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他还说在上海参观过美展和博物馆,看到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收获不小。还有一个暑假,系里决定让他们去广州给一位雕塑家当助手,协助完成广州体育馆的大型浮雕。因为对方迟迟没来通知,廖先荣先生等不及就回家去了。后来是另一位同学顶替和尹一鹏一起去了广州。返校后,尹一鹏跟他说了第一次做大型雕塑的心得和体会,真使他后悔得要死,羡慕得要死。所以尹一鹏先生的大学时代在廖先荣先生看来是充满幸运和浪漫色彩的。

创办景德镇陶瓷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

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原隶属中央轻工业部,全国招生,是由原本的一所中专升办起来的大学,尹一鹏是创校的教师之一。该校的雕塑专业也是由他一手创办。该校的硕士点也是他亲自去中央争取来的。每年毕业季,他都会请外来的教授、专家来校参加毕业答辩,加强对外交流。除此以为,还经常带学生外出考察,体验生活,办展览,一走少则半个月,多则数月。

1981 年参加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浮雕创作小组。

从左至右:尹一鹏、吕品昌、陈作芳、朱照林、吴少湘

1981 年在江西省烈士纪念堂合影

左起:吴少湘、吕品昌、叶国良、朱照林、陈作芳、尹一鹏

1988 年,离家30 载,应书法家伍纯道先生的邀请,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已经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尹一鹏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办了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那时候,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家庭条件比起之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尹一鹏与书法家伍纯道先生等人,齐心协力,从一无所有开始,将艺术系建立起来,并吸收了不少优秀的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前来任教,十几年的时间,为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发展成为现在的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为两所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的建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

1981 年尹一鹏老师带1978 级雕塑班西北之行于四川大足。

第一排从左至右:尹卫红、吕品昌、尹一鹏、桑任新、曹春生、李钢

第二排从左至右:李建生、佘克敏、李明、吴翘璇、王守鹏、孙金德、吴少湘、秦朴、刘新中、刘小可、蒋自强、姚永康

“20 世纪50 年代,尹一鹏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现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分配到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他性情耿直,‘国家不重视雕塑,把雕塑专业当做私生子’,就为这句话,被划分为‘右派’言论,留团查看,下放学校农场劳动。之后‘文革’开始,学校关闭,被分配到景德镇雕塑瓷厂陶瓷创作室工作,一干就是10 年。‘文革结束后,我们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学院。”尹一鹏夫人朱惟玉讲到当年那段历史时还是很激动,不管尹一鹏先生身处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她都默默地照顾着家庭,全身心支持尹先生的事业。

教学认真负责 为国家培养大批雕塑人才

“一鹏在教学上非常认真,上泥塑课(用泥巴做雕塑)时,对每个学生都逐个逐个地检查,一个也不落下,对成绩好的学生针对性地指点指点,对差一点的学生则重点指导,亲自做雕塑示范。如实在做得不好的,则要求全部推倒,重新做过。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上丝毫也不放松。每年毕业季,他都会请外来的教授、专家来校参加毕业答辩,加强对外交流。除此以为,还经常带学生外出考察,体验生活,办展览,一走少则半个月,多则数月。”尹一鹏先生的夫人朱惟玉回忆起当年尹先生教学情况时这样讲到。

1993 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上课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在那个意识形态还很强烈的时代,尹一鹏先生用正直的、不带任何偏见的态度庇护了很多艺术才华出众、个性张扬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现都成为当今艺术界的佼佼者。几十年的勤勤恳恳,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学子。他们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雕塑院院长,旅居国外的华人雕塑家、陶艺家,陶瓷美术界的众多大师等等,真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尹一鹏先生教学场景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谈到当年尹先生的教导时表示:“我于1978 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学习,当时尹一鹏先生是系副主任兼雕塑教研室主任,也是担任1978 级雕塑班课程最多的教员。从基础课到创作课,从西北考察到毕业创作,都是由先生担纲。1978 级的这拨学生不是太好对付,他们多数已在社会混迹多年,个个桀骜不驯。但是,几年下来,这些‘老炮们’都被先生调教得‘服服帖帖’的。先生在教学上极为严谨认真,学习中但凡同学稍有懈怠,便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先生也是一位慈爱的尊长,若有同学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总是施以援手。因为先生为人师表,躬行严谨,加上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有方,以至同学们莫不为之折服,对他既敬重又钦佩。先生以他精湛的技艺学识和高洁的人格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子。”

2004 年与访桂友人合影(左起: 尹一鹏、吕品昌、刘绍会、袁运甫、袁佐)

现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的杨剑平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谈到尹老师的教学时表示:“尹老师一生命运多舛,少年天才的他早年坎坷,20 岁大学毕业后不久即遭政治蹂躏,四十多岁后才开始他人生道路上的全新一页。但他不埋怨,很少谈及自己,把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学生。他有使命感,他把教学不断规范,制度逐渐完善,他劳碌中享受快乐。当时他主管美术系的教学工作,任人唯贤,在他的主张下做了一系列对后生影响很大的举措:严把基础教育,开放教学模式,重视创作实践。他获得非凡教学成就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青年人才的爱护与培养,把优秀教师请进来,把优秀学生推出去。由于十年浩劫,当时各地高校都奇缺教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尤甚,所以从1977 级开始,选拔优秀学生留校成为陶院弥补师资的举措之一。为避免‘近亲繁殖’,在尹老师的积极主张下陶院将这些选拔出来的学生送往兄弟院校进修学习,我就是这第一批的其中一位。当时我们才三年级。郏宝雄去了中央美术学院,我和陆军、柯禾根到了广州美术学院。陶院做这样的决定是需要一定的胆魄和胸襟的。随后的1978 级也如此,记得吕品昌是去了浙江美术学院。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学习后都陆续回到陶瓷学院工作若干年,愉快地与尹老师共事。 在我心里,尹老师就是这么一位远见卓识、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人。”

创作融汇中西 开创景德镇现代陶瓷雕塑的先河

“1965 年陶院被停办,尹先生与张羽、吴天保、王留仙等老师一齐被调至瓷厂创作室工作直到1976 年。几位老师的加入给活跃的雕塑瓷厂创作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使得厂里有能力完成了一系列大型创作。《社会主义赞歌》(东方红)、《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样板戏组雕,还有毛主席、王进喜、陈永贵和李玉和等人像作品。这些作品从整体设计、关键人物形象塑造、组雕整体统筹都是由尹先生唱主角。在景德镇雕塑瓷厂期间,先生个人创作的瓷雕精品也为数不少,如《平衡木》《沙漠之舟》《体操》《陈胜吴广》《摇篮曲》《蝴蝶梦》《狐狸》《八熊猫》等。先生的作品形象准确、清新雅致、端庄秀丽、情趣盎然,表现简洁明快,充分利用了材料釉色的特点,在陶瓷独特的艺术语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谈到尹一鹏先生的创作时讲到。

动物系列之长颈鹿 花铀

动物系列之 狐 紫金釉 70年代

尹一鹏先生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工作过十年,认真地钻研了传统的陶瓷艺术,实践中将西方的雕塑与中国的陶瓷相结合,开创了景德镇现代陶瓷雕塑的先河。关于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吕品昌谈到时表示:“从‘文革’刚结束的1978 年起,先生便使用陶瓷材料进行创作。当年,他将压抑许久的创作热情化作一件件精彩的案头雕塑,推出了一大批吐露时代心声的新颖之作。还记得,那个年代,‘极左’倾向还未完全消退,创作上还比较忌讳个人情感的充分表达,而对女性之柔美的表现更是一种禁忌,搞不好会被扣上各种帽子。但是,先生开风气之先,无所顾忌地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装饰性的瓷塑。这些作品透着一种久违的真实情感和人性之美,蕴含其中的审美情感热烈似火,它们一经推出便迅速地引起陶瓷雕塑界的强烈共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先生的瓷塑作品既切合时代精神,也透着鲜明的个人面貌。他所塑造的形象,如读书的少女、拿竹篓的农妇以及刚毅的勇士等,造型质朴而灵巧,线条简洁且洋溢生命的律动,显示了他对瓷塑造型特点的深刻把握和提炼概括生活现象的高超能力。先生所塑造的刚毅的勇士,或手持盾甲头向左侧,或抓握弯弓头向右侧,这一组合造型在对称中求变化,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在资讯极为匮乏的那个年代,先生还是努力了解到西方现代艺术以及非洲原始艺术,并在陶瓷雕塑形式上加以借鉴,进行转换、融合的探索。不难发现,毕加索、亨利•摩尔、布朗库西等一批雕塑巨擘以及非洲木雕对他的雕塑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我看来,先生的案头瓷塑有三大特点:一是融合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禅宗美学思想,通过极简的造型呈现具有空寂意味的审美意境;二是融合非洲木刻艺术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同时凸显个人审美经验和造型法则的独特风格样式;三是融合传统陶瓷艺术和当代审美精神,将古陶俑、德化瓷塑以至“文革瓷”上的一些优秀形式因素加以发扬光大,从而改变了陶瓷雕塑领域在造型样式上的陈陈相因的俗套和流弊。先生凭借深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在瓷塑上集大成而自成一派。”

青花女 11x7x18 青花

除了案头瓷塑,尹一鹏先生还为家乡创作了一批作为城市公共雕塑的历史名人塑像。他一生致力于雕塑民族化、公共化的实践研究,留下了大量公共雕塑作品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匠心独运并充满艺术魅力的雕塑,凝结着先生对先贤、家乡和土地的真挚感情。

“在美丽桂林的山环水抱中,分布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石雕和铜制的名人塑像,随意数来,有訾洲公园里的《柳宗元訾家洲亭记碑》《杜甫》《白居易》《韩愈》《范成大》等,有穿山公园里的《梁漱溟纪念碑》,还有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里的《一代宗师马君武》……然而,人们不太留意的是创作我们身边的这些名人塑像均出自一人之手,他便是著名雕塑家、桂林人尹一鹏先生。”广西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戴延兴谈到尹先生的公共雕塑创作时这样讲到。

张孝祥 高1米8 高 花岗岩 2011 桂林訾洲公园

此外,他还详细的介绍了这些雕塑作品:《柳宗元訾家洲亭记碑》是一件大型石雕作品,石雕由三部分、四块巨大的花岗岩连接组成,主体是柳宗元肖像,高达3 米,《訾家洲亭记》全文刻于左侧碑上,与高浮雕肖像相得益彰。肖像眉目清晰,神态凝重,微微飘动的幞头软脚和发须更增加肖像的超逸和刚正不阿的气度。立于碑前,不由得感受到古代圣贤对桂林灵山秀水的赞美,也感受到柳宗元因立志革新怀才不遇的慨叹。同在訾洲的范成大铜像是尹一鹏先生又一代表性杰作。范成大是南宋爱国诗人,曾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全节而归。范成大在桂林任职两年期间力革弊政,为民谋利,颇受民众爱戴。尹一鹏先生塑造的范成大形神兼备,深邃隽永,坚定而流畅的艺术处理显示尹一鹏先生非凡的雕塑艺术能力。在此,还应提及的是,除传统雕塑外,尹一鹏先生也曾为桂林创作有极富现代意味的大型城市雕塑,桂林始发站广场前的《山水之门》是他于1998 年创作完成,他巧妙地将中国草书“山水”二字组合构造为大门和欢迎彩带样式,立于开阔的始发站广场之中,与始发站大楼相互映衬尤显热情内涵和时代精神。在评审诸多设计方案时,这件建成后五层楼高的不锈钢艺术创作构思曾获得专家评委们一致推荐。

公共雕塑 白居易 高1米8 花岗岩 2011 桂林訾洲公园

訾洲公园建设之初,建设资金未能到位,尹一鹏先生在接到创作约请后,表示愿意投入最大热情并不计报酬不计利益得失甚至拿出自己积蓄支付所需,这在当下艺术家服务社会行为中几乎是难以接受的。訾洲公园雕塑创作持续两年多之久,创作后期必须将完成创作小稿交由福建惠安石雕厂放大雕刻,这期间年届古稀的尹一鹏先生多次往返惠安,长时间在雕刻厂房里粉尘弥漫中给予石工们精确指导,并在雕像关键部位亲自拿上尖凿或平凿与石工们并肩工作,以使石刻二度创作臻于完美。通常尹一鹏先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创作泥稿和一些小型雕塑,工作室面积窄小,光线也不足,靠墙壁木架上放满了他数十年的陶瓷和架上雕塑作品,工作台转动十分不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尹一鹏先生往往靠着从家里带来的中午饭,一干就是一整天……

在广西艺术学院担任造型艺术教师的尹一鹏先生的女儿尹枚回忆起其父亲为桂林创作城市雕塑整日整夜的辛苦时,感慨说道:“我父亲的责任感也太强了,这叫家里人总是为他担心,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是熬不住呀。”今天,尹一鹏先生为桂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帮助人们拾回了诸多的历史记忆。当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漓江岸边或花团锦簇的公园里,尹一鹏先生的雕塑作品不时会映入我们眼帘,尹一鹏先生以惊人的才智和精力实现他将自己最好的作品长留桂林的夙愿,他创造的精彩与青山同在,他为家乡鞠躬尽瘁的精神也将被桂林人民长久铭记。

晚年:严于律己 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雕塑事业

当尹一鹏退休,不再忙碌行政事务之后,将所有的精力投放到他最热爱的雕塑事业中,不论大小,不论钱财,只要是他能够做的,他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绝对的专注去完成这些雕塑作品的创作。广西师范大学没有雕塑专业,对很多雕塑家来说习以为常的助手和学生,对于尹一鹏来说是个奢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工作都是他一人完成。将雕塑从资料上变为小稿,又将小稿放至雕塑的等大,托运到铸铜厂或者石雕厂。他对雕塑的要求十分严格,每次都亲自到铸铜厂修整铸铜的蜡模。冒着高温,常常是大汗淋漓,衣衫湿透;顶着严寒,常常是手指开裂。到石雕厂,他亲自动手用电钻在数米高的、坚硬的石材上修整石雕的细节,每日下来往往是腰酸背疼,手臂累得抬不起来,却乐此不疲。快80 岁的人了,尹一鹏会像小孩子似的高兴,他很自豪地说:“打石雕的工具和技术我都学会了。”尤其是为訾洲公园的雕塑,常常因构思夜不入寐,找多少资料,跑多少次书店也心甘情愿。往往为一座雕塑花再多的时间也都觉得不够。

白居易石雕

他对自己十分严格,每件作品都认真推敲,追求每件作品的完美,以至于一点一滴的细节也不放过,不知不觉地就这样耗尽自己的全部心血。他的生命戛然而止,让我们都猝不及防。

深圳雕塑院副院长夏和兴对于尹先生的坚持有很深的认识:“我们曾经劝他找个助手,但他总是泥水汗水亲力亲为。在私下交流时,他说自己只是喜欢做,动手就感觉充实。师母也说,做大型雕塑是他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人生的一个梦。先生的晚年是幸福的,实践着他的艺术梦想,做着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他把后半辈子还给了自己,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画着人生最后的句号,并且把句号画圆了。艺术是一个梦,是一个美梦,它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因为艺术可以与人共享。”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感恩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中国陶瓷是一株苍茂的大树,所有陶人就是那深扎的树根,今天我们在这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深切缅怀己故老一辈陶瓷艺术与设计的教育家,他们的精神璀璨星海, 他们虽杳然西去,来者却心存感恩,我们没有忘记。”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罗小平在2013年“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会—暨中国陶瓷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中宣读了这样一段话,是为了纪念12 位已故的教育家,尹一鹏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当时他的推介词是:“尹一鹏先生,少年才子,耕耘陶瓷艺术教育园地数十载,治学勤勉严谨,待人宽厚儒雅,工作鞠躬尽瘁。起伏的人生,绝佳的技艺,也许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至美作品,于时空中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泥土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他是一位朴素学者,却为我们呈现出绚丽传奇。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的作品别具神韵,纯净至美;在教育的征途上,硕果满天。虽天妒英才,精神永在。”当读完这段推荐词之后,人民大会堂响起了长久和雷鸣般的掌声。

正如推荐词中所讲的那样,尹一鹏先生具有一颗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雕塑事业,他的一切值得我们一直学习和永远铭记。

作者:陈耀杰

编辑: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见证,扫码立即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