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故里介绍「韩信的故居」

互联网 2023-03-20 17:22:1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韩信故里介绍「韩信的故居」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田樱(辽宁)

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留声机。

有一次,父亲播放周信芳的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时,向我讲起这出戏的内容,还 讲述了萧何荐举韩信、韩信城下钓鱼、向漂母乞食和胯下之辱的传奇故事。大学的时候, 读了《史记》里的《淮阴侯列传》, 加深了对韩信的印象。

正是这些往事,吸引我去寻觅那些久远的传奇故事的踪迹。 金秋,我来到韩信故里。乘车路 过市中心的一个十字路口时,见 路口的小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青灰砖砌建的风檐式建筑,中间的碑石上写着“汉淮阴侯韩信故里”,而在另一处路口,又 见韩信的雕像。

我在韩信故里小住的日子,踏访了有关这位秦末汉初,声震九州的军事家韩信的纪念景观。来到淮安市旧城中央,见到一座古城楼,门楼的横匾上写着“镇淮楼”。它始建于宋代,原是镇江都统司的酒楼,明代为鼓楼,后因淮河经常泛滥,改称镇淮楼,后历代多次修建,现存为清光绪年间重建。

走进镇淮楼,不远处是韩侯祠。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仿古门楼,门前一对石狮,门 楼上悬黛绿色“汉韩侯祠”题额。入内,见后殿三间,殿中央置韩信石膏彩塑像,身着 盔甲,腰挎佩剑,浓眉锐眼,气宇轩昂,威风凛然。塑像两侧有副短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短小精悍,妙似警语,道出了韩信的一生际遇,慨叹人情世态。知己, 指汉相国萧何,韩信初归汉,因刘邦没有重用他而想走。萧何知韩信有才能,非一般人 可比,于是演出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喜剧。由此可见萧何可谓韩信的知己了。 成功后韩信被告谋反,又是这位知己萧何,与吕后合谋赚杀韩信于未央宫,演出一场杀知己的悲剧,语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一指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时很穷,漂母舍饭给他吃,使他得以生存下来;另一妇人便是与萧何合谋赚 杀韩信的吕后。殿内塑像两侧有介绍韩信戎马生涯的绘画。殿门外两侧红漆圆柱上那副 对是:“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韩侯祠让人又回到那一幕幕历史篇章之中。

车子沿着淮安西北隅古运河旁的公路行驶,只见河水缓缓而流,运货船只往来不绝。 车行不远,见一牌坊楼,檐下横枋上有楷书“钓鱼台”三个大字,此处为韩信古钓台遗址。 依此逐级而下,见一泓湖水的萧湖,湖旁钓台基地,呈长方形,上立石碑,刻有清乾隆“丛祠不断故乡火,冻蒲犹存沉钓风”诗句。碑正面镌有“韩侯钓台”,背面镌刻钓鱼台简介。 传说韩信少时因家贫无依,遂常有枵腹之苦,无奈只得去萧湖钓鱼充饥,因而便有了《史 记》所谓的“信钓鱼城下”之说,也就有了韩侯钓台,碑西还有四角微翘的千金亭。

顺此北行不远,是漂母祠。韩信少贫,曾垂钓湖滨,乞食漂母,后韩信为官,重报 漂母,这段传奇故事也记载在《史记》之中。为称颂这位漂纱妇女的功德,后人建祠祀之。 祠门朝南,门额横书“漂母祠”,周围是古 式花墙,北有享殿三间。殿内漂母像端坐神台,左右侍女。两旁有赞联:“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殿堂内另有韩信 感恩漂母塑像。

淮安寻觅韩信踪迹中,世人耳熟能详的胯下之辱的传奇纪念物,尤为引人注目。在城 内胯下桥街和兴文街的交汇处,立着一个木制牌坊,名曰:“胯下桥”,传为韩信胯下受 辱之地。该牌坊原横跨文渠水上,后因文渠水道几经变迁,所谓“桥”已有名无实。

韩信故里寻觅踪迹,重温了小学时父亲播放唱片《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大学里读《史记》的那一幕幕,让我忆起那久远的大将军韩信的传奇故事。

词苑盛开的女儿花

──李清照纪念堂观泉读词

到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读词,感受颇多。

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清冽,“趵突腾空”乃济南八景之一。园内清

泉边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绿色字:“漱玉泉”。

走到泉边,站在石岩上,见泉水淙淙,清澈见底,把手伸进泉水,顿感清凉爽快。

漱玉泉,当年李清照洗漱的地方,凡来这里的人多在此处洗手,体会着当年李清照的 感受。漱玉泉中洗手,让人仿佛感受她的《漱玉集》和《漱玉词》的意境。

顺此前行是李清照纪念堂,这座古典建筑形式的纪念馆,有正厅、耳房、叠翠轩、曲

廊等,庭院幽雅。翅角飞檐上的门匾是郭沫若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

230

进门,见亭榭中写着“一代词人”的黑 底绿字横匾。顺此而行,进入李清照纪念堂 正厅。正厅门前为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大 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 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入内, 见厅中央矗立着白色的李清照雕像,李清照 亭亭玉立,手持诗卷,目光炯炯,凝视前方。 两侧一副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两侧还有名人字 画。大厅右侧耳房墙上有李清照生平简介,左侧耳房墙上挂着李清照行踪图。这些都展示 着李清照的人生足迹: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一〇八四年生于齐州章丘, 即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是著名学者李格非长女,母王氏也知书能文,从小受到浓厚的文 化熏陶。其丈夫赵明诚为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曾做过莱州、淄州和江宁等地的太 守,夫妇爱好诗词写作。一一二七年金兵入侵,夫妇渡淮河去江南。后丈夫病逝,她漂泊 江南,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堂内橱柜陈列着李清照词作拓片以及各种版本的作品。

漫步在纪念堂内和曲廊里,读着堂内和长长曲廊壁上镌刻着的李清照的词作,似进入 李清照词作的意境之中。

纪念堂中有一副臧克家的撰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 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李清照在诗词创作方面的地位,联想到馆中的 李清照生平介绍和行踪图,使人深切地感到李清照确是一枝盛开的“女儿花”。挂在墙上 的诗《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中 可以体会到李清照诗词“诗庄词媚”的特色。这首诗借古讽今,谴责了以高宗为首的南宋 朝廷卑颜屈膝的做派,表达了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思想。李清照词作以委婉含蓄、风格清新 而著称;她善用白描的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优美、洗练。

纪念堂内读李清照词,倍感亲切,更加深对词的意境的理解。馆内有一首《醉花阴》, 反映她前期闺情相思之类的题材:那一年的重阳,李清照独自在家饮酒赏菊,面对这金秋 佳节,心中思夫,作《醉花阴》一词,寄给远游在外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以浓重的感情色彩,描写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物,巧妙而别出心裁,把受离愁 的煎熬与黄花受风霜的摧折联系起来,即景抒情,描绘出自己因相思之深以至形容消瘦。

在纪念堂看到的另一首词《声声慢》,则是她的晚年词的代表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岁月情 SUIYUE QING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晚年孤独处境和凄凉心境,反映动乱年代里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的悲惨生活。

观泉读词,感受到词花丛中盛开的“女儿花”的诗词意境之内涵。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 笔名:田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