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三大特点「最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

互联网 2023-03-19 21:03:5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人际关系的三大特点「最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正的人就算花样一大堆,也会被称为讲究艺术;心不正的人,如果花样一大堆,便是玩弄权术。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身在人群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

那么,和别人打交道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有人说是合理,但是合理的标准实在太过模糊,容易令人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是圆满,但是要求沟通圆满还有可能,希望人际关系圆满好像有点过分。

想来想去,其实最合适的两个字是:和谐。

中国人讲求“和为贵”,孔子希望“君子和而不同”。

待人和气而不同流合污,由“和”而达到“安”,可以说是人和人打交道的至高境界。

那如何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

从容不迫

待人处世要和谐,人际关系也需要和谐。

和谐代表一种和气,“和气才能生财”,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主张。

和谐的表现,正是当年朱子所说的从容不迫。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机构,如果真能够从容不迫,无论人际关系还是公共关系都是一流的。

从容不迫并不是“反正无所谓,因此不急不忙”。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已属不忠厚,而不忠厚的人即使从容不迫,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式的从容不迫,不是真正不忧不惧式的从容不迫。

一般而言,社会上有两种和和气气的人。

一种是内心忧惧,以致到处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表现得和和气气,内心却是相当虚伪且缺乏诚意。

另一种人则是内心不忧不惧,不讨好任何人,也不欺压任何人,心正意诚地和和气气。

我们不寄望前一种和气的人会与他人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为这种人心里必然有所企求,达不到就会当面或背后制造不和谐的气氛。

我们衷心希望后一种和气的人,来共同缔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为这种人不会“和稀泥”,也不会表里不一地明和暗争,在危难时刻还能够同舟共济,实在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人。

2

化解矛盾

化戾气为祥和,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目标。

中国人常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化”不是“和稀泥”式的化,而是“皆大欢喜”式的化,是真正的中国功夫,着实不简单。

如何做到这一点,这里也分享三条建议,说明如下:

第一,简化人际关系

往昔农业社会,尽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大家有较长的时间来互相认识,也有较多的时间来调整彼此的关系。

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动很大,只有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到简化,才能够产生实质的作用。

为此,我们建议把人分成四个层次,由自己开始,再由个人到家人,然后推及朋友,最后推及一般人。

亲戚之中,近亲并入家人,远亲纳为朋友;

同时把朋友这一层次的范围加以扩大到同宗、同事、同乡、同学、同业、邻居、同年以及熟悉的外围人;

一般人这一层次则包括点头之交、陌生人、群众以及一般的外围人。

第二,有差别地爱人

尽管有很多人在大力倡导平等的爱,我们仍旧赞成中国人原有的“自差别的爱人”。

爱是有差别的,父母就是父母,不同于朋友;认识的人便是熟人,不同于陌生人。

对不同层次的人给予不同的爱,以免出现“爱所有的人,结果爱不了任何人”“爱人类却天天和家人吵架”的怪现象。

要爱人,先要爱自己;要爱别人的父母,先要爱自己的父母。

人对人的爱一方面要真挚,一方面更要合理。

第三、心存谅解

人与人之间既然不可能没有差别地爱,那么,彼此互相谅解就成为“化”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对他比较好,对我不太好,我应该充分谅解,认为你之所以有这种表现,必定有原因。

人人反省,并且反省之后能自我改善,以谅解的心情来化解人际之间各种不公平的问题,人际关系自然日趋和谐。

心存谅解,自然容易化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

在技巧中融入伦理

实际上,希望大家抱持互相谅解的心情来化解矛盾,事实上越来越困难。

因为现代人受到西方平等观念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没大没小,很难在这一方面保持谅解。

于是,我们才依据正名的原则,把人际关系正名为人伦关系,更加合适。

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人伦关系又有很多误解,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人伦关系的要点↓↓↓

第一,正直而不阴险

有些人一提起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马上联想到“狡猾、阴险、邪恶”这一类字眼,实在令人觉得遗憾,因为中国人最讨厌的其实就是这些行为。

人伦关系既然主张把更多的人当作朋友,那么正直便成为最重要的原则。

正直指顺理而言、顺道而行、公正无私。

正要正大光明而不走向偏道,直也并不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坚守“应该说的才说,不应该说的绝不说”的原则,做到“不可不说,不可乱说”。

公正无私才会诚信相处,彼此安宁。

直,不可无礼。急切暴躁不是真正的直,有话就说也不是直。人人都认为自己正直,实际上,能做到正直的人少之又少。

“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越来越多的人弄不清楚什么是正直,实在是可怕之至。

吵吵闹闹未必是正直,圆通也不见得就不正直,这是大家必须切实加以明辨的。

中国人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每当反省自己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十分正直、诚恳、实在、认真、勤奋、负责,好像所有的美德自己都有。

但是只要是其他的中国人,就会想起丑陋的一面,如奸诈、阴险、欺骗、圆滑、虚伪、马虎、浑水摸鱼、推卸责任,似乎所有的恶行都出现在其他中国人身上。

我们对自己和别人实行双重标准的做法随时展现无遗,可惜自己通常不会注意,以致以为事实如此。

我们也不要受人际关系丑陋一面的暗示,以致自卑到毫无信心。

只有先对中国人恢复应有的信心,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艺术绝非权术

人际交往需要适当的润滑油来减轻彼此之间的摩擦,促进人与人的互动。这种润滑油,我们称之为人际技巧,其实就是一大堆花样。

耍花样的人,很容易惹人厌恶,引起他人反感;但是,完全没有花样、一切直来直去的人也不容易受人欢迎,更谈不上感人。

中国人欣赏艺术,讨厌权术,即是十分明白人际关系非有技巧不可,亦即不可以完全没有花样。

心正的人就算花样一大堆,也会被称为讲究艺术;心不正的人,如果花样一大堆,便是玩弄权术。

“艺术”和“权术”一字之差,表示彼此的动机颇不相同,前者以心正为出发点,后者则因心不正而表现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我们最好不要盲目排斥人际技巧,否则很难彼此和谐。

我们应该分辨清楚:心正的人,有花样并没有不好,不必曲解他或排斥他;

对于那些心不正的人,不论他怎样玩技巧、耍花样,都要小心提防,以免上当。

权术和艺术从形式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以致很多人分不清楚,也看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

有人把权术当作艺术,结果遭受很多人的反感。

有人则把艺术看成权术,极力加以排斥,结果不仅自己寸步难行,还被人视为不近人情。

人与人之间自然需要一大堆花样,来促进彼此的互动而又维持和谐。

我们既不可以盲目排斥花样,认为凡有花样的都属权术;也不能心不正地玩弄权术,把别人当作傻瓜。

因为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富于艺术,绝不玩弄权术,应该是大家努力的目标!

第三、圆通不是圆滑

一般人误把圆通当成圆滑,或者认为自己相当圆通而别人却十分圆滑,最好能够分辨清楚。

正正当当的人需要圆通的修养,以“有事不怕事、无事不惹事”的态度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己愉快,别人也愉快,又能够走正道而万事顺畅,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和谐。

我们和人打交道,经营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目的在修己安人,最终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愉快。

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相互赋能,彼此成长的。

祝你从容不迫,成就更好的自己,赋能更多有缘人。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