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马金凤现况「马金凤对花枪选段」

互联网 2023-03-19 21:03:5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豫剧大师马金凤现况「马金凤对花枪选段」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来源:【海报新闻】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先生,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1922年11月生于山东省曹县,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马金凤一辈子痴迷戏剧、视戏如命,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声腔清脆明亮,独具艺术魅力,成为戏剧舞台上的常青树。

生于山东曹县,扎根河洛沃土

2016年2月13日,广州,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表演《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穷苦艺人家里。她的父亲崔合利是当时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河北梆子须生艺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马金凤小小年纪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930年,马金凤乞讨到河南进入开封义成班,拜豫剧名坤伶马双枝为师,从此由河北梆子改唱豫剧,学会《花打朝》《闹山窝》等剧目。

“6岁时随着父亲离开山东老家,一路逃荒讨饭来到开封学习河南梆子。因为生活困难,又要给患病的奶奶治病,父亲把我卖给开封卢殿元戏班。”进入卢殿元戏班后,她更名为卢金凤。“当年买回我母亲做佣人的一位姓马的先生,他又好心地出钱帮母亲赎回了我。母亲为了报恩,便让我改姓马。一辈子,我也没有改这个姓。”

7岁登台,12岁唱主角,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马金凤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至今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四句撑”练成“金嗓子”

2011年4月10日,洛阳,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为洛阳观众表演豫剧。

那个年代梨园锦绣、人才辈出,但马金凤天资并不突出。很多人知道马金凤是“7岁红”,却不知道年少的她,还有过两个绰号:“四句撑”和“一脚蹬”。“四句撑”是说她没有好嗓子,登台总唱不过四句而常常被轰下台。“一脚蹬”是因为马金凤12岁那年,上台唱《秦英征西》,唱到一半时嗓子全然没了声音,在台侧的戏班主气得跑上来,一脚把马金凤蹬下了台而得名。

这两个绰号对马金凤刺激很大。后来她跟着母亲进入河南开封兰考县的一个戏班,不信命的马金凤一边跟随戏班演出,一边坚持练嗓子。为了让马金凤能够早起练嗓,母亲三年多一直和衣睡在马金凤旁边,经常一夜起来几次看月亮,生怕睡过了时间。

练嗓子,最好在靠山靠水的地方,有合适的空气湿度。但兰考是个风沙侵害严重的地方,找这样的环境谈何容易?马金凤母女干脆想了个办法:找来一个大瓦罐子,装上水,每天天不亮她们俩就抬着水罐,来到兰考县城墙边的荒地里,马金凤跪在水罐旁,对着罐口喊,利用水汽润嗓子。

由于天天趴在水罐上喊嗓,马金凤额头压出一道深深的辙印,至今留有痕迹。这样坚持三年多,马金凤终于喊出了一条清脆圆润、高低自如、水灵通达的“金嗓子”。作家张朴夫在《洛阳牡丹马金凤》一书中这样描写马金凤喊出嗓音后的心境:金凤像跋涉在浩瀚沙漠里忽然听到了叮咚的泉流声,像熬过茫茫黑夜看到黎明的曙光……

“人称我‘金嗓子’,我原本哪里有金呢,不过是从沙里淘出来的。”马金凤常对人说。

14岁那年,一直配戏的马金凤开始担当剧目主演,从此,这只沙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旧社会一直唱到新中国。

创作《穆桂英挂帅》一战成名

2004年6月30日,马金凤在洛阳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美援朝时期,河南豫剧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豫剧演员常香玉为了支援前线,在全国范围内巡回义演,并且用演出的收入捐赠了一架战斗机,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马金凤觉得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和使命感。她满怀编排新戏的创作热情,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传统戏《老征东》进行整理,创作了《穆桂英挂帅》。

她所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为一体,演活了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并独创了符合人物需求的“帅旦”行当,一战成名,成为当红旦角。

老舍先生曾在诗中赞她是“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炼材”,她却从未以名角儿、大腕儿自诩,而是始终扎根群众、敬畏舞台。

“舞台是我的生命,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马金凤曾如是说。

与梅兰芳结下师生缘,成就一段佳话

1953年12月,马金凤所在剧团在上海演出《穆桂英挂帅》。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对《穆桂英挂帅》很感兴趣,先后四次去剧场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到后台去见马金凤,他对马金凤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还不知道豫剧还有个老穆桂英这个宝贝。”

1954年,马金凤在南京再次见到梅兰芳先生,她看了梅先生一个星期的戏,在化妆、服装等方面学到很多东西。梅兰芳化妆的时候,从不轻易地让别人看,对马金凤却是破例。

1957年,梅兰芳先生带团到洛阳演出。梅兰芳再次观看了马金凤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并征求马金凤的意见,准备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到京剧中。他的谦逊令马金凤很感动,马金凤想拜梅兰芳为师,但又不好意思,但梅兰芳看在了眼里。

过了几天,梅兰芳把自己戴过的一顶凤冠派秘书送给了马金凤,并说他已收下马金凤这个学生了,而且免去陈规旧俗的拜师仪式。

1957年秋,马金凤(右)与恩师梅兰芳(左)在洛阳。(彩色修复图) 马金凤弟子刘冰提供

“大众喜开颜,洛阳金凤来。打朝潮笑谑,挂帅奋风雷。”马金凤走了,但作为河南乃至中国戏曲的见证者、推动者,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付兴帅 刘旋 综合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河南日报、齐鲁壹点等)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