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伊川县石桥沟农场「伊川规划大项目」

互联网 2023-03-17 14:54:1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洛阳市伊川县石桥沟农场「伊川规划大项目」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范坤鹏 通讯员 白书现 葛高远

“三清两建”后,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如何?产业集聚如何握指成拳?产业生态链联农带农效益咋样?带着对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心,7月7日下午,伊川县政协文化艺术界部分委员走进“三清两建”示范村、富硒产业园、肉牛养殖产业等地,全景式“品鉴”伊川特色产业上半年发展状况,所到之处,伊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气象,让人耳目一新。

“三清两建”强基固本

张庄社区位于伊川县城北2公里处,属于城郊结合区,共有340户1600余人,6个居民小组,党员35人。张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但长期以来,集体经济没得到有效发展。社区面貌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党支部号召力凝聚力不强。

2021年“三清两建”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张庄社区干群一心,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把班子建强,把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共收回集体土地68宗102亩,拆除违建16处4260平方米,收回欠交地租7.34万元,梳理清查集体固定资产93项502万元,集体存款净额62.39万元。

张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玉辉说,在张庄村,“蔡姓”是小姓,为什么他能挺起腰杆子,带领干群干事创业?这得益于“三清两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的开展。

“三清两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即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是洛阳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去年以来,伊川县对恶意侵吞、随意处置村集体资产的,收!对不合理的承包合同,撤!对私占集体用地建房的,拆!让集体资产从“一锅粥”变成了“一本账”。

蔡玉辉说,张庄社区对清收回来的集体土地,规划建设一批仓储、苗木花卉、蔬菜大棚种植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预计明年集体收入将达60万元。在民生实事方面。根据群众意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庄社区先后投入资金628万元,全面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供排水管网3746米,实现社区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岭上硒薯”成“名特优新”

“岭上西薯富硒甜,很多人吃了100年”。这句广告词是伊川县委副书记、鸦岭镇党委书记杜志宇,从省里来伊川“墩苗”发明的。鸦岭是伊川县红薯种植大镇,也是百岁老人最多的乡镇。

7月7日,伊川县政协文化艺术界部分委员走进伊川县鸦岭镇,在田间地头看秧苗生长、科技护航,在富硒农产品博物馆看历史沿革、未来展望……一起感受、见证了“岭上硒薯”的独特魅力。

鸦岭镇副镇长胡嘉琪说,近年来,伊川县委、县政府依托富硒资源禀赋和种植基础,谋划实施了以富硒谷子和富硒红薯为重点的“2 N”富硒产业体系。

红薯产业作为伊川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红薯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文化、产权保护支持力度,红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去年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全年产值超过2.8亿元,亩均纯收益超过3000元,今年4月份,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伊川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守藩是个农业专家,他告诉我们,今年县里将与河南省水投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在鸦岭镇高标准打造1万亩的岭上硒薯数字化农业示范方,配套建设红薯博物馆、农业主题公园、科技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产业融合项目,打造红薯产业全产业链。

乡贤返乡 广阔天地来创业

“我们这个葡萄的名字叫‘浪漫红颜’,再过一个多月就成熟了,欢迎大家前来品尝。”在酒后镇路庙村路氏精品农业园,返乡创业女强人路素琴向我们介绍葡萄新品种。

据了解,路氏葡萄观光园以260亩葡萄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栽培技术, 集科研、示范、培训、休闲于一体。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为“乡村振兴”助力。

5年前,路素琴在洛阳市内经商,为了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她于四年前回到娘家路庙村创办路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入股和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百余户贫困户分红打工实现脱贫致富。

路素琴2017年返乡创业起初,就把发展绿色生态的高效精品农业作为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高效化、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思路,购买中国农业科学院葡萄研究所三项技术和种植专利,注册成立了伊川县路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伊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灿伟表示,伊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让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明显提升,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推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全县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