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高淳旅游「高淳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互联网 2023-03-16 21:41:1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五一高淳旅游「高淳中秋节有什么活动」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作为南京的“南大门”,历史悠久的高淳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经典

端午小长假

让我们继续跟着传统民俗与传统技艺游历高淳

传统民俗

01

东坝大马灯(国家级非遗)

东坝大马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坝大马灯(又名汤氏大马灯)是地方著名的群众性传统民俗文艺之一。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经千年之传承至今,被堪称“江南一绝”。竹马.东坝大马灯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镇东坝因此品牌项目分别在2011—2013年度、2014—2016年度两阶段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坝大马上灯是一项模仿战马造型的民间舞蹈,东坝大马灯用竹制“马架”,外表用绒布制成“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形神兼备。大马灯一般由七匹“马”组成,表演时模仿真马动作奔跃,扮演三国人物的小演员飞身跃马出征,在鼓点的指挥下,配以民间器乐,马队交替布阵,最后按“天下太平”四字笔画走阵收场,整个场面非常壮观。

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马后紧跟各自“马夫”的小演员。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马在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叉,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02

桠溪跳五猖(省级非遗)

桠溪跳五猖是南京高淳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高淳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纳祥的性质。

"五猖"人数之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

桠溪跳五猖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上。带有浓厚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思想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这一祭仪创立者的宇宙观和宗教心理。韩桥村的跳五猖,五十年代曾参加江苏省舞蹈会演,得到专家的赞赏并获奖。如今这种来自民间的舞蹈形式得到进一步光大和延伸,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逢年过节跳五猖,寓意是借祭祀这些神灵之名,祈求来年社会和谐,村民生活幸福安康。

03

送春

高淳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高淳送春起源于明代的“春田歌”。

在高淳民间有一种传说:明建文末年,燕王朱棣篡权,从北京发兵攻打南京,出现六月降雪、冰封长江,南粮不能北运,有个道士自称“送春人”,密授马之清唱春歌以解冰冻,果然灵验。从此,马之清所唱的春歌在高淳一带流传,马之清也就成了送春的鼻祖。明清以来,高淳各乡村涌现出一大批送春艺人。每逢新春佳节,他们走村串户,送歌上门,喜庆新春。根据史料记载,高淳送春的传承人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送春人由师傅传授,世代传承,直至现在。

04

高淳民歌

高淳民歌是南京高淳的传统民歌,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高淳就有“出门山歌进门戏”的习俗。高淳早在63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先民们在渔狩、牧耕过程中,创造出了原始的劳动歌曲,如打夯号子、划船号子等。高淳民歌“吴歌”范畴,包括插秧歌、耘田歌、牧牛歌、上梁歌、送房歌、祝酒歌、情歌、车水号子、打夯号子、拔船号子、龙船号子等等。高淳民歌是劳动人民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想象,把情感形象带入其中,从而达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高淳民歌来自田野,劳动过程中和劳动之余,人们即兴演唱,愉悦身心。尤其是劳动号子,节奏欢快,一唱众和,既可以缓解体力疲劳,又可以增强劳动的合力,提高干活效率。有的高淳民歌编入了《江苏民歌音乐选集》,其中,《五月栽秧》《采红菱》《一粒下土万担粮》《卖货郎》已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民歌。

05

砖墙叠罗汉

《叠罗汉》属民间集体舞,始兴于宋,后盛于明清。叠罗汉有单边、对打、群打等表演形式,主要以少林拳之一罗汉拳贯穿始终。“打斗”分徒手和器械二类,其内又分单打、双打、联场、对打四种,节目有“八字阵”“一字阵”“白手破抢”“六路抢”等。堆叠部分:以“大力士”一人为基座,其左右上下各攀附七个精壮汉子,随同乐拍节奏,左右进退运转,周边另有四人伴舞,由慢而快,逐渐趋向高潮。而后,再改由数十人组合,表演“箍窄盆”“荷花瓣”“装马”等杂技舞蹈,最后在人欢马跃的气氛中演出告终。

传统技艺

01

布艺(高淳刺绣)

高淳刺绣技艺传承千年,和苏州刺绣一样,是苏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来自宋朝宫廷绣的传承,又扎根高淳民间土壤,既高贵典雅,又有清新的乡土气息,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门技艺已是稀缺。高淳刺绣用彩色蚕丝线,在绸、缎、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构成花纹、图案或文字,是绘画的姊妹艺术,起源于刺绣衣裳,发展到日用品,再到观赏品。目前,刺绣作品分二类:刺绣书画和刺绣生活用品,有延续传统的“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古今中外书画名家的画作,高淳四宝、老街系列、桠溪国际慢城系列等等,具有鲜明的高淳地方文化特色。

02

高淳木雕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是传统的江苏建筑之乡,木雕技艺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从古到今,木雕、砖雕、石雕,是高淳民间手工技艺的一大特色,其中木雕堪称高淳 “三雕”之首。

高淳木雕制作兴起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根据明嘉靖《高淳县志》记载:明代高淳有几位县令为福建、广东人,当时他们引进了福建、广东的民间木雕艺人来高淳从艺,促进了高淳木雕技艺的发展。高淳木雕体现了“吴风楚韵”的地域特征。在高淳老街那些明清建筑群中,木雕随处可见:房屋门楣、斜撑、梁架、斗拱、檐条、窗扇等处,各种木雕比比皆是。高淳木雕原材料的种类主要以香樟木、椴木、松木、柏木为主,小型雕件也有用檀木、花梨木、楠木、黄杨等名贵木材。木雕制作手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今,木雕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邢献之家族的后人——邢志鹏,年轻有为,具有创新精神,其红木影雕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高淳木雕制作的传承发展。

03

高淳陶瓷

高淳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唐代在高淳与安徽宣城接壤的水阳江流域,就有大规模的陶瓷窑。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淳陶瓷制作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淳陶瓷器。1958年,制陶技艺传承人张铭金先生在秀山脚下成立了高淳陶瓷厂,生产多种生产、生活陶瓷制品。改革开放以来,高淳陶瓷厂生产的“玉泉牌”炻器餐具,名扬遐迩。高淳陶瓷制作工序流程复杂,一般经过取土、配料、制浆、拉坯、修坯、涂釉、彩绘、晾干、入窑、烧制等几十道工序,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陶瓷制品种繁多,制作精良,注重适用性。如今,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发展时期,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制品,特别是骨瓷、窑变釉等高档瓷器畅销国内外。

04

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

高淳是吴头楚尾的“水乡泽国”之地,飞禽类多,鹅群满湖,有得天独厚的制作羽扇的翎毛资源。高淳羽毛扇制作据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久负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声誉。明代曾列为贡品,清代高淳已有许多羽毛扇作坊,民国初年(1914年)被选送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展出。建国后,高淳羽扇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51年,高淳精心制作了四把珍贵的羽毛扇,赠送给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中央办公厅的嘉奖。1957年后,高淳羽毛扇开始大批出口海外。1973年,淳溪羽毛扇厂更名为“高淳羽毛工艺美术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也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美术工艺品展览并获奖。改革开放以来,高淳羽毛扇已发展到8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因其选羽考究,配饰华美,制作精良,造型优美,令人爱不释手。

05

麦芽糖制作技艺

高淳区是江南鱼米之乡,民间传统食品制作技艺源远流长,麦芽糖制品是高淳传统食品之一,其传承技艺广泛流传在高淳民间。明清以来,全区各乡村都有麦芽糖制作的能手,目前全区麦芽糖制作能手至少上百人,主要集中在阳江镇、淳溪街道、固城街道等地。高淳麦芽糖制品仍然是纯手工制作,主要原料是大麦和大米,制糖过程分培育大麦芽、磨制麦芽粉、掺入米饭发酵、过滤、取汁、温火熬制等,每道工序都需谨慎操作,方能制成优质的麦芽糖。麦芽糖是炒米糖制作不可缺少的成份,“欢团”制作也离不开麦芽糖。每逢新春佳节,麦芽糖制品和"欢团"是高淳民间走亲访友必备的礼品,"欢团"的寓意是"欢欢喜喜""团团圆圆"。麦芽糖制作技艺为传承高淳民俗发挥了积极作用。

06

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

萝卜干是东坝传统的土特产品,具有300多年制作历史。主要品种有萝卜干、拉丝萝卜和水萝卜等。原料的选择和精细的制作工艺是东坝萝卜干经久不衰的关键。东坝萝卜干采用纯手工制作,选用本地优良品种、生长期在7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优质萝卜为原料。季节性生产,每年在冬至后方可腌制。要经过清洗、切制、卤制、晒制、腌制等多道工序。东坝萝卜干咸淡适中,脆嫩且带有甜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已形成规模产业,10多家食品企业和民营作坊年产成品100万公斤仍供不应求。东坝萝卜干清脆可口,香辣适宜,是极佳的佐食之品和馈赠之品。

07

中华手工绣花鞋技艺

中华手工绣花鞋是高淳传统布鞋中的精品,布鞋手工技艺是高淳民间一项重要的传统技艺,在高淳流传已有上千年历史。从花型设计,制图,到绣花的工艺,从鞋型设计到制鞋楦,全部用传统手工制作,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如果单独制成一双绣花鞋,需要5天时间。绣花鞋形式多样,从外观上可分:平跟的、高跟的、跛跟的以及异形跟;鞋型上有方头、圆头、尖头的。从材质上分,普通的有棉、麻、真丝等;高档的有锦缎、云锦、缂丝等材质。在适用方面,适合于各类人群,老少咸宜,具有轻便、舒适、透气等特点。尤其适合女士们在重要场合穿着,不管是出席重大庆典活动、还是高档酒会,以至时装走秀、戏剧影视,都能彰显出古典美的气质和高雅而时尚的风度。如今,通过不断创新,中华手工绣花鞋用传统的刺绣技艺融合现代审判观,增补了国内传统鞋艺的空白;同时用中华传统刺绣技艺,开发创与时代潮流、时尚需求相关产品。

来源:高淳文体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