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传达意义」

互联网 2023-03-16 17:22:1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新闻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传达意义」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周前,艺术家Sho Shibuya为缅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二度创作了一幅英国米字旗,正像作品所暗示的,她已然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符号。

Shibuya的作品向来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上个月他以褶皱面料为灵感向已故日本设计大师Issey Miyake致敬的画作同样引起了不小的讨论。Shibuya这样解释道:“我试图抓住他成就中的本质,以纪念他的一生。我不想放入任何其他组件。在我看来,褶皱充分说明了他的特点。”纯净的画面中只描绘出一块黑色布料在光影下折射出的褶皱肌理,即使不做过多的注解,也能一眼识别出他对这位日本前辈的敬意。

艺术家Sho Shibuya为缅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日本设计师Issey Miyake所创作,画面结合纽约时报当日的栏头信息,又使得内容充满了纪实感

Shibuya创作的被蛋糕砸中的《蒙娜丽莎》

为了缅怀艺术家Sam Gilliam的创作,

下方为Sam Gilliam的作品《10/27/69》(1969)。

纪念设计师Enzo Mari与他的妻子Lea Vergine,Shibuya在报纸上复刻Mari的经典设计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于,Shibuya并没有选择在绘画专用的纸张上进行创作,而是以纽约时报头版为画布,当栏头、期刊号、日期和定价组成的信息元素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时,原本看似纯粹的色彩技法一下子变得充满纪实性与亲近感,感受艺术就如同我们随手举起一份报纸那样简单。

这已经不是Shibuya第一次在报纸上作画。早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初,他便开始用每日的纽约时报头版绘制工作室外目之所及的天空,一种与现实窘境大相径庭的宁静与平和从他自然过渡的用色手法中流露出来,让每一个所见者都能在喧嚣中寻得片刻的自在。

Shibuya纪念“9·11”20周年的创作

Shibuya纪念Virgil Abloh的创作

虽然围绕纽约时报头版的一系列再创作让Shibuya一时间名声大噪,但他的职业之路和创作生涯却远非画作中的境界一样舒缓流畅,从东京到纽约,一路的辗转让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艺术理想,而他却坦言“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或目标,只是每天尽我所能。”

在从事平面创作之前,Shibuya实际上是一名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在职业学院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Adobe Illustrator和Photoshop等平面创作工具,随即爱上了平面创作。“当我为朋友和家人制作海报和贴纸时,他们对我的设计感到很兴奋,我现在仍然记得他们的反应,正式这种激动的情绪引导我走上了平面设计师的道路。”

中国农历新年当日Shibuya将一只红包放入封面,以此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电子音乐组合Daft Punk宣布解散时Shibuya的创作

不过毕业后的Shibuya并没有顺利进入平面设计领域,“我在东京各地申请了大约50份设计工作,但是我没有艺术学院的文凭,所以全都被拒绝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只能选择在一家建筑工作室。10个月后,我决定辞职,因为我知道我想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幸运的是,后来我在东京的一家出版公司找到了一份设计杂志的工作。”从事杂志设计的那段日子,是Shibuya口中“把一生奉献给工作”的宝贵经历,“即使是在一个忙乱疯狂的环境里,我还是很开心,因为那是我想要的。”

三年后,年仅24岁的Shibuya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从商业逻辑到日常经营,他开始了“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经过了几年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之后,他似乎能一眼望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尽头,大概率是一直重复着相似的工作。Shibuya不禁思考“如何才能变得更有创造力?如果我环顾整个设计行业,那些在日本知名公司工作、毕业于著名艺术学院的知名平面设计师,是不是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在决心与信心的鼓舞下,他决定去纽约闯一闯。

“刚到纽约的第一年很艰难,因为我不会说一个英语单词。每天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学习,而且现在我还在学习中。”但语言并没有成为严重的障碍,他反而发现,纽约城中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很直接也很友好,“在日本,商务场合说话要用敬语,但在纽约,你不需要繁文缛节,也可以对你的老板或客户说what"s up,你的头衔或年龄并不重要,这样一来会议和对话总是更加顺畅与真诚。”

Shibuya的创作内容与世界各地发生的实事息息相关

海底天然气泄漏导致墨西哥湾海面着火,Shibuya以创作记录下这次事件

Shibuya的创作中有许多呼吁和平与反战主题

纽约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让Shibuya彻底放开了手脚,他创立了自己工作室Placeholder,并开始了非盈利项目“Plastic Paper”的创作。

顾名思义,“Plastic Paper”的灵感来自于身边废旧的塑料制品,“我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将文化观察与生态行动相结合的热情项目。我使用塑料制品探索新材料、工艺设计和其他减少塑料浪费的方法,核心是Mottainai。”

Shibuya收集的纽约街头的各种塑料袋

Mottainai(勿体无)来自日本用语(勿体無い/もったいない),从佛教用语“物体”的否定词而来,形容“当一件事物失去了它该有的样子,对此感到惋惜感叹的心情”,可以说在Mottainai精神的指引下,每一片落花、每一次吐蕊,都是内在宿有的生命力驱使着,人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态来看待自然万物。

在Shibuya看来,对待废弃的塑料制品也应该如此。当他在纽约街头看到无处不在的塑料袋时,遂产生了将其艺术化的冲动:将用后即弃的塑料袋作为拍摄对象,整理成一部关于写真集,展示上百种塑料袋表面的平面设计风格,最终耗时七年完成。

Shibuya将七年间收集的各种塑料袋

整理成一本塑料袋平面设计的写真书

Shibuya设计的使用可降解纤维制成的手提袋,画面灵感来自于我们常见的塑料袋上的笑脸,可重复使用,并且消耗的材料比起塑料袋将减少70%

与此同时,Shibuya也在思考如何让收纳袋本身变成得更加环保,他将一种在中国台湾发现的竹纤维制袋技术引入设计之中,生产出可生物降解的笑脸手提袋,类似一张纸的平面造型在裁剪后被赋予支撑力,在轻轻提起的瞬间变为三维立体的承载工具。除了重复使用,可持续的竹纤维材质也可以用作堆肥降解处理。

2020年4月,疫情肆虐而引发的纽约全城封锁,让Shibuya被迫困在了布鲁克林的单间公寓里,与外界唯一的关联便是头顶的那扇小窗户。当他每天抬头张望时,明亮的天空是如此清澈纯粹,没有人们的喊叫与救护车的喇叭声,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

Shibuya用创作表现出疫情之下大家日常核酸检测时的画面

因为疫情居家在家时,Shibuya开始了“小窗户上的日出(Sunrises from a small window)”系列,并逐步发展成为他日常的创作系列之一

这种超然于现实生活的天空之景激发了Shibuya的创作欲,“我开始用报纸来捕捉天空中寂静的那一刻,将新闻的焦虑与天空的宁静进行对比,日复一日地形成常态化的创作。”事实上,Shibuya并没有想到这种从自觉出发、以纽约时报头版为画纸的作品能够掀起如此大的影响力,究其根本,画面中的天空才是创作的核心,“天空提醒我们,我们的窗外仍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新的机会取得进步与和平。”

在2020至2022年间Shibuya创作的部分日出图像

在这些画作中,你或许看不到明显的绘画痕迹,如同将报纸镂空后对着天空观赏一般逼真。“我认为简单的颜色和形状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情绪,而情绪又会影响行动。获取事实和了解新闻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我的作品能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另一番模样,而不仅仅是呈现事实和数据。在开始画画之前,我会仔细阅读和研究新闻,了解背景,尤其是政治事件。艺术是传达新闻意义的一种更有影响力的方式。”

Shibuya受Saint Laurent的邀请在迈阿密海滩的红色限时画廊中展出了《55 个日出: Sunrises》 系列作品

虽然纽约的疫情封锁早已解除,但“小窗户上的日出”系列创作一直在进行着,也成为了他生活的习惯,早上五点起床,去熟食店附近买份报纸,再拍摄一张天空的照片,每天的创作素材就这样收集完成了。去年年底,Shibuya收到了来自时装品牌Saint Laurent的邀请,在迈阿密海滩的红色限时画廊中展出了《55 个日出: Sunrises》 系列作品。这或许是一个得以让任何平面设计师打破圈层,晋升为文化艺术人士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对于几经辗转才实现理想的Shibuya,但他并没有过多奢求:“我希望我能继续创造有意义的作品。”

如今,“小窗户上的日出”系列已经成为他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固定更新的内容,Shibuya依然喜欢用看过的略带褶皱的当日报纸,描绘他在窗口或屏幕上看到的那片四四方方的天空,就像他在采访最后和我们所说到的那样,“我每天都在继续画画,没有休息。我相信一个小小的习惯,只要不断坚持下去,最终都会有好的回报。”

撰文:Shan

编辑:JIA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