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美术创作与漓江画派的关系「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互联网 2023-03-14 18:36: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广西美术创作与漓江画派的关系「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广西几代艺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努力下,漓江画派应运而生,成为广西美术创作事业的新起点和新高峰。《中国美术》杂志特别推出“广西美术创作与漓江画派”研究专题,探讨漓江画派如何在“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中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的自我发展之路。

1994年 阳太阳 《青罗碧玉图》 纸本设色 180cm×400cm

2003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广西美术界正式举起“漓江画派”的旗帜,广西现当代美术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漓江画派的提出、打造和培育是广西几代艺术家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是广西美术创作事业的新起点和新高峰。

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漓江画派的积极参与者谢麟表示,漓江画派旗帜的树立给广西美术创作确立了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在“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中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的自我发展道路,而这也是21世纪广西美术创作的发展方向。

1974年 黄独峰 《北海日出》 纸本设色 86cm×110cm

《中国美术》杂志此次特别推出“广西美术创作与漓江画派”研究专题,诚邀广西美术创作者和研究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漓江画派中国人物画领军人物郑军里是一位始终面对现实并极富创新能力的画家,本刊对他进行访谈并整理成《立足广西,精诚出新——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郑军里》一文。

2019年 郑军里 《笙声不息》 纸本设色 228cm×114cm

郑军里谈到,漓江画派的特点之一是主要画家基本都集中在广西艺术学院,属于“学院派”。广西艺术学院“八桂学者”主要是以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为研究方向,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漓江画派的发展更需要广西中青年画家的持续努力。

谢麟撰《广西现当代美术发展与漓江画派》一文。他回顾了20世纪广西美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和事件,从齐白石、黄宾虹游历广西,到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美术宣传,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阳太阳、黄独峰、凃克等广西艺术家对创作的推动,梳理出广西现当代美术与漓江画派的发展脉络。

1959年 陈烟桥 《放马》 套色木刻 31.2cm×40.6cm

进入21世纪,广西美术有了新起点、新旗帜——漓江画派。谢麟在文中以“整合广西美术创作力量打造‘漓江画派’”为中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漓江画派的提出、打造、培育和发展历程,概述了画派宗旨、艺术特征和现实意义。

1936年至1944年间,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全国众多文化名人、艺术家聚集桂林,桂林抗战文化城形成。在新旧和中西文化激荡中,抗战美术、新美术创作和教育影响着广西美术创作的发展。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建平撰《抗战时期桂林美术盛况与贡献》一文,主要以桂林的抗战美术活动为出发点,突出强调了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美术界的主要贡献,即促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1937年 徐悲鸿 《风雨鸡鸣》 纸本设色 132cm×76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李永强则撰文《广西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兼谈桂林在传统山水画转型中的意义》,既对广西传统山水画创作风格进行了描述,又对阳太阳、叶侣梅、刘锡永、黄独峰等现代转型过程中重要画家的艺术轨迹和创作特征展开了具体而独到的分析。

文中亦呈现了齐白石、胡佩衡、李可染、白雪石所作有关桂林、漓江的山水作品,并围绕他们先进的艺术理念、创作主张以及对广西本土山水画家的影响进行了解析,颇富启示意义。

1960年 刘锡永 《临桂青狮潭工地写生》 纸本设色 121cm×144cm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孟远烘撰《地域性的当代表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审美特征》一文,借由广西油画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归纳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深沉的质朴”“野性的神秘”“诗意的形式”三种审美特征,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1991年 谢森 《夕照》 油画 90cm×120cm

总而言之,漓江画派的打造是广西几代艺术家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广西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之一马万里,漓江画派的推动者黄独峰,“亚热带色彩”理论的创建者凃克以及这些艺术家的后人、弟子、学生,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漓江画派的快速发展。他们的艺术历程、个人风格、创作思想也成为漓江画派的重要特质和艺术追求。

凃克 《皓空万里》 纸本油画 185cm×245cm

伊红梅撰《光明的艺术——阳太阳的绘画艺术综述》、陶义美撰《漓江画派的推动者——黄独峰及其山水画创作》、马腾蛟和马源合作《马万里对广西现代美术发展的影响刍论》、吴建印撰《凃克的绘画与“亚热带色彩”理论》,这四篇文章便充分论述了漓江画派画家在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彰显出广西美术创作的积极生态。

进入新时代,漓江画派正深耕广西沃土,在“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的启迪下创造精品,绽放壮美,走向世界。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2020年第4期

《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广西美术创作与漓江画派”专题》

作者:谭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