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委画家「王怀林军旅书法家」

互联网 2023-03-14 17:59:2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杨政委画家「王怀林军旅书法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战争与艺术一一军旅书画家杨工力印象

作者:和绍全

杨工力

我认识杨工力是在1989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边境正在进行防御作战,当时我在驻守河囗前线的守备4团任团长。1989年下半年,任14集团军军长的云南省军区原司令员王祖训,带着14集团军下辖各师级领导和军机关处长到我们团防区勘查观摩,杨工力就在其中。当时见他高大魁梧,声音浑厚明亮,又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记忆深刻。我到思茅军分区任司令员后,到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有几次我应邀参加老首长的聚会,已经在中办工作的工力也来了,我们曾经数次相见。那时候的工力一身便装,穿一件黑色长皮衣,更显得成熟老练、雍容华贵,潇洒帅气。记得有一次西双版纳生产建设兵团水利五团的北京知青组织大聚会,工力和我被应邀参加活动。

杨工力书法创作

不久,工力调回他的第二故乡云南,在云南省军区任军分区副司令员。那时我们常参加省军区会议,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加之我的搭挡军分区政委周忠仕曾经与工力共事过,经他经常说起工力,我对工力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工力和我先后退休,离开了军队岗位。从此,我们各奔东西,也就很难相见了。

多少年后,有一次工力陪几位领导来到我在昆明的摩梭会馆聚会,我们又相见了。多年未见,他依然神采奕奕。见我书画案板上的笔墨纸张,挥毫写了一幅《大江东去》长诗书法赠给我。我望着作品愣住了好一阵子,我从未了解他有如此奇妙的书法功力。后来从微信里时常看到他的书法和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的国画作品,我更加的敬佩起他的才能。心里想一个领导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后华丽转身,闪出一束別样的美丽之光,真是一种幸福。第二次他又来摩梭会馆时,送了我一幅精心创作的《雄鸡图》,从心里十分感激他。

不知不觉间,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也没有什么语言上的交流。可是,我每天都能从微信里看到他发出的书画佳作。隶书、行草、鸡、虎、虾、鱼、蝶、孔雀、牡丹、梅、兰、竹、菊、荷……从他多姿多彩的书画作品中,从无穷无尽的水墨变化里,我感知到工力无声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心;解读到他人生旅途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每当我发一幅荷花画作品或者散文,他也是不忘点一个赞,好像我们近在咫尺,心灵相通。当了一辈子兵,晚年生活还有人因为热爱艺术而相知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杨工力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的家庭,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军人。工力长大后下乡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一名兵团战士。因为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应征入伍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也因为喜欢写写画画被领导发现,调到团司令部,后来又调到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官。云南边境的十年烽火岁月,是杨工力最为闪亮的人生。1981年扣林山拔点作战时,工力跟随42师126团行动,第一次经受血与火的洗礼;1984年老山作战时,工力是主攻团40师118团的参谋长;调任118团副团长后,工力配合友邻边防部队参加多次作战行动,成绩突出,可以说战斗就是他最骄傲的青春,冲锋陷阵是他最自豪的人生。

时空把工力放到离开前线,告别战争,解甲归民的今天,我们看见的工力又是另一名不屈的战士,他如今站在另一座高山上在歌唱,在述说。那不是一枝填满子弹的钢枪,而是一枝水墨璃璃的彩笔。这两枝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在同一条战壕。

战争和艺术,也许人们认为很难放在一个盘子里品尝。可是我认为战争和艺术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历过战争的人,曾经触摸过生命的本质,他们对艺术,对审美更为直接和开放,这就为军人步入艺术殿堂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正如一个雷场上归来的战士,因为美的选择而义无反顾。有人曾经说过:书画作品里,可以听到作者心灵的声音。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今天欣赏工力的书画作品时,它是那样的勃茂丰神,情趣盎然。在雄鸡、猛虎画作品里可以看到英雄本色,在牡丹、寒梅、夏荷画作品里,可以看到铁骨铮铮的杆枝,如情似水的花朵。每件作品里透出的是军人的英雄精神和境界情怀,体现了工力高远的艺术追求,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挚爱。我们希望工力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远更高。(2022春节)

杨工力书画鉴赏